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上她是完全能與慈禧叫板的人,但一直被世人誤讀

清朝末期的歷史上有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角色,這個角色就是能夠與慈禧一起垂簾的東太后慈安。可能慈安在大多數人們的印象中沒有那麼的深刻,就像是一道影子一樣可有可無。

清朝史上她是完全能與慈禧叫板的人,但一直被世人誤讀

與慈溪一起垂簾時,都以為她更像是慈溪的一個掌握手中的傀儡。但這所認為的“傀儡”在史記上卻是真正能和慈溪制衡的人物。甚至傳言,如果不是因慈安的突然離世,

清朝可能會是以另外一種形象出現在的中國歷史上。

處決安德海,大快人心

在清朝同治八年,慈禧身邊的一位“紅人”太監安德海,藉著去江南為皇上置辦龍衣的機會。仗著自己是慈禧身邊的人,加上慈禧對他的寵愛,從一出皇宮大門就開始掛著皇上的旗號,

清朝史上她是完全能與慈禧叫板的人,但一直被世人誤讀

大張旗鼓的在沿途路上召訓各地官員,並且還向其索騙大量的錢財,一點都不把朝廷制度放在眼裡,更是把“太監不得隨意出宮”的鐵律拋在腦後。

還對那些地方官員說是給皇上做龍衣需要的,到時候還可以在皇上旁邊為他們說說好話。可誰也不是傻子,當然都是知道他是什麼意思。但礙著這與當時的皇上扯上關係,

誰也不敢多說什麼。可是一位山東的一位巡撫就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毅然地向朝廷書寫了湊折上報。上奏後想著這位囂張的太監有慈溪做靠山,估計自己上奏的摺子會被拋在一邊,

清朝史上她是完全能與慈禧叫板的人,但一直被世人誤讀

還會給自己招來一些橫禍。可是沒成想,這奏摺讓皇后慈安給看到了。慈安並沒有去想到慈溪哪方面,直接下令叫人把太監給斬了,朝堂上下對這件事情的處決都是拍手叫好。

在那個時候就算有慈溪心中有什麼不滿,也不敢公然的杜絕眾人心之所向,何況她沒有真正的坐上皇位,也沒有太多的權力去幹涉一些朝政問題。

而這就是慈安不拘小節,堅持原則的心態。

治理後宮 寵而不衰

慈安,十六歲入宮便立即被冊封為嬪妃,在之後的短短几個月裡,好似坐飛船一樣的速度,直接就座上了皇后的位置。此後,慈安也開始了她的打理後宮與母儀天下的職責生涯。

清朝史上她是完全能與慈禧叫板的人,但一直被世人誤讀

俗話說:兩個女人一臺戲,這後宮更是不僅僅是按個數來計算的,想要把這後宮打理好不是那麼的容易。在平靜的大海里無風也有浪,

歷史上因各種奇奇怪怪的原因而被廢位的皇后有很多。能做到善始善終的卻是寥寥無幾,可偏偏慈安就是這其中的一個。自古男人都多情,

清朝史上她是完全能與慈禧叫板的人,但一直被世人誤讀

而這手握著天下權力的男人就更加難以把控了。咸豐帝就是一個風流多情的人,想要他單獨的只對一個女人專一那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能夠想象那手段過人的慈溪都做不到,

而偏偏就皇后慈安是一個例外,就連咸豐帝去世時都是對她念念不忘,著其中的緣由就顯而易見了。

手握天下一半大權 與慈溪平坐

1861年,咸豐帝為了躲避當時英法聯軍的逼押,便自己帶著慈安逃避到熱河的避暑山莊中。因經常憂慮煩悶,導致病亡。在他快臨終時,只叫了慈安留在自己病床邊,

清朝史上她是完全能與慈禧叫板的人,但一直被世人誤讀

告訴慈安說他早就知道到慈禧是一個內心野心勃勃的女人,等他走後慈溪必然會獨攬大權,使天下動盪,便秘密的頒發了一道秘旨,給了慈安可以隨意處決任何人的最高權力,

尤其是慈溪,如果她之後做了一些有所“恃子不法”的行為,可以不用經過任何人的認同,直接處罰。並且還賜予了慈安和他的長子各自一枚印章,分別是“玉賞”印和“同道堂”印,

朝中處理任何大事都要有蓋了兩印才能生效。這就等同於咸豐帝把江上分成了兩半,一半給了慈安,一半給了自己的兒子。從一方面可以看出這皇帝與皇后雙方之間信任程度能有多深,

而從另一方面也確確實實地證實了慈安在各方面的才能、德行都是非常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