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手下有3員大將,各個武藝高強,如果他們在長安,李世民未必會成功

李世民一生戎馬,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開疆擴土平定突厥,讓百姓安居樂業,建立大唐盛世,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以“玄武門事件”為起點的,李世民除掉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爭奪王位,那麼問題來了,李建成為什麼會被李世民輕而易舉拿下,他當了多年太子,難道身邊一個大將都沒有?

李建成手下有3員大將,各個武藝高強,如果他們在長安,李世民未必會成功

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大唐成立初期李建成與李世民的分工相當明確,李建成負責安內,抓國家的制度與管理,李世民負責攘外,打擊各路反王,開疆擴土,當然他們兩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拉攏朝臣、大將為自己所用。當然李世民一派多為武官、將軍,李建成一派則是以文臣謀士組成,但是也並不缺乏大將。史書記載,李建成的麾下曾有三位大將,若他們都在長安,李建成未敗給李世民。

李建成手下有3員大將,各個武藝高強,如果他們在長安,李世民未必會成功

大將之一:羅藝,《舊唐書》中是這樣描寫羅藝的:藝性桀黠,剛愎不仁,勇於攻戰,善射。羅藝性格桀驁不馴,勇猛,善於攻城之戰,騎射技巧非常厲害,鎮守北方邊界多年,令敵人聞風喪膽。羅藝在協助唐軍攻打劉黑闥的時候與李建成相識,李建成見他英勇善戰且兵力雄厚,日後必能為自己所用,便使出渾身解數拉攏羅藝,從此結為黨羽。

李建成手下有3員大將,各個武藝高強,如果他們在長安,李世民未必會成功

但是羅藝居功自傲,仗著自己有些功勞便隨意毆打李世民親信,李淵看他有功在身並無重罰,但實際上兩人已經有了間隙。不久後突厥侵犯大唐邊境,考慮到羅藝曾是北方戰將,李淵便派他率領軍隊鎮守邊疆,便無力輔佐太子李建成。

李建成手下有3員大將,各個武藝高強,如果他們在長安,李世民未必會成功

大將之二:王珪,王珪曾在隋朝當差,為人不重名利,但是頗有才華,深謀遠慮,李淵起兵以後便投身大唐,擔任太子參軍一職,深受李建成器重。李世民征戰沙場建功立業,撼動了太子地位,王珪第一個站出來幫助太子拉攏朝中大臣,增強太子力量,為太子出謀劃策對抗李世民,其謀略不在魏徵之下。

李建成手下有3員大將,各個武藝高強,如果他們在長安,李世民未必會成功

後來李建成手下將領楊文幹叛變,李淵把責任推到了王珪身上,罪名是誤導太子,將其流放。如果王珪能夠一直呆在太子身邊,局面也許就會不一樣了。李世民登基以後,王珪被召回,與魏徵一起擔任唐太宗的諫議大夫,得善終。

李建成手下有3員大將,各個武藝高強,如果他們在長安,李世民未必會成功

大將之三:李瑗,李瑗這個人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朝臣,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子,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皇族中人,深受李淵的喜愛,但這個人並無大才,怯懦無能,多次跟隨唐朝戰將李靖出征,卻從來沒有建立過功勳。只能說他運氣比較好,深受李淵信任,官位步步高昇,擁兵十萬,曾與太子李建成達成合作關係,圖謀除掉李世民,後被調離長安。

李建成手下有3員大將,各個武藝高強,如果他們在長安,李世民未必會成功

玄武門事變的時候,除了魏徵與李元吉,太子建成身邊的心腹之人並不多,而李世民卻恰恰相反,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程咬金都在李世民身邊,從戰鬥力上李建成就已經輸了一半,如果太子建成的這三位心腹之人在在長安,他未必會失敗。

李建成手下有3員大將,各個武藝高強,如果他們在長安,李世民未必會成功

羅藝乃是一方霸主,武藝高強無人能擋,王珪身為謀臣出謀劃策,讓太子避免進入陷阱,李瑗手握重兵又是皇族中人,這幾個人加起來不管是軍事力量,還是謀略都不在李世民之下,雙方勢均力敵,勝敗真的很難預料,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如果這三人在長安的話,李世民根本不敢發動玄武門事件。

李建成手下有3員大將,各個武藝高強,如果他們在長安,李世民未必會成功

正是應了那句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李建成本以為自己在長安勢力根深蒂固,又有高祖李淵撐腰,李世民不敢胡來,殊不知他早已經成為了光桿司令,除了魏徵與李元吉之外,並沒有多少可用可信之人,能用的人都被李淵調走了,真的是人算不如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