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文丨卿心君悅

剛剛看完電視劇《你安全嗎?》的第二集,內心壓抑且沉重。

有些話,不說出來,確實是不痛快。

如果你恰巧看到了這篇文章,希望你能耐著性子讀完。

下面的文字不會囉嗦,只想基於劇情,聊一聊存在於我們身邊,甚至是存在於你我身上的人性的惡。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一個被上司性騷擾的大學畢業生——小雅

“他就是個渣男。我今年大學畢業,一個人在這裡打拼。好不容易,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可是,沒有想到遇到了一個人渣上司。

開始他只是發微信騷擾我。後來,變成在辦公室對我鹹豬手。後來我實在受不了,我就提出辭職。

沒想到在這之前,我被他反咬一口,說是我在財務上動了手腳……你知道嗎?這種評論對於我們這一行來說,就相當於判了死刑。”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小雅離職後,在出租屋裡,放出了煤氣要自殺。幸好,被路過的周遊發現救了下來。上面的那些話,就是她醒來後的自述。

上一次看到類似的情節(請允許我先將此稱之為一種情節吧),是在電視劇《女心理師》中,受害的女性叫小薇。小薇是在無人的衛生間被領導侵犯的。

當時看完,我的內心就很沉重。

我很難想象,一個女性在職場中究竟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又要如何面臨恐懼的噩夢,突然降臨。

我想不通,為何此類事件屢禁不止,又為何一定是女性來面對這樣的黑暗。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一旦類似事情發生,對於受侵犯的女性來說,真正的恐懼才剛剛開始。

在這裡,我們可以不提事後女性內心所要承受的痛苦,不提女性自身無法壓制的內疚與自責,更可以不提女性當時的無助與對未來的絕望。

可是,有些事我們又不能不提。她們接下來要怎麼辦?

從那以後,她們會面對什麼?

我們其實知道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大多數類似的情況,絕不會是一次。有了第一次,更有了脅迫的理由,也就自然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那麼,女性該以什麼方式,來終止這場噩夢呢?

同時,即便侵犯只會發生那麼一次,即便她們在被侵犯後,找到了很好的方式來逃離這場噩夢,那麼所受到的侵犯呢?

如果,她們想要為自己所受到的侵犯,討一個公道,她們又能怎麼做呢?

有一些勇敢的女性,保留了證據,第一時間報了警。

可那些沒有勇氣,不勇敢的女性呢?如果她們沒有留下證據,或是某些侵犯的行為,很難或不能留下證據,那麼她們又該如何為自己討回公道呢?

很難!就像劇中的小雅,她沒有辦法留下證據,只能看著被惡人反咬一口,然後被迫離職,然後……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好在,那個救了小雅一命的周遊,善良、正義。

他化妝成女性,在網上接近侵犯小雅的那個上司,在上司提出要在賓館與之見面時。他在賓館,套話讓那個上司當面承認侵犯、脅迫、誣陷小雅,並且拍攝留下了這些證據。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可能有些人會說這很扯,男扮女裝,這個上司還能傻到看不出來。

但我並不覺得扯。原因就在周遊在扮女裝時,對小雅說的那句話:“我扮裝了這麼久的遊戲女主播”。扯嗎?

事實上,在現實中也仍舊不斷有人,被男扮女裝的女主播騙,而這些被騙的人,就在我們身邊。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一個被網路篡改的“公道”——小雅成了“小三”

“我原來以為,這件事就到此結束了。可是誰能想到,因為影片裡面的小雅兩個字,被網友們順藤摸瓜找到了我……

我發現,我越解釋他們越興奮。本來我想的是,影片裡出現了我的名字,是一件好事,可以藉機澄清真相。

可其實網友們看的不是真相,只是熱鬧。”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周遊拍攝到的證據,曝光到了網上,引發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起初,網路的趨向是好的。網友們紛紛痛罵侵犯小雅的那個上司,要求嚴懲那個上司。

可很快,形勢變了,風頭轉了。

同樣是那些網友,又發出了另一種聲音:

“原來這就是小雅,長得也不怎麼樣嘛”

“哪個正經女孩會穿這樣的衣服”

“她肯定是心機綠茶,想靠男人上位”

“同情老婆,但不同情小三”

“坐等反轉”

“是我,我也想下手”

……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就是這些聲音,才有了這一段開頭,小雅所說的那些話。

這一幕,我們應該是熟悉的。這些聲音,我們應該並不陌生。

比如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是她,不是別人?

