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周厚健和他的四十年 | 極刻

大河財立方《極刻》第724期

海信周厚健和他的四十年 | 極刻

大河財立方《極刻》團隊記者 賈永標 文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執掌集團三十年後,海信靈魂人物周厚健選擇了低調告別。

據海信集團官方訊息,3月12日下午,周厚健在海信大廈一樓參加過“信印”標誌揭幕活動後,宣佈自己辭去海信集團董事長職務,正式退休。

沒有隆重的大會,他與同事進行了簡短告別,伴隨著長時間的掌聲,他離開了這個為之服務了四十年的集團。如果說獲評“終身名譽董事長”代表著海信對他的認可,那麼這也同時意味著一個屬於周厚健的海信時代正式落幕。目前,海信集團董事會已選舉原副董事長林瀾博士接任董事長。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從海信集團相關負責人處獲悉,2021年,海信集團收入1750億元,海外收入突破7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海外收入佔比預計達42%,其中海信電視在多個國家連續保持市場第一,鐳射電視海外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300%。

海信周厚健和他的四十年 | 極刻

△左為周厚健,右為林瀾

從青島電視機廠到千億家電帝國

周厚健憑藉兩個執念

1982年,剛剛從山東大學電子系畢業的周厚健,被分配至青島電視機總廠工作,這是海信集團的前身,也是周厚健紮根海信四十年生涯的開端,歷經十年蟄伏他開始從幕後走向臺前。

《海信史》中是這樣描述的:每當周厚健想起1992年,他就感受到了壓力。在1992年,命運給予他創造奇蹟的機遇,而他也毫不猶豫地接住了。

在接棒上一任領導時,他記下了老廠長的殷殷囑咐:“在世界地圖上點一個點,這個願望我沒有實現,願你們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作出努力,在世界地圖上點一個點。”

由此“國際化”成了周厚健的第一個執念,也貫穿了海信此後三十年的發展脈絡。海信集團官微這樣評價:周厚健出生於1957年,是中國家電企業中的元老之一,1982年大學畢業加入海信一直到2022年正式退休,為海信家底攢下了“五件寶”。

其中之一便是“作為長期主義者,勇於顛覆傳統產業,為海信留下了超前的產業佈局”。

資料顯示,多年來,海信始終以顯示和影象處理技術為核心,在視像產業生態鏈縱深佈局,打通了從底層技術、終端裝置、場景應用、雲端支撐到內容服務的全產業鏈條,在ULED動態背光分割槽控制技術、鐳射顯示技術上領先,同時深耕晶片技術,在8K超高畫質顯示畫質處理晶片、電視SoC晶片、AI晶片方面不斷突破。

這些成績與周厚健身上的工程師基因密不可分,技術員出身的他,對於技術的渴望則成了另一個執念。在行業人士看來,晶片是一個國家的工業糧食,更是彩電的“心臟”,它決定著彩電的功能和效能。

“我曾經講過,我們最大的危機在技術上……我們與國外同行的技術差距越來越大,大到已不是時間上的概念,而是空間上的……企業技術上的差距讓人心痛。當然,這種差距不是一家的問題,而是消費電子產業整體的‘軟肋’。”周厚健感嘆之餘,最終下定決心要搞國產晶片。

從2001年1月開始,海信在上海組建了一支平均年齡28歲的研發團隊,經過1600個日夜攻關,終於成功研發出我國影片領域第一塊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並且實現產業化的數字電視處理晶片。

資訊產業部組織的專家鑑定結果顯示,這款被命名為hi-view“信芯”的晶片,其結構設計與關鍵演算法設計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廣泛應用到數字高畫質彩電上,並能夠完全替代國外同類產品。這也解釋了為何海信能夠迅速開啟海外市場,代表中國家電業品牌走向世界舞臺。

《海信史》在緒論中這樣寫道:很多人無法理解,青島市江西路11號的小電視機廠,在這50年裡是如何成為顯示領域最知名的國際品牌之一?海信的基因是什麼?海信的未來是什麼?

周厚健說,是技術,是一代代海信人對技術的執念,對未來的信念。他相信,某種程度上,海信就是中國的縮影。

先後主持併購科龍、東芝電視

“技術宅”亦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

對核心技術的痴迷與不懼風險的投入,看似笨拙與老實,但那只是周厚健和海信集團偏向“技術宅”的一面。

而另一面,自1994年開始,海信集團先後啟動一系列重大併購,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則凸顯了這家現代化企業的靈動與敏捷。

1994年,海信併購了淄博電視機廠,以投資控股51%的方式,控制和支配了該廠全部的存量資產,隨後用了一年時間扭虧為盈;

1997年,海信以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與合作方的存量資產重新組合,先後成立貴陽海信、遼寧海信等彩電基地;

