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爭一口氣還是忍一口氣?看看李廣和郭子儀的對比,你就知道了

人是爭一口氣還是忍一口氣?看看李廣和郭子儀的對比,你就知道了

李廣的為人,絕不是守財奴、吝嗇鬼之流。每逢朝廷賞賜,他必定全部分賞部下;每逢行軍宿營,全體士兵未飲上水,他絕不先飲,全體士兵未吃飯,他絕不先吃;在軍營中與士兵同宿同食,直至死時,家中也沒有積下餘財。

這樣一位將軍,應該不是“小氣”吧?但事實上,李廣在物質上很看得開,在氣度上,在胸懷上,卻過於狹窄。

他曾經被貶為平民,回到家鄉賦閒。有一次,他帶一個隨從出遊,在朋友家喝酒到晚上。當時這一帶實行宵禁,因此,當他騎馬歸來到了霸陵亭就被截住了。

人是爭一口氣還是忍一口氣?看看李廣和郭子儀的對比,你就知道了

李廣的隨從喝斥攔路的人,說:“這是前任的李將軍。”恰巧執行宵禁的霸陵縣尉也喝多了酒,便粗魯地回答:“就是現任的李將軍也不能違犯宵禁,何況是前任將軍呢?”

結果就把李廣扣留下來,扣在驛亭過了一夜才能回家。想必這使李廣感到十分的不痛快吧。後來,他有機會復出,任右北平太守。他就借上前線駐守赴任之機,要求皇帝准許派遣霸陵縣尉隨軍赴任。

到了軍中,李廣就把霸陵縣尉斬了。

本來嘛,縣尉雖是粗魯一點,但他是在執行公務,李廣是犯了法。即使李廣不能原諒他的冒犯,也只是私怨,是小事,竟然至於因一口惡氣而公報私仇,挾嫌報復,這就十分典型地表現了李廣心胸的狹隘和對法律的偏見。

人是爭一口氣還是忍一口氣?看看李廣和郭子儀的對比,你就知道了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弱點,才影響了這位才氣過人,智勇無雙的將軍無法擔當更大的重任。但他並不覺悟,他曾就官運詢問陰陽家王朔時,王朔啟發他:“將軍是否曾經做過引以為憾的事呢?”

李廣只承認自己曾枉殺800多歸降的羌兵,是唯一遺憾,仍不反省殺霸陵縣尉的事。

正因為李廣把執法與冒犯自己混為一談,終於在一次作戰後清查責任申報朝廷的調查中,負氣自殺。一代名將,忍不下一口氣而送命,令人嗟嘆不已。

無疑,漢朝的法律或者失之過苛,但作為將軍的李廣的傲氣過盛,心胸過窄也是事實。

人是爭一口氣還是忍一口氣?看看李廣和郭子儀的對比,你就知道了

同為一代名將,唐朝的郭子儀,功大於李廣,位高於李廣,心胸卻比李廣寬闊得多。

唐代宗時,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挽救李唐江山已立下大功,手握重兵,權傾朝野。代宗大曆二年,正當郭子儀在靈州打了勝仗,凱旋迴朝的時候,卻有居心叵測的人挖了他的祖墳,企圖挑起事端。

被挖祖墳,這在封建社會是最最不能容忍的事,這口氣是絕對咽不下去的。因此,滿朝文武聽到這訊息後都惶惶不安,不知郭子儀的懲罰落在誰身上,皇帝也很害怕,怕郭子儀一怒之下,戰亂重生,國家分裂混戰的局面又將出現。

因此,當郭子儀上朝時,皇帝主動同他談起祖墳的事。郭子儀當然知道朝野上下的擔心,但他忍住憤恨,流著淚說:“我自已領兵打仗,長年征戰,約束部下不嚴,部下破壞人家祖墳的事不知有多少,今天輪到我的祖墳被挖,是我不不孝的下場,是上天的譴責啊!”就這一番識大體顧大局的話,讓政敵、朋友、同事們都放下了心,一場變亂由此消弭。

孟子說:“有不為而後可以有為。”(《孟子·離婁下》)郭子儀忍得一口氣,不去做報私仇的事,才能集中精力保留自己為國盡忠的權利。而李廣為爭一口氣,可以違法殺人,為爭一口氣,寧死不對簿公堂,因而也就喪失了繼續為國效勞,保衛國家疆土的機會。

人是爭一口氣還是忍一口氣?看看李廣和郭子儀的對比,你就知道了

當後人吟詠著“但得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時,不僅惋惜一代將星的隕落,而且頗為天才的飛將軍爭那一口氣而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