中醫醫案的學習方法

明醫公開課第454期

中醫打造個人品牌的助推器

中醫醫案的學習方法

中醫醫案書籍數以百計,散在於醫家著述之中的醫案更是不勝列舉,這些臨床實踐的真實記錄,包含著醫生的豐富臨床經驗,也包含著他們認識疾病的理論見解。因此,正確掌握古代中醫醫案的學習方法,就可以從中學習到中醫的理論與臨床經驗,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但一般我們學習古代醫案,由於古人記載醫案多數十分簡潔,往往不得入門之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學習古代醫案的方法。茲就個人體會,試作論述。

一、閱讀與研究醫案, 必須結合醫家的學術思想

每一位醫家在認識疾病,辨證論治、遣方用藥方面, 都反映著自己的學術見解。因此, 在他們臨床治病、書寫醫案時, 必然要將其學術思想貫穿其中。所以,要想深入研究每一家的醫案, 首先應當掌握這一醫家的學術思想, 並運用其學術思想, 來分析其臨床醫案, 才能對醫案有較深入的瞭解。

二、結合醫家本身的前後醫論來分析醫案

歷代醫家醫案的撰寫, 有相當一部分夾雜於醫家著述的醫論、方論或對藥物的解釋之中, 這一類醫案的內容, 往往與其醫論、方論、藥解等有關。

因此,結合其前後之論述來分析研究醫案、多會加深對醫案的理解。同時, 透過對醫案的學習與體會, 又可對醫家的醫論、遣方用藥有更深刻的認識。

反之, 如若僅從醫案著手分析, 由於不理解其在論述中儲存的含義,亦會有時不得要領, 茲亦舉例以說明。

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中曾記載一例,一婦女,年三十餘,勞心之後兼以傷心,忽喘逆大作,迫促異常。其翁知醫,以補斂元氣之藥治之,覺胸中窒礙不得容納,更他醫以為外感,投以小劑小青龍湯,喘益甚。延清張錫純診視,其脈浮而微數,按之即無,知為陰陽兩虛之證。蓋陽虛則無氣不能自攝,陰虛而肝腎又不能納氣,故作喘也。制參赭鎮逆湯,病人服藥後,未及覆杯曰:吾有命矣。洵之曰:從前呼吸唯在喉間,幾欲脫去,今則轉落丹田矣。果一劑愈強半,又服數劑而痊。

三、運用中醫理論分析研究醫案

儘管各個醫家尤其各自的臨床經驗,其診治疾病各有獨到之處,但任何一個醫家認識疾病,總不離《內經》、《傷寒論》、《金匾要略》等經典著作中的理法方藥,以及後世諸家在理論上的發明和方藥中的見解。在醫案的研究分析中應當

時刻聯絡經典

,這對深入理解醫案是尤為重要的,也是分析醫案的最主要的方法。

四、歸納對比醫案總結臨證經驗

中醫學強調辨證論治,強調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同一病,因其病因病機、體質、四時之差異,則有不同治法。再者,每一醫家在治療某些疾病時往往有自己的心得體會,透過醫案中的反覆歸納,比較異同,往往能體會到某一病症的辨證方法,也能體會到醫家獨到的診治經驗。

五、以方藥測脈證,或以脈證推方藥,加深對醫案的理解

在古代醫案的記述中,有些醫案是隨診記錄,有些醫案則古樸簡潔,言少語賅。往往這些醫案或少脈證,或缺方藥,或少治法,或無病因病機,研究起來多有一些困難。為了總結前人有益的經驗,為今日的臨床服務,應當用中醫的理論,對醫案的不足加以補充與完善,並在臨床上去驗證。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取前人的成功經驗。在這方面,古人對研究醫案時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嘗試。如《柳選四家醫案》中,柳寶詒在分析尤在涇的醫案就採用了這一方法。

六、從醫案的誤治中,總結臨床經驗

在古代醫案的記述中,不少醫案是先記述了前人誤治,然後在提出自己的診斷,運用方藥而獲效。

對於這類醫案,研究時不僅要重視其正確的診治方藥,對於前人誤治的教訓也不可忽略。因為前人所以治療失誤,一方面說明其未能掌握診斷要點同時也說明其中必有難辨疑似之處。

如能理解誤治中蘊含的道理,對我們提高辯證水平將大有幫助,也能加深對醫案的理解。

END

·

版權宣告:

本文摘自魯兆麟-老中醫的微博,編輯/ 黃榆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