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雅頌有風》:這詩歌不僅僅“有味”,更是一往情深的真實

讀書 | 《雅頌有風》:這詩歌不僅僅“有味”,更是一往情深的真實

《雅頌有風》

林在勇 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劍橋大學中國文學史研究唐詩,研究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人,首先研究這些詩人讀過什麼書,有什麼樣的知識結構,由此出發,考察他們的詩歌。

林在勇先生初中開始就濡染在人文學術豐厚的華東師大麗娃河畔,學習工作經歷從中文到哲學到歷史到國際漢學;他先在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讀本科,再到哲學系當碩士研究生,又到歷史系攻讀博士學位,年輕時代沉潛經史子集;論著發表涉及文藝理論、文化人類學、語言文字學、中國哲學、古代經濟學史、音樂戲劇等諸多領域。可謂出入儒、佛、道,學貫文、史、哲。徐中玉、錢穀融、馮契、王家範等前輩先生,應該都正好給予了他最好的求學經歷和精神引領。

他1965年9月生人,那十年從他的少年碾過。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他聽到的,看到的,學到的,以及他的穎悟,他當幹部的經歷,都和他精細的詩律一樣,超過了許多年長於他的人。在上海,乃至全國律詩界,很少有像他這樣學習經歷和知識結構的詩人,也很少有像他這樣的詩。

簡而言之,約有數端:

一曰體式豐富

集中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應有盡有;有五絕、五律、古絕、古律、七絕、七律、排律、歌行體,有諧趣,還有多種不同的藏頭詩,可謂眾體皆備,凌雲健筆,意態縱橫。得四言之簡潔,五古之從容,排律之整飭,歌行之雄奇,五律之開合,七絕之精緻,七律之跌宕。直寫胸臆,或俗或雅,皆涉筆成趣。

二曰捷悟,才高思敏。

林在勇天賦異稟,天生是一個詩人。但他對詩歌語言的敏感和高度的駕馭能力,卻得益於劉勰《文心雕龍》說的“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繹辭”。這使他能在繁忙的公務間隙,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寫出那麼格律嚴整而韻味深長的詩。他的詩歌,具有很大的爆發力和創造力。他從遠古的、原始的、原創的力量出發,用《詩經》的四言體,以重章疊字的形式,用典雅洗練的語言,自由奔放地寫 “2003上海社科年會首屆青年學者論壇暨學術沙龍序”、“擬泰戈爾假如今生無緣有你”這些內容,讓你驚歎不已。譬如《賀〈音樂週報〉創刊四十週年》:“載述載評,諸美斯匯。七日見兮,京華紙貴。四十歲矣,路標經緯。不惑云何,德音之謂。”

這輯詩,我以為都很精彩,很少有人寫得出。

“古詩十九首”,原來是漢代的“古詩”,被梁代的昭明太子蕭統《文選》選十九首,從此成了帶書名號的《古詩十九首》。但林在勇這裡的“古詩十九首”,只是借一名而寫“自以色列驅車往埃及”、“北歐四國行”、“巴陵往赤壁”、“嶗山海邊”,內容與《古詩十九首》的美人摘花、贈人,以及長路漫漫的傷感、抑鬱等古老的詩歌美學大相徑庭。倒是像晚清黃遵憲那些用五古寫的《登巴黎鐵塔》《倫敦大霧行》《逐客篇》《今別離》,寫當時出現的輪船、火車、電報、照相和東西兩半球晝夜相反,把傳統的離別之情放在新事物中展開,不重複古人,拒絕假古董,而是寫出新意境和新況味。集中很多詩,都“聲、光、化、電”,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體現了真實的生活場景和鮮活的情感體驗。

讀書 | 《雅頌有風》:這詩歌不僅僅“有味”,更是一往情深的真實

三曰行萬里路。

行萬里路,櫛風沐雨,枕流漱石,陶冶情操,是不可缺或的詩人之路。天地之間,萬物之奇,可以娛心,可以寫意;可以使人憂,使人悲;萬里路盡入詩囊。集中除“修齊隨錄十八首”、“載道入韻十首”、“讀書成誦十首”、“聽音觀劇八首”、“拜白依杜八首”、“學維尊軾八首”與讀書有關;其“西行風謳十首”、“江南兩浙十七首”、“閩山臺海八首”、“嶺表留吟八首”、“川渝偶成七首”、“滇黔遊蹤十首”、“南海潮音六首”、“關外放聲八首”,均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如“鶯歌海鹽場魚肆”、“遊內蒙九原秦直道遺址”、“庚子夏日庫車往喀什”、“域外漫筆”等,每有所作,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橫溢的機趣,是他足跡的日記。