這是一個好問題,蘊含著某種不言自明的邏輯。可這也是一個害了無數人的問題。就是這個問題,不斷地出現,最終指向了受害者。

知道小雅如何變成一個“小三”的嗎?

劇中操作這場輿論風波(帶節奏)的人,給出瞭解答。

這個人說,在公關行業裡,對於這種情況,有個專業的術語,叫作“蕩婦羞辱”。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如何操作?這個人拿出了手機,隨便拍攝了一個女人。然後拿著手機,問一旁的人(就是那個侵犯小雅的上司),如果這個女人用這張照片發了條微博,你會怎麼想?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那個上司:美女。

這個人又指了一下他所拍攝的女人,這個女人正與一個疑是老闆的男人低頭交談。這個人問那個上司,那現在呢?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那個上司:拜金的美女。

這個人:再對比我剛才拍的那張照片呢?現在怎麼想?

那個上司:蕩婦。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這個人說,只要改變大眾看問題的視角,一切美好,瞬間變差。

有意思嗎?這就是事實。

那個被拍攝的女人究竟如何,那個被拍攝的女人和那個疑似老闆的男人關係究竟怎樣,低頭說話又是為了什麼,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眾在某種暗示下,就會給人貼上標籤:蕩婦。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烏合之眾》裡有這麼幾句話:

“他們永遠都在輕信,永遠出於無意識的領域,並且隨時都會聽從於所有的暗示。”

“他們沒有推理能力,也就沒有任何批判精神,他們沒有辨別真偽的能力,沒法正確地判斷一些事物。但是他們會接受判斷,只不過這些判斷是強加給他們的,並不是他們經過討論、推理、採納後得出的判斷。”

用這些來說明上面那個現象,已經足夠了。

但我覺得,其實還可以在《烏合之眾》所提出的這些觀點上,再補充一些。

為什麼他們永遠都在輕信?

因為所發生的事,與他們無關,他們只是旁觀者。

為什麼他們樂於聽從暗示?

因為那些暗示,所觸動、撩撥的恰恰是他們內心所渴望看到的、聽到的。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又為什麼他們明明沒有依據,不知道事實,沒辨別真偽,就先下了判斷?

因為他們希望看熱鬧;希望看到樂子;希望事情發展的趨勢,不僅止步於此,還會朝著他們所希望的方向繼續發展。

更因為,他們只是在說說,只是在發表個人觀點;他們覺得,最終大不了說一句“我又不知道……”或“……跟我有啥關係”就算完了。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是,我們應該承認,在這場風波里,“無風起浪”的人是可恨的,是要承擔責任的,因為他們提出了暗示,帶亂了節奏。

可是,在這場風波里,“推波助瀾”的人就不可恨嗎,他們就不該承擔責任嗎?

而所謂“推波助瀾”的人,不正是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人嗎?

在一些錯誤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反思!

在文學中,有一個定義叫作:群體無意識。

什麼是群體無意識?

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烏合之眾》中群體心理學的某種特質,比如盲目、盲從;我們也可以將其理解為莫言對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魔幻現實主義的一種變式——“沉積於民族無意識中,迴盪著原始的聲音”,是阿斯圖里亞斯口中的“第三現實”或是現實的“第三範疇”。

但這些解讀,理解起來多少都有些抽象。

比較形象一些的解讀,應該是斯坦貝克的理解。也許一些人看過《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會知道他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以及普利策文學獎的作家。

