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文化真的要涼涼了嗎?

愛奇藝取消選秀節目和場外投票,各大APP取消明星藝人榜單,飯圈文化真的要涼涼了嗎?飯圈喜歡造謠網暴挑撥對立製造輿論,還坑粉絲的錢,涼涼了才好呢,但是你知道嗎?我國第一個有粉絲群體的明星是雷鋒,至於飯圈文化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樣,你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這一切還要從鄧麗君和劉德華那個年代說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們的生活變得富足了起來,電視機啊,也完成了從黑白到彩色的地景娛樂產業在國內飛速發展,其中,鄧麗君和費翔的出現就牽動了不少人的私人情感,被觀眾們稱為白馬王子,還有夢中情人,隨著港臺明星湧入大陸,小虎隊,四大天王等偶像的快速聚集起了大批的粉絲,也就逐漸產生了追星族,不過這個時期,粉絲和偶像的互動都還是單向互動,粉絲被動的接受娛樂公司塑造出來的形象,跟偶像距離最近的大概就是在舞臺下的歡呼了,那粉絲群體是怎麼變成今天這樣,能夠左右明星的去留,甚至給經紀公司施壓的。

這就不得不提到2005年爆火的選秀節目《超級女聲》了,那所謂的選秀節目,就是從跟你我他一樣的普通人當中,選出一個人讓他成為明星,這樣的做法彷彿在說,你看你也有機會成為明星,這就讓很多原本羨慕明星的人,擁有了做夢的權利,更重要的是,超女採取的是簡訊投票的方式,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能擁有決定歌手去留的權利,場外投票,在今天看起來已經是不新鮮了,但是在當時,可是全新版本的玩法,超女也成為同時段收視率的全網第一,不過場外投票,真的很民主嗎?當時的投票規則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人可以投多票,一票免費,後面需要付費,觀眾不光可以自己給自己喜歡的偶像投票,還可以拉上親朋好友來參與,甚至路人都不放過,那很多小公司看到了商機,甚至打出了三萬元進全國20強,20萬進全國十強,300萬衝擊冠軍的口號,明擺著告訴粉絲,你只要有錢,就可以把偶像送上冠軍寶座。

而資本也在其中嚐到了甜頭,2006年超級女聲這個欄目,為湖南衛視帶來的直接經濟收益高達6800萬,其中貼片廣告有1800萬。贊助費有兩千萬,簡訊收入有300萬,也是從那一年起,各種選秀節目層出不窮,快男超女,我是歌手創造營,再到後來的火箭少女101,但他們真的能夠選出平民的偶像,草根的明星嗎?我看未必,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偶像和粉絲之間變成雙向的偶像和粉絲,在微博等各大網路平臺互動,粉絲為偶像打榜來表達對偶像的喜愛,而這些年選秀節目裡出來的大多數都是靠著人設以及粉絲打榜經營出來的,養成系偶像藝人,他們是粉絲群體和資本的產物,只要有粉絲願意為他們花錢,願意給他們拍照修圖,轉發資料,願意給他們代言的產品以及各類周邊買單。

那麼資本就會有利可圖,而粉絲在偶像身上投入了精力和時間,沉沒成本越大,產生的共生心態呢,也就會越扭曲,不拿之前的倒奶事件來說,粉絲為了自己的偶像不買幾箱奶,不掃幾個二維碼,感覺就好像對不起自己偶像一樣會有一種負罪感,就在這樣的一種不理智的盲從之下,買奶倒奶,甚至變成理所應當的事情。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資本已經悄悄的把為偶像花錢投入變成了理所應當的常態了,只要粉絲願意為偶像投入資本的大口就永遠不會收起來,所以,出現了這樣一句話,有錢人才造星,因為飯圈是真的很費錢,最近這些年,隨著網際網路自媒體的發展,飯圈文化越來越年輕化。

很多未成年甚至小學生也參與其中,被教唆過度消費,甚至大額消費,引導互相謾罵、網路暴力等等,直接影響到未成年的身心健康,並且,經濟公司養成的藝人也越來越年輕化,前段時間出到了一個平均年齡八歲的天府少年團,在這個對金錢還沒有什麼概念的年紀,如果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過早的接觸到攀比炫富、奢華享樂的花花世界,勢必會影響到未成年的身心健康,以及一部分父母的價值觀,為了利益紛紛效仿,這也是為什麼國家要大力整治飯圈文化的一個原因,曉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