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鄒金利 煙臺報道

盛夏時節,長島水光瀲灩,天空湛藍,山上青衣裹翠,林木青蔥茂盛。山水林海城相得益彰,仿若行走在一幅幅雄渾壯美的山水畫卷中。近年來,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加快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海島路徑。經過持續攻堅,長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海上仙山”逐步變成了“碧海青山”,這座環渤海地區的海上生態屏障更加秀美更加牢固。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裸露山體修復前後對比

綠水青山 繪就生態長島畫卷

為了加強生態修復,打好環境治理“攻堅戰”。2018年以來,長島累計投入資金7100萬元,對受損山體、裸露山體進行生態修復,實施綠化美化彩化升級。共栽植黑松、紫穗槐、檉柳等各類苗木80多萬株,痛下決心,拆除了全部80颱風機,完成了所有10個居民島31萬平方米裸露山體治理,完成植樹造林1000畝、退化林改造4200畝,綠化面積由2017年的45萬平方米增加到69萬平方米、增長50%以上,昔日“風機路”“地災點”變成了海島風景線。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現在的海岸線

而就在幾年前,趙王村至孫家村海邊路段還全都是海參育保苗大棚。幾百個大棚沿海連成一片,冬天燒鍋爐加熱海水,養殖廢水直接排入大海,大棚與海邊僅有一條狹長的過道。臭味瀰漫海灘,代謝物、飼料、消毒劑……近海生態一度遭到破壞。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裸露山體修復後

為了修復秀美岸線,保護生態碧海。長島拆除岸線育保苗場86萬平方米,整治修復岸線89多公里,自然岸線和旅遊岸線佔比由38%提升到85%,完成近海養殖騰退1。3萬畝,減少入海排汙口1038處,投放人工魚礁130萬空方、增殖放流戀礁型魚苗3000餘萬尾,90%以上海域近海水質達國家一類標準。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孫家生態旅遊合作社

昔日擁擠不堪、排汙入海的育保苗廠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整修一新的海濱慢道和親水岸灘,孫家村成立了孫家生態旅遊合作社,村民在政府的幫扶下成功轉型發展旅遊業。“一開始海參育保苗大棚被拆除,當然覺得心裡沒有底,好歹原來一年也是百八十萬的收入。”孫家生態旅遊合作社餐廳負責人肖樹全說,“但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現在空氣好,水乾淨,都是原生態。遊客也慢慢增多,旅遊發展收入也回到原來水平。”現在的海面景觀賞心悅目,海藻叢生、群魚暢遊、鷗鳥停駐,一派勃勃生機。

完善交通樞紐 生態旅遊全面開花

綠色是長島最靚麗的名片,旅遊是長島綜合試驗區最潛力的產業。生態環境好了,自然而然吸引一大批來島遊玩的遊客。為了給遊客提供更優質的出行體驗,長島積極完善航線班次,提升船舶舒適度。目前蓬長航線共有客運船舶26艘、總客位9911個。近年來,先後投資4。5億元新建和更新船舶16艘。對14艘客運船舶二層客艙進行升級改造。長島綜合試驗區交通住建局副局長張世偉說:“船舶增加了減揺、側推等設施,安全性和舒適性大幅提升,船舶豪華程度和檔次處於全國陸島交通領先水平。”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長島綜合交通樞紐專案

來到碼頭,長島綜合交通樞紐專案正在施工,記者看到專案主體已完工,目前正在開展室內裝修施工作業,預計今年年內完工投入使用。“專案完成後可實現日最大旅客吞吐量12萬人次,成為集旅遊、購物、物流、休閒觀光等綜合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客運滾裝中心、旅遊服務中心、商貿中心、物流中心。”煙臺蓬長客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鐵業介紹道,專案建成後還將進一步完善區域交通體系,結合智慧港口綜合平臺建設,系統解決長島港區車客分流、口岸監管、功能佈局等問題,打造“五型智慧港口”和“航站式服務”, 為長島居民和旅客出行提供更加舒心便捷的交通服務體驗。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長島民宿

長島作為全國“漁家樂”的發源地,以“吃住在漁家,遊玩在海上,攬勝於景區,娛樂在漁村”的濃郁海島文化特色,備受遊客青睞。遊客選擇來到長島遊玩,大多是來體驗海島風光,漁家風情。目前全區共有22個村經營“漁家樂”專案,業戶1128戶2。4萬餘張床位。“漁家樂”覆蓋55%的漁村,20多名長島籍大學生返鄉創業、10餘名藝術人士來島打造特色民宿,進島遊客“過夜遊”比例由2017年的45%提高到71%,遊客人均消費由1260元增加到1450元。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長島民宿

不僅如此,長島綜合試驗區堅持陸海統籌、整體謀劃,推動長島生態旅遊實現全產業提升、全資源整合、全景式打造、全區域管理。投入執行南北長山環島慢行旅遊服務系統,獲批全國首個海上3A級景區,建成運營高階民宿客棧、漁俗文化一條街,發展“夢尋仙山”、“漁號之夜”等夜遊經濟,推出海上環遊、媽祖香緣、特色漁俗等海島特色旅遊產品以及馬拉松比賽、海釣邀請賽、海鮮節等品牌賽事節慶活動,給遊客提供更多樣的選擇。

