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波微博曬新詩後,硬是被網友挑出兩處"硬傷",他真錯了嗎?

在《中國詩詞大會》的幾位導師裡,筆者喜歡康震的幽默與大氣,蒙曼的才學與接地氣,楊雨的溫婉與大氣,王立群的穩重與隨和。但每次提到酈波,筆者則是滿滿的感動與欽佩。

感動於他能頂住壓力,一如繼往地堅持創作。現在已經極少有學者願意曬自己寫的詩了,畢竟大家都知道,一不小心就會被網友挑出各種毛病。與其這樣,還不如點評一下古人的作品就好,何必給自己找麻煩。但酈波偏不這樣,他一定要堅持自己原創。就衝這份堅持和膽量,就令人服氣。

酈波微博曬新詩後,硬是被網友挑出兩處"硬傷",他真錯了嗎?

欽佩他的創作水平。現代還懂得詩詞格律的文化名人並不多,酈波屬於其中一位。同時,酈波也是能同時駕馭古體詩和現代詩的學者之一,這一點也同樣難得。

早前,筆者曾跟大家分享過不少酈波的現代詩。本期,筆者要跟大家說的是他的一首古體詩。頗有意思的是,當他在微博上曬出這首詩時,硬是被網友挑出了兩次所謂的“硬傷”,他真的寫錯了嗎?先看酈波的原詩:

《入夜至長安有懷》四野暮雲合,長安舊夢多。當時嶺上月,依舊到山河。

酈波微博曬新詩後,硬是被網友挑出兩處"硬傷",他真錯了嗎?

從詩題來看,這首詩應該是酈波在西安時,一時有感寫下的。從全詩來看,確實是一首不錯的作品。至少在現代人創作的古體詩裡,整體遣詞算是比較地道的。

首句“四野暮雲合”,一開篇就是大手筆。昔日,南宋大才子陸游就曾在《登劍南西川門感懷》一詩中寫道:故人不見暮雲合,客子欲歸春水生。暮色與晚雲相接,別有一番詩境。酈波還特意為這幅秋景圖,加上了一個更大的幕布:茫茫四野。這短短5個字,大氣、深沉,非常高明。

次句“長安舊夢多”,由寫景轉到寫人。前句寫景是空間上的壯闊,後句寫心境則重點強調時間上的跨度。兩句的轉折、呼應,都十分巧妙。在佈局和結構上,酈波一向做得很好,這次也並不例外。

酈波微博曬新詩後,硬是被網友挑出兩處"硬傷",他真錯了嗎?

最後兩句一樣頗有意境,“嶺上月”照在大地上,更讓詩人生出些感慨來。月色依舊,山河巋然,用月色之靈秀中和山河之壯美,兩兩相映襯,瑰麗得很。

縱觀酈波這首詩,佈局精巧,意象選擇到位,值得一讀。但就是這樣一首詩,卻被網友挑出了兩處“瑕疵”:

其一,有網友建議把第二句中“長安舊夢多”,改成“長安故夢多”。

網友之所以覺得這樣改更好,是因為第4句裡已經出現了一個“依舊”的“舊”,這樣改過後就能避免重字。一般來說,寫古體詩時若非必要,是不建議出現重字的問題的。

酈波微博曬新詩後,硬是被網友挑出兩處"硬傷",他真錯了嗎?

但如果大家翻看唐詩宋詞時就會發現,在古典詩詞裡用“舊夢”的作品數量,是遠遠大於用“故夢”的。因為“舊夢”二字,自帶一種傷懷。再加上前人多這樣寫,久而久之就成了一首偏固定化的用法。因此,酈波寧可讓全詩出現重字也要用“舊夢”,這種做法是說得過去的。

其二,有網友建議,把最後一句“依舊到山河”,改成“依舊照山河”。

對於這一改法,筆者認為是不如原詩的。酈波的這個“到”字,其實可以有兩種解讀方式:一來,可以看作是把“嶺上月”擬人化,它就像一個過去的使者,來到了新的山河上;二來,如果把“嶺上月”理解成月光,則能凸顯出月光緩緩照來的靈動,它不是一整片一下子照在長安城,而是月影移換而來。

酈波微博曬新詩後,硬是被網友挑出兩處"硬傷",他真錯了嗎?

這樣細細品來,用“到”字不但更為靈動,而且會讓全詩更有層次感。因此,它不但不能被改,還是全詩遣詞的一個高明之處。

綜上:筆者個人認為,酈波此詩並不存在所謂“兩處硬傷”。不過,畢竟現代人寫古體詩不管哪方面,都很難達到古人的水平,再加上品詩詞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事,哪怕是表達同一意象,大家都難免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方式。因此,也歡迎大家對這首詩再提出修改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