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斌迴應爭議再引眾怒:人這一生,都在為這件事買單

林生斌迴應爭議再引眾怒:人這一生,都在為這件事買單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826天

01

自從林生斌在微博上公佈自己娶妻生女的訊息以來,網友就沒有停止過對他的謾罵。

最近,在網友的深扒下,林生斌的事竟越傳越邪乎,一路朝著懸疑驚悚的路子發展了。

林生斌迴應爭議再引眾怒:人這一生,都在為這件事買單

什麼“保姆莫煥晶是現任妻子的舅媽”、“林生斌捐的井,是為了鎮壓冤魂使其永世不得超生”……

林生斌迴應爭議再引眾怒:人這一生,都在為這件事買單

總之,在網友的推斷裡,縱火案就是林生斌一手策劃的,這個賣了四年“深情人設”的男人,才是真正的兇手。

不過這件事很快就得到了澄清,受贈的寺廟表示,這口井是林生斌捐資,廟方自己設計,網友解讀的那些邪惡用心不存在。

林生斌迴應爭議再引眾怒:人這一生,都在為這件事買單

但顯然,這樣的澄清對林生斌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於是,被噴成篩子的林生斌昨天終於坐不住了,連發了5篇長文迴應大眾的爭議,感興趣的網友可以登入微博檢視他的全部迴應內容。

林生斌迴應爭議再引眾怒:人這一生,都在為這件事買單

總結起來,無非就是這麼點兒資訊:

1、該給岳父母的錢我給了,並且是遠高於法定比例的賠償(事實上,曬出的轉賬記錄裡只有區區五萬多,他可是拿了一億多的賠償);

2、我對亡妻家人很好,他們之前一聲不吭,我公佈結婚了竟然跑來指責我,太壞了;

3、孩子不是我非要的,是“意外”,你們怎麼能不祝福我。

通篇都沒提及,為什麼明明已經新婚,早已走出傷痛,還要繼續賣“深情人設”割韭菜?

他始終不明白,大家厭惡的,是他吃人血饅頭以及不斷欺騙和消費粉絲善良的行為。

他錯就錯在一邊賣深情人設帶貨直播悼念亡妻,另一邊早就和其他女人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

而人設坍塌得有多厲害,反噬就來得多可怕。

記得四年前林生斌有一條微博是這樣的:他給朱小貞剪頭髮,朱小貞對著鏡子自拍。

網友評論:好感動哇,多少人夢想中的伴侶生活。

但四年後,大家叫他:林Tony。

她是為了愛情下嫁窮小子的白富美,而他則變成了依靠白富美妻子發跡又薄情寡義的鳳凰男。

捧他的時候,他是世界上最深情的男人,別說為了他懟別人,就是為他花錢也在所不辭。

而一旦人設崩塌,他就成了過街老鼠,同樣還是原來挺他的這波人,突然逮著他就往死裡噴。

或許,這些人是真的受傷了,才會憤怒到喊話法官“重審此案”,恨不得置他於死地。

其實,當初捧他的時候,他們就應該認真想一想:和普通人相比,林生斌真的就有這麼與眾不同嗎?日日曬悲傷,就真的是情聖嗎?

畢竟真正善良的人,不會每天把善良掛在嘴邊;真正深情的人,也不會每天表現得苦情愁深。

想清楚了這些,就不至於丟失理智,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02

林生斌是不是十足的渣男我不知道,但他一定是一個十足的商人。

美國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研究發現,

在決策時,人們總是直覺在先、策略性推理在後

因此,對商家們來說,能夠推動消費者迅速做出你所期待的行為的,是情緒。而堆積起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消費者沉浸於一個能打動他們的場景中。

嚐到被粉絲支援的甜頭後,林生斌精明地抓住了粉絲的情緒,並一本正經地做起了“販賣人設”的生意。

而不明真相的粉絲,通通陷入了他渲染的情緒旋渦裡,並甘願為此買單。

其實,

人這一生,都在為情緒買單

而受情緒支配所付出的眾多代價裡,金錢已經算是最微不足道的了。

嚴重的,甚至要賠掉性命。

幾個月前的那場滴滴悲劇,就是一個例子。

林生斌迴應爭議再引眾怒:人這一生,都在為這件事買單

乘客張某就是因為司機的電話吵醒了父親,情緒激動,和司機爭吵起來。

爭執之下,憤怒的張某朝司機車子的後備箱扔了一個空飲料瓶。

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司機,於是情緒失控駕車衝撞張某,直到把人當場撞飛,並數次碾壓。

最後,張某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司機也沒逃過法律的制裁。

有一句話說得好,

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就是一把槍。當我們扣動情緒的扳機,射向他人時,另一個槍口,也對準了我們自己

