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味的新年聯歡會,孩子不喜歡,不搞也罷

朋友有個孫子,一歲剛露頭。每每提起小孫子,朋友的臉上便溢滿了幸福。

他說,小孫子太聰明瞭,每當電視上有歌星演唱,他便會全神貫注、眼珠不錯地盯住看。這個時候,任你怎樣地喊,他都不會理睬,即便你給他最喜歡吃的東西,也不為所動……

當電視上節目完畢,孫子就拿積木中的棒棒當話筒開始表演:學著電視上歌星的樣子,擺頭、扭腰、舉手、投足……一招一式,有模有樣,表演完畢,還要大人喝彩鼓掌,然後喝奶、吃東西,吃完、喝完後表演繼續……

好學習是人的天性,學後向他人展示自己“所學”——即展示自己才華也是人的天性!展示後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讚許,心中便會感到愉悅和快樂!

但這個展示是要發自內心的,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身心的愉悅!

作為學校,每到重大節日都會開個聯歡會,這個活動很受師生的歡迎,原因就是如此——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

也因此,慶元旦、迎新年,各學校(園)都要開個聯歡會,這已成為教育界不成文的規定,成為各學校(園)的規定動作。

但近年來,這樣的聯歡會,很多孩子卻不喜歡、不願參加了,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們說,這個活動沒意思:節目是學校定的,演員是老師選的,節目是為了給領導看的,目的是為了打廣告、作宣傳。因此,這個聯歡會是學校的、老師的、大人的,不是我們的。聯歡節目只能是少數同學參加,想參加的沒選上,選上的卻並不喜歡被強加的角色;特別是排練時稍有不慎,還會遭到指導老師的訓斥,表演時,如果出現點滴失誤,結束後受批評不說,甚至還會被扣分、影響以後的優秀評選……

如此情況下,孩子們成了學校(園)的玩偶,甚至成了學校(園)為展示自己“教育成果”的工具,完全失去了“聯歡”的本義——孩子們只有“孤單”沒有“聯合”,只有“強迫”,沒有“歡樂”,這樣的聯歡會實在是沒有了意思……

更有甚者,有些學校(園)為湊經費、降成本、拉贊助,聯歡會上,將孩子們的表演當作免費廣告,更是迷失了教育的初心……

節日搞聯歡,人人都喜歡。作為學校(園),應當不忘初心,站在兒童立場上考慮問題,辦孩子喜歡的聯歡會。從內容,到形式,都要發揚民主,徵求孩子們的意見,“我的聯歡我做主”,在聯歡會上,讓孩子充分展示自己所想、所學、所練、所會,讓孩子們全員參與,自由“聯合”,在輕鬆快樂中,將自己的才華充分展示出來,展示自己,快樂他人,愉悅自己。如此,孩子們才能享受表演,觀眾才能與表演者產生共鳴,才會迴歸“聯歡”的本義——也唯如是,學校(園)的教育教學成果才能得到真實、完全的自然呈現,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者(或領導者)籌辦聯歡會目的!

變味的新年聯歡會,孩子不喜歡,不搞也罷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