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斷案書是荷蘭人所編從宰相到名偵探,神探是這樣煉成的!

我們每一個人的童年,相信都離不開神探狄仁傑。狄仁傑和包拯兩個形象,是中國版的“福爾摩斯”。偵探小說其實在我國並不流行,但相反,西方卻酷愛這類題材。狄仁傑作為唐朝宰相,是怎樣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名偵探的?我們來看看。

狄仁傑斷案書是荷蘭人所編從宰相到名偵探,神探是這樣煉成的!

狄仁傑是山西人,出生於古太原的一個官宦家庭,他的爺爺是貞觀年間的宰相,位高權重,父親也是當朝官員。而他是透過科舉考試踏上仕途的,起初在地方為官,因為剛正不阿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但好在一路上都有貴人相助,於是他在將近50歲時被任命為中央官員,大理丞。

狄仁傑斷案書是荷蘭人所編從宰相到名偵探,神探是這樣煉成的!

他做事認真嚴謹,一切以唐法律為基準,即使皇帝犯錯,他也敢直言不諱,指出皇帝做法不妥當之處。高宗注意到他後,很欣賞他的能力,於是提拔他為“侍御史”,此官其實與大理丞屬同級,但升遷速度屬中央各機構中最快,對仕途幫助很大,因此,這時高宗實際上已經把他放入重點培養物件了。

狄仁傑斷案書是荷蘭人所編從宰相到名偵探,神探是這樣煉成的!

侍御史的職責也是審理案件,不過審理物件變了,由平民百姓直接轉變為當朝百官。他在初任大理丞時,就把積壓如山的案件,在一年之內夜以繼日地處理完畢,一時間,聲名鵲起。當上侍御史之後,他嚴查不法之徒,接連把兩個皇帝寵臣拉下馬,當然,這少不了高宗的支援和愛護。

高宗時期的狄仁傑,在各地任職都以判案為主,很像後來電視劇中的狄仁傑形象。因為其剛正不阿、不畏權貴的性格特點,當世及後世有許多描寫其判案清明的小說出現,但因中國特殊的國情,此種小說並不盛行。

狄仁傑斷案書是荷蘭人所編從宰相到名偵探,神探是這樣煉成的!

後來一荷蘭人改變了這一狀況,這人叫高羅佩,其父親是當時駐東印度軍隊的一名軍醫。他大學畢業後,當了一名外交官,頻繁活動於東南亞及中國等地。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通,不僅會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還對中華文化十分感興趣。大約在上世紀40年代,他偶然間讀到了《武則天四大公案》這部小說,立即被其中斷案的智慧折服。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狄仁傑,於是他立即搜尋其他同類型小說,並與西方盛行的偵探小說比較,他發現,中國偵探使用的斷案方法,不管從邏輯、偵訊,還是犯罪心理學等方面,都絲毫不亞於西方小說。

因此,他有了一個偉大的想法,收集整理民間的偵探小說,將之翻譯並編訂成冊,同時他也自己創作以狄仁傑為主角的英語偵探小說,在歐洲出版後沒想到大獲成功。而後,他又自己寫了20餘篇公案小說,無一例外,都成為暢銷書籍。後來,在上世紀80年代,這些小說又被翻譯成中文,回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