但實際上,除了作家的身份,他還曾一度研究過海洋生物,被科學界稱為“生態學先知”。

約翰·斯坦貝克研究海洋生物得出:海洋生物有一種集體的攻擊行為,單個的時候很弱小,一旦形成一個群體,就會變得很強大。不但有防禦的功能,還有攻擊的功能。

這種海洋生物的群體性,就是我想說的群體無意識。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正是這種群體無意識,讓網路成為了一把雙刃劍;也正是這種群體無意識,在網路中,放大了存在於個體身上的惡。

如果,看到這裡你已經開始深思某些東西了,但還是覺得有些模糊,或是看到這裡,對一些東西仍舊不太理解,那麼不妨繼續往下看看我要簡單講述的三個文學作品。

第一個作品是魯迅先生的《藥》。

我相信很多人是看過這篇小說的,哪怕有人沒看過,那也一定知道“人血饅頭”這個詞,而這個詞就來自於這裡。

作品中,老栓要用“饅頭蘸血”給小栓治病。

在一次行刑中,老栓去了。被行刑的人是夏瑜——夏瑜是誰,在這裡就不說了,這裡要說的,是老栓看到的那一幕:

觀看行刑的人,像趕集一樣,起個大早,來到丁字街口(行刑地點)。“那三三兩兩的人,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趕;將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個半圓。”

這些觀看行刑的群體,圍在那裡,是個什麼樣子?“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然後,行刑開始了,又瞬間結束了,觀看的群體一下子倒退著、倒退著,散開了。

如果,看到這裡,你能知道“夏瑜是誰”,你也就知道了為何我要說,這些群體身上,就有群體無意識。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第二個作品,是賈平凹的《古爐》。

在如今的網路上,賈平凹我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但我也相信這篇小說,應該大多數人是不知道的。

不過這也不重要。只要知道了魯迅的《藥》,就不難理解賈平凹的《古爐》。

陳曉明認為,賈平凹的這篇作品是同時對《藥》和《阿Q正傳》致敬的一部作品。事實也確實如此。

《藥》裡講的是老栓一個人要用饅頭蘸血;而《古爐》裡講的是一群人,各自準備好了饅頭,要去蘸被槍斃的夜霸槽的“血”。

槍響了。一群人往裡衝。饅頭掉了一地。最終這群人只好滿地找饅頭。

如果你看懂了。你就懂,這其中也存在著群體的無意識。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第三個作品,是劉慶邦的《平地風雷》。

劉慶邦的這篇小說,批判的就是人性,寫的就是人性的惡。

怎麼批判的,又是怎麼寫的?在這裡,我簡單說一下,也只能說一下故事的梗概:

在某個時期,一個貨郎屢次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貨郎本是個懦弱的人,只想“一忍了事”。然而,身邊的人不幹了,要拱火,要說“這麼欺負你,要是我,我早就不幹了”。

於是,貨郎發現,似乎他要不做點什麼,自己就沒臉在這個村活了,自己也不能算是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了。於是,他便去殺了那個欺負他的人。

結局呢?

全村的人,自然包括那些勸說貨郎“一定要做點什麼”的人,又都出來了。

他們要對貨郎進行處罰,他們從各自家中拿出了各自的“武器”,他們向貨郎追去。村裡的人好久沒有遇見這麼激動人心,令人興奮的事。整個村子像狂歡一樣。

在這個過程中,貨郎的女兒高呼“別打我爹的頭……”,可就是她這麼一喊,那些追趕的村裡人,專打貨郎的頭。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劉慶邦後來在敘述自己創作這篇作品的過程時說:

“現在的網路,我們說網路是匿名化的,個性化的,這個網路的暴力,其實就是一個集體的人性惡的一種表現,反正你也不知道我是誰,我就把我的惡散發出來。”

我不知道看到這裡,螢幕前的你在想些什麼。

但我想說的是,網路,終究是由我們構成的。那存在於網路中的“暴力”,存在於網路中的惡,這些東西自然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係。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在《你安全嗎?》中,受害人小雅,在病房醒來時,聽到窗外的鳥叫,說到“真好聽!”。

就在那一刻,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來自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沉重!

《你安全嗎?》你根本不知:讓一個受害者變成“小三”的,是人性

卿心君悅,一位情感觀察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