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娘子軍”承包蔬菜大棚

9月7日凌晨4時,此起彼伏的蟲鳴聲中,李春堯騎著電動車,來到自家蔬菜大棚。

一會兒工夫,辣椒、黃瓜、茄子裝滿筐。

此時,小豐山村大棚蔬菜種植基地熱鬧起來,菜農們來回穿梭田間,把摘好的鮮菜裝筐,用電動車運往縣城菜場。

天微亮,李春堯已賣完菜回到家,照顧孫子、孫女。“帶露珠的菜好賣,一天能掙兩三百元!”她樂呵呵地說。

小豐山村曾是重點貧困村,地處紅安縣城關鎮遠郊,戶籍人員989人,常住人口400人左右,其中有120多名婦女勞動力。脫貧後,如何保證她們持續有收入,安心照顧家裡的老人孩子,不為生活發愁?

村支部書記周從貴是個女能人。2019年,她和駐村工作隊籌措資金,建成29座蔬菜大棚,挨家挨戶動員,組織本村留守婦女承包大棚一起種。

“咱們村距縣城近,土肥地沃,種菜肯定能賺錢。”周從貴首先來到李春堯家。2009年,她的丈夫病故,家裡失去頂樑柱,變成了貧困戶,後來靠政策幫扶脫貧。

“沒種過大棚菜,虧了怎麼辦?”李春堯心存顧慮。

“你先記著工,到年底要虧了,我給你按每天60塊算工錢。”周從貴勸道。

此後,周從貴帶上李春堯等村民,一連3次來到鄰近的杏花鄉學技術,並承諾“免收土地流轉費和水電費、免費提供肥料,村裡包銷”。

打消顧慮後,李春堯帶頭承包2個大棚。緊隨其後的還有,劉金桔、王勝娥、馬永英、周春娥、鄧蘭香、劉桃珍等6位姐妹,7人一共承包了15個大棚。

到了年底,7個人都沒找周從貴“要工錢”。“每個大棚交給村裡600元租金,一年下來還有4萬多元收入。”李春堯說。

如今,“脫貧娘子軍”將蔬菜大棚經營得紅紅火火。走進村裡的“蔬菜大道”,49座大棚矗立兩旁,如列方陣。去年,小豐山村集體收入突破50萬元,蔬菜產業貢獻12。5萬元,帶動55人務工,其中脫貧戶38人。

瞄準產業興村,小豐山村正謀劃繼續擴大村裡的蓮子、蔬菜、紅薯加工等產業規模。“還要在壯大產業上發力。村裡有了錢,就能辦更多的事,修柏油路、建文化廣場、裝路燈等。”周從貴說。

群眾點評

好日子還得靠興產業。在村裡幫助下,我承包了兩個大棚,年收入4萬多元。如今,家裡蓋了兩層樓,添置了小汽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紅安縣城關鎮小豐山村脫貧戶李春堯

【來源:黃岡觀察】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