四曰宋型詩風。

集中四言、五古漢魏詩,戛戛獨造;而近體五、七言律絕,近而視之,迫而察之,則傾向於“宋型詩歌美學”,以理趣見長,議論為詩,如七絕《偶感》:“中年役物每勞形,登了前山又不平。吃去八分真氣力,值回一點好心情。”五絕《笑己》:“老來如少年,快活入痴顛。天縱皆聽我,我行都與天。”有宋人楊萬里的風味,也近於禪詩。合觀《雅頌有風》,其詩有工語,有率語,有莊語,有雅語,有諧語。以其捷悟,才高思敏故也。

嚴羽《滄浪詩話·詩辯》曰:“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別材”“別趣”“讀書”“窮理”,永遠是學詩者努力的方向。但行政工作畢竟佔時間,影響寫作,這種情況,詩人自己也認識到,這就是其《陪王師散步歸有感》:“一行作吏詩心廢,抱憾多年篋未開”吧!

《雅頌有風》,集名來自《詩經》,昭示集中的詩,繼承了《詩經》“風” “雅”“頌”的傳統。三百零五首,也是個傳統。《詩經》三百零五首,已成永恆的經典;明代流傳“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清代乾隆年間無錫人蘅塘退士孫洙編《唐詩三百首》,被吉尼斯紀錄收錄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歌選集”。《雅頌有風》選詩三百零五首,或當有此志乎?

讀書 | 《雅頌有風》:這詩歌不僅僅“有味”,更是一往情深的真實

>>

附:林在勇詩選

四言詩·行當行矣

行當行矣,天地悠悠。

不知不慍,不怨不尤。

方之圓之,山剛水柔。

不黨不比,不忮不求。

見所見兮,宇宙吾儔。

不善不為,不遠不謀。

樂其樂乎,優哉且遊。

不流不住,不死不休。

五古·觀海百千里

觀海百千里,經年億萬祀。

微之礫變沙,巨者恆如是。

雲色有時同,水天難彼此。

月升日落間,隨逐相終始。

淼淼玉浮柔,闊深能所止。

滔滔喋不休,淺岸興灘涘。

又送粒珍來,偶歡踏浪子。

忽而潮歇還,攜卷歸涯氾。

宇宙一如常,人生有以似。

五律·詠茶

為愛山中氣,常將綠葉烹。

三春留以發,百味入其萌。

養志回甘苦,怡神轉濁清。

煙雲吹散際,手盞一天晴。

七律·龍華懷想

灼灼其華浩氣徊,夭夭厥色赤霞來。

音容已上凌煙閣,壯烈常名奠酒臺。

誰解溫風催淚湧,每逢勝景動心哀。

英靈不捨清明世,化作桃花帶血開。

五絕·朝天門外江上行船

仙曲如潮至,嘉陵弄不停。

山城燈有意,投報滿江星。

五絕·夜讀

風來暑亦憐,心熱五千年。

知物先知我,對書如對天。

七絕·四明山

客似雲來雲作鄰,丹山第九洞天真。

人家燕子仙霞裡,時止時飛與夕晨。

七絕·夕佳山

翠綠蒼青一望收,原無紛雜上心頭。

與山分享春顏色,不染紅黃不向秋。

七絕·雲雷電閃夜

穹帷推攘百頑童,天地開張兩畫工。

料把浮雲當素紙,偏鋒劈寫幾枝紅。

七絕·舊居西窗花影

二十年前舊雨痕,雙行清淚印今存。

晴光映壁知人意,畫出桃花眸子溫。

#FormatImgID_4#

林在勇,人文學者,作家,曾任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上海音樂學院書記兼院長;現為

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人文學院古典文獻學專業研究生導師。

編輯:袁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