綠色環保 100%低碳便民

來到長島最大的感受就是,空氣清新,道路整潔,放眼望去便是碧海藍天。近年來長島綜合試驗區實現了新能源公交體系全域100%執行、煙花爆竹全域100%禁放、集中供暖清潔能源全域100%替代、生活垃圾分類全域100%實現、汙水處理全域100%覆蓋。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山東軍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冷傳英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智慧分類垃圾桶

“之前島上沒有實行垃圾分類的時候,垃圾異味大,夏天蚊蟲多,島上一颳風,塑膠袋就隨風飄散。自從推行了垃圾分類,道路乾淨了,居住環境更加舒適。”山東軍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冷傳英說。在長島社群隨處可見智慧分類垃圾桶,為加強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長島推行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制,透過手機掃描垃圾分類點的識別碼就可獲取積分累計卡,每次垃圾分類前先刷卡再正確分類就可以獲取積分,積攢積分可以兌換物品。目前,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90%,參與率達到85%,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成為山東省首個全域推行垃圾分類的地區。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新能源公交車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新能源公交車

工業退島,島外車輛“禁進”、島內車輛“控牌”,長島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最大程度減少汙染源。島內先後投資6700餘萬元,淘汰島內所有燃油公交車,長島新能源客車總量達到108輛,總客位4420個;投資900餘萬元,購置電動共享汽車150輛,為旅客進島換乘提供便捷服務;島內各景區、行政村設定公交站點178個,規劃旅遊專線3條,與島內5條城市公交線路融通聯網,實現新能源公交車、旅遊包車、共享汽車綠色低碳出行100%,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00餘噸,進一步優化了海島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新能源供暖系統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南隍城鄉南隍城村集中供暖系統

“現在冬天每戶群眾家裡的溫度能達到20~21度左右,過去老百姓家裡要靠爐子燒煤來取暖,現在變為新能源供暖,在小漁村也能感受到大城市的統一供暖啦。”南隍城鄉南隍城村村民說道,近年來,南隍城鄉南隍城村實行整體規劃,對外牆保溫及供熱管網系統統一進行了改造,採取14臺空氣源熱泵的供暖裝置統一供暖。目前已有南長山街道的黑石嘴、王溝、連城等7個漁村開始探索採用地下水源或空氣源熱泵等技術推行集中供暖工作。2018年以來,長島綜合試驗區堅持生態發展理念,推進煤改電清潔能源供暖專案建設,實現了城區清潔能源供暖全覆蓋。相對於傳統的燃煤供暖,清潔能源供暖每年可節煤2萬噸以上,大約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3萬噸、硫化物2200噸、氮氧化物1000噸,有效提升了空氣質量。

深海養殖 蔚藍的大海變成“海上糧倉”

因海而生的長島,憑漁業而興,前期過度養殖捕撈讓長島近海傷痕累累。近幾年長島綜合試驗區轉變思路,發展生態漁業,啟動近岸養殖向深遠海的遷移工作,全力打造海洋牧場。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國鮑1號”平臺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國鮑1號”平臺鮑魚

在南隍城島海洋牧場上,工人們正藉助升降機,將鮑魚養殖網箱從海中吊起,穩穩落在“國鮑1號”平臺。“平臺每年養殖鮑魚70-120噸, 利潤額在1500萬左右。我們的鮑魚都是在純天然的海水中生長,投餵的都是純天然的海帶,不新增任何餌料。”長島試驗區南隍城鄉黨委書記劉國明說道,作為國首座坐底式深遠海智慧化海珍品養殖網箱“國鮑1號”,實現了深遠海鮑魚等海珍品的規模化、整合化養殖,為裝備化海珍品養殖開創新的發展格局。

看長島新變化 “海上仙山”變“碧海青山”

“經海1號”

“經海1號”“經海2號”坐底式智慧網箱分別於2021年6月2日、6月20日在南隍城島東部海域下水,經海系列網箱的正式投用,填補了我國在30米水深養殖水域坐底式網箱養殖空白。長島積極探索“牧場企業+漁戶”合作模式,實現大網箱帶動小網箱接力養殖,養殖週期縮短1年,漁戶效益增加1倍。實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抱團發展模式,北城漁業合作社輻射到4個鄉鎮272戶群眾,帶動社員戶均增收20萬元。

截至目前,累計確權海洋牧場用海126宗34。9萬畝,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6處、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6處,下水多功能海上平臺5座、大型智慧網箱7座。先後投放人工魚礁130餘萬空方,增殖放流3000餘萬尾。透過多年發展,長島現代海洋牧場建設初具規模,裝備化、資訊化、規模化水平率先走在了省市前列,蔚藍的大海正變成“海上糧倉”。初步形成了海洋牧場建設“全國看山東、山東看長島”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