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來了,可以數著日子盼春天啦

冬至來了,可以數著日子盼春天啦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我們迎來

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

——冬至

在北風呼嘯、白雪皚皚中

萬物期待著新一輪生命的迴圈

這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漫漫長夜後,我們一起靜待春風吧。

冬至有晝最短,夜最長之說,因此也有種說法:“告別了最長的夜,往後的日光就越來越長了”。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冬至一早,女孩子們在妝臺上鋪上宣紙,提筆畫了一枝素梅。數一數,正好九九八十一瓣。

冬至開始進入數九寒冬。每天填一瓣,等所有的花瓣都填滿了,就是九九豔陽天。

填花瓣還有講究。如果是晴天,就填下面一半,陰天呢,填上面,颳風填左面,下雨填右面,雪天就填中間。女孩子們填花不用毛筆,每天晨起梳妝的時候,隨手抹點胭脂。八十一日之後,梅花就變成了一枝輕暖明媚的春杏了。

一幅《九九消寒圖》,可以詩意地打發掉漫漫長冬。

冬至來了,可以數著日子盼春天啦

“冬至大似年。”

冬至這一天,每個人都很忙。奶奶一早起來就在揉麵,剁餡,做餛飩。餛飩既像元寶又像耳朵,與“渾沌”諧音,有著糊塗不開竅的意思。

古人道,冬至吃了餛飩,會讓人變得明白聰明,並且不會凍耳朵。

《燕京歲時記》說:“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小小餛飩還象徵著天地,所以家家戶戶都用它來祭祖。祭祖之後,母親要給爺爺奶奶送上自己縫製的鞋襪。

叫冬至“履長”。

履長,有著為長輩添壽的意思。

冬至來了,可以數著日子盼春天啦

平常的時候,都得長輩先動了筷子,孩子們才能吃飯。然而冬至敬過祖先的餛飩,會先給孩子吃。古人認為,吃了冬至的餛飩,他們的書會讀得好。

吃過飯後,父親就要去為孩子們聘請私塾先生了。

冬至是聘訂塾師的日子。頑童們從此開始受管束、上規矩。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孩子已經上學了的,冬至就要隆重地宴請先生,有些地方,還要給先生送豆腐,並把冬至稱作“豆腐節”,表示對老師的敬重。

冬至來了,可以數著日子盼春天啦

冬至這一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陰森的寒氣已經到達極盛的頂點。

古人相信,此時節陽氣開始回升,是上天賜予的福祉。《後漢書》上說:

“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

意思是說要靜養,不要興師動眾,以免擾亂了天地陰陽的變化,唯此才能長居久安。

冬至三候

冬至一候

蚯蚓結

。冬至時節,地下的蚯蚓仍然蜷曲著身體,像打了結的繩子。冬至二候

麋角解

。冬至陽氣初回,麋鹿角脫落,開始一輪新生,新陳代謝的規律,藏在季節的變換裡。冬至三候

水泉動

。冬至過後,井水開始上湧,泉水開始流動。

冬至來了,可以數著日子盼春天啦

冬至過後

全國各地都將進入最寒冷的階段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

“數九”即從冬至日算起

以九天為一個單位,依此類推

數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

“九盡桃花開”

此時寒氣已盡,迎來春暖花開

冬至如大年 人間小團圓

據《嘉興府志》記載

“冬至祀先,冠蓋相賀,如元旦儀”

在古代民間

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古人把冬至當作一個較大的節日

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

人們認為餃子有“消寒”之意

每年冬至日都有吃餃子的習俗

在江南地區

人們習慣吃湯圓

“圓”意味著“團圓”“圓滿”

在冬至吃湯圓又被稱為“冬至圓”

而在南方一些地區

尤其是兩廣地區

冬至日則要吃曬制好的燒臘

寓意加菜添歲

冬至來了,可以數著日子盼春天啦

冬至習俗:

吃餃子吃湯圓

在北方,餃子可謂是冬至的“標配”,俗語說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天寒,容易凍耳朵,而餃子形狀與耳朵相似,便有了“吃餃子可以防止掉耳朵”的趣說。南方人則喜歡在冬至這天,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或年糕,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綜合自央視新聞、人民網、新華網

編輯:陳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