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珺:把家鄉故事 帶進國際電影節

關鍵詞:李睿珺

人物名片

李睿珺,1983年出生於甘肅高臺,2003年畢業於山西傳媒學院,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製作人。其執導的電影作品包括《夏至》《老驢頭》《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路過未來》《隱入塵煙》曾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鹿特丹國際電影節等國內外知名電影節。

截至2022年,青年導演李睿珺共完成了六部電影長片的創作,這些作品都把鏡頭對準老家甘肅張掖的老人、兒童等群體,對農村、土地和生命進行嚴肅且充滿人文關懷的思考。今年1月,由他執導、海清主演的新作《隱入塵煙》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這是華語片時隔三年再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然而,直到他在拍攝第三部作品《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前,李睿珺都沒有找到投資,拍電影的錢全靠自己東拼西湊。

借錢拍完長片處女作

2003年,懷著對電影的熱愛,李睿珺從山西傳媒學院影視廣告專業畢業後便來到北京,因為全國大部分做電影的人都在這裡。“先是去了很多廣告公司應聘,都沒有成功,後來就去電視臺做編導、剪輯、攝像……反正什麼都做,一邊解決生計問題,一邊寫劇本等待,看看有沒有機會認識一些電影人。”李睿珺說。

陸陸續續等了兩三年,李睿珺覺得,不能再這樣無休止地等下去了,既然找不到別人來投資電影,那就自己出錢拍吧。他找親戚朋友借了三十多萬,再加上自己這幾年工作攢下的錢,拍完了長片處女作《夏至》。影片雖然入圍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但在國外轉了一圈回來後,還是沒有人來投他的電影。下一部的資金還沒著落,上一部還欠著外債,李睿珺一度看不到希望。

拍完《夏至》後很長一段時間,李睿珺經常晚上睡不著覺,有時跟家裡通電話,聽到父母的語氣不太好,他就想,是不是有人來家裡要債了。往往凌晨三四點,他還在馬路上溜達。“但我又覺得我還年輕,還有機會,找些活兒幹,肯定能把錢還了。”那段時間,李睿珺什麼活兒都接,還去幫別人拍婚禮,一天掙個三五百塊,他已經覺得很不錯了。只要攢到一兩萬塊錢,他就趕緊給家裡郵回去。

沒錢的時候,李睿珺把消費壓到最低。那時他住在北大附近一個衚衕的大雜院裡,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子,房租一個月四百多塊錢。他對生活也沒有要求,每天出去吃碗麵或者蓋飯,填飽肚子就行。最窮的時候,一天伙食費才一塊五毛錢,買一張餅,切成四份,一頓吃一塊。“一個月一千來塊錢就能活下去。有活兒就出去幹活,沒活兒就去中關村圖書大廈看看書,寫寫劇本。”

家人朋友成“御用班底”

李睿珺拍的都是自己的家鄉,以及那片土地上善良樸實的人民。除了幫助李睿珺籌到初期拍片資金,他的家人朋友也成為他拍電影過程中的“御用班底”。《夏至》製片人李睿琪,就是他的親哥哥;講述留守老人的《老驢頭》索性就在李睿珺姨夫家拍攝,演員都是李睿珺的家人、親友;最新作品《隱入塵煙》,姨夫還榮升男主演,和“國民媳婦”海清演對手戲。

儘管每一部作品的資金都捉襟見肘,拍攝條件也艱苦簡陋,但在創作質量上,李睿珺從未鬆懈和妥協。在深圳白石洲拍攝外來務工人員題材的《路過未來》時,他想找到一處能看見世界之窗的樓頂作為拍攝地,那片的樓大多沒有電梯,每棟樓都租給不同的人,也聯絡不上房東,為了實地勘景,李睿珺只能一戶一戶蹲守,想盡各種辦法爬到樓頂去看,每上下一趟,外套、褲子、鞋子裡都是汗水,光是為了這一處景就折騰了很久。“大家覺得沒必要,可我覺得始終不能放棄,即使有備選也要找到最佳方案。”李睿珺說。拍《隱入塵煙》時,為了搭建場景要脫大量土坯,每天李睿珺和父親、哥哥、姨夫四人去拉土和泥、脫土坯,整個胳膊都青了,躺在床上,渾身的骨頭都痠痛。

“既然決定從事這個職業,就要想到會有很多艱辛時刻。拍電影就是這樣,你拼盡全力拍,也不代表這部作品會成功,但如果稍有不慎,就一定會失敗。”李睿珺說,“對於年輕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就那麼幾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