2002年,海信併購了北京的雪花冰箱廠,將業務拓展至冰箱領域;

2006年,海信成功完成“蛇吞象”,併購了中國白電產業的巨頭科隆股份。

打通國內市場的同時海信亦在放眼全球,夏普墨西哥工廠、東芝電視機業務、斯洛維尼亞白電製造商Gorenje等國際品牌也被海信逐一拿下。

……

海信接二連三的併購舉動引發了業界的巨大關注,《大跨越:中國企業發展研究與探索》一書中將這一經驗總結為:海信傾向於把目光盯上社會上極其豐富的存量資產和潛力無窮的資本市場。實施資產重組,強化資本經營,實現企業規模的低成本擴張,標誌著海信經營戰略的重大調整。

在周厚健眼中,海信正是在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交替的珍貴視窗期,按照市場規律學管理、抓經營,把別人的猶豫變成了自己的機遇,這背後有時代的成全,有中華民族崛起的同頻共振,也有些許的運氣和偶然。

海信以一個先行探路者的身份,早早地錨定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主動、自覺地在行業內開率先啟了一次從家電產業向ICT產業轉型升級的嘗試。如今,海信智慧交通、光模組等產業成為行業隱形冠軍,海信也連續兩年位居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領軍企業20強,蟬聯中國家電企業第一。

截至目前,海信集團擁有海信視像(600060)、海信家電(000921)和三電控股(6444)三家在上海、深圳、香港、東京四地的上市公司。財務資料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海信視像營收339。21億元,同比增長23。44%,淨利潤9。79億元,同比增長24。6%;同期海信家電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00。67億元,同比增長43。60%,其中第三季度營收176。43億元,同比增長28。04%。

除了征戰資本市場,海信還在足球場上大放光彩。據瞭解,海信是歐洲盃歷史上第一個來自中國的全球頂級贊助商,2017年4月,海信又成為2018年FIFA世界盃的官方贊助商,是該比賽設立百年以來首箇中國電視品牌贊助商。在2018年舉行的俄羅斯世界盃,海信再次成為最大贏家。

《歷史轉折中的世界盃》一文中曾描述道:海信在歐洲盃上接棒夏普,在世界盃上取代索尼,與當年三星頂替並超過摩托羅拉一樣,接棒背後隱含著世界顯示行業霸主地位的更替,冥冥之中自有定數。40年後,當數萬中國球迷直接開赴俄羅斯現場看球,中國企業取代日韓成為球場上的絕對主角時,我們知道,新的歷史正在開啟,世界悄悄進入中國時間!

家電業主帥陸續調整

第二代掌門人或開啟新時代

公開資料顯示,周厚健的接任者林瀾,出生於1958年,早年畢業於美國田納西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博士學位,2006年加入海信,是海信國際化戰略的積極踐行者和堅定執行者,也是海信海外開拓佈局成績卓著的功臣。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瞭解到,本次交棒董事長職務,周厚健有兩點考慮:一是海信正在快速成長為“世界級企業”,需要一位具有國際視野的帶頭人,二是根據管理的持續改進原則,海信到了需要變換一種管理方式的時候。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既得利益的勇於犧牲者,周厚健帶頭放棄可以終身持有的股份,為海信創造了“人在股在、人退股退”的股權激勵機制,讓企業發展獲得長久不竭的內心驅動力。

事實上,早在2017年8月,周厚健便可年滿60退休,他也希望告別高強度的工作以及病痛的困擾。但青島市政府認為,作為海信的創始人,周厚健不能60歲退休。創始人企業家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周厚健延遲退休,有利於企業家精神和財富的延續,也有利於海信的持續發展。

如今隨著周厚健正式退休,青島兩大家電巨頭均完成了接班人換代。此前2021年11月,72歲的海爾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瑞敏卸任,告別了執掌37年的集團,由原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兼總裁周雲傑接任。

此外,除張瑞敏、周厚健之外,倪潤峰、何享健、黃宏生均已退居長虹、美的、創維幕後,國內家電業主帥均在陸續調整。董明珠雖然依舊活躍在格力電器前臺,但關於其接班人的問題常常引發外界討論和關注。

不難發現,屬於中國家電業第一代掌門人的黃金時代已經接近尾聲,不少企業開始在多元化發展中選擇更適合當下戰略的掌舵者。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寫道:我們的國家就是一艘駛往未來的大船,途經無數險灘、渡口,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隨行至終點。每一代人離去之時,均心懷不甘和不捨,而下一代人則感念前輩卻又註定反叛。

也許,每一次時代的更迭,都是對過往的陳述以及對未來的思考,一切好像剛剛落幕,又彷彿是剛剛開始。

責編:史健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