只有雙方都放下手中的這把槍,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

前不久,又有一起乘客跳車事件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林生斌迴應爭議再引眾怒:人這一生,都在為這件事買單

但這一次,跳車後的姑娘僥倖殘存。命是保住了,卻不幸骨折、全身大面積擦傷。

事後,深究悲劇發生的原因,也是因為司機偏航和一句搭訕,讓姑娘心生恐懼,於是在情緒上頭的時候做了錯誤的決策。

而如果姑娘當初能夠冷靜地拿起手機地圖,對比一下自己原定的路線和司機所選的路線,就不難發現,司機的偏航,不過是因為想走一條新開通的近路,省時又省油。

林生斌迴應爭議再引眾怒:人這一生,都在為這件事買單

他所謂的搭訕內容,也不過是對於“女保安”的好奇,除此之外,並無其他出格的語言。

林生斌迴應爭議再引眾怒:人這一生,都在為這件事買單

弄清楚了問題的關鍵,就不至於做出極端的舉動。

《情商:為什麼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書中提到:

當人們做出情緒反應時,就會發生情緒劫持。當這種劫持發生時,人的大腦中解決問題的部分就會失效。它使你不可能想出辦法擺脫困境。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做出情緒反應時,我們就不是最好的自己,也不會產生最好的結果。

03

人們常說,控制情緒的人,才能控制人生。

我將其改成:

及時中斷情緒的人,才能擁有更好的人生

因為控制是壓抑,是一種內耗。

如果面對一個又一個需要壓抑的情況,在某個時候,壓抑情緒反應的能量就會耗盡。

然後當你再做出情緒反應,就壓抑不住了。

而中斷情緒時,情緒不再存在,也就沒有什麼可壓抑,更不必擔心內在能量的不斷消耗。

我們常說,失控的情緒就像洪水猛獸。

情緒上來時根本控制不住,又是如何做到及時中斷的呢?

美國情緒教練伯克在《當時穩住就好了》一書中提到:

管理衝突始於瞭解自己和他人的價值觀。所有的人類行為都是這些個人價值觀的體現。

當有人覺得自己的價值觀受到了冒犯,或者感覺有人將其價值觀強加於自己之上時,衝突就會產生。

而當人們遇到違揹他們價值觀的情景時,就會產生情緒。

所以,

中斷情緒的最好辦法,就在於看清他人行為的本質:

他們只是在尊重自己的價值觀

書中有一個例子:

某公司的部門經理彼得找到作者伯克,希望作者能與自己的員工喬聊一聊。

為什麼呢?

因為彼得認為,喬對工作不專心,總是卡點上班,臨近下班的時候,又多次看鐘等下班,到點便立馬打卡下班。

他從不誤工,但也從不多幹一秒鐘。這一點讓身為上司的彼得很生氣。

當伯克和喬聊完之後,才發現喬的“不專心”其實另有隱情。

工作之外的喬,是一位單親爸爸,他有一個4歲的女兒。

“時間觀念”如此強,是因為喬要在上班前先送女兒上學,接著趕往公司,踩點打卡。

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接女兒放學,喬又必須準時下班,才能趕到幼兒園。

瞭解了喬對時間的敏感是與接送女兒有關後,彼得不快情緒就消失了。

看清了一個人行為的本質,即明白了這個道理:他的行為是在尊重自己的價值觀。

他人的行為與他們自己有關;而我們對他人行為的反應,只與我們自己有關。

04

只有學會了課題分離,才不會把他人的行為看成是對自己的威脅。

如此,他人所做的任何事,都不會成為我們的情緒事件。

沒有情緒負擔時,我們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極端行為。

比如,那位連撞乘客數次的滴滴司機,如果能意識到,乘客對自己的指責是因為他一直在遵循“愛護家人,不給家人添麻煩”的價值觀,而不是針對自己,就不至於釀下大錯。

再比如,受害乘客,如果能理解師傅打電話到父親手機不過是在遵循“按流程工作”的價值觀,而不是故意和自己作對,也不至於因一時情緒失控丟了性命。

生活中,這樣的經歷每個人都有過:

家人對你好心叮囑,你覺得多餘,於是和家人吵起來;

同事的一個建議,你覺得對方在挑刺,於是和同事吵起來;

路上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你覺得對方是故意的,於是和路人吵起來。

而這些衝突的根源,其實都在你自己

只有當你不再責備自己和他人,當你能夠掌控自己與環境的互動方式,當你提高自我意識,發展他人意識時,衝突才會消失。

所以,林生斌只要沒有犯法,就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對錯。

只能說,他的價值觀我們不能苟同,也就無需動怒。

情緒穩定,是高配人生的必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