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程鑫:拍攝《海的盡頭是草原》第一場戲就是遭遇流沙

熱映中的《海的盡頭是草原》是丁程鑫參與的第一部電影,“很榮幸也很幸運,會努力地去找到角色的特性,並和我自己的共性相融合,讓自己演繹得更好。”

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根據歷史上“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真實事件改編,丁程鑫在電影中飾演馬正元。馬正元是一個從小被父母拋棄在上海孤兒院的孩子,和杜思珩一起來到草原,被草原牧民收養,學會了騎馬、射箭,有了第二次新生。

丁程鑫在接演這部電影之前就聽說過這段歷史,“接了戲之後也專門去了解過,我當時是看到一篇文章,讀時心裡‘砰’一下,感覺心都要碎了。那個年代跟現在對比太強烈了,當下大家處於一種幸福的階段,無法真真切切地去體會他們當時那種無奈無辜的感覺。受自然災害所迫,小孩剛出生就被拋棄,在關懷之下來到了草原。蒙古族人民對這些孤兒很熱情,我覺得這部電影就是要讓大家瞭解到無私的民族大愛。”

丁程鑫:拍攝《海的盡頭是草原》第一場戲就是遭遇流沙

為了拍攝這部電影,丁程鑫學了蒙語和騎馬,“射箭的話我本身就會,就是玩的那種射箭,算是有一些基礎。拍這部電影是我第一次騎馬。當時穿的是運動鞋,鞋頭比較大,容易卡進去,下馬的時候腳容易絆到。學騎馬的過程我覺得挺順利的,不是很難,很容易上手,主要看你夠不夠勇敢。我覺得就是不要害怕,勇敢去接受。”

此外,丁程鑫還把自己化妝塗黑一點,看著更像是在草原上生活很久的人,他還觀察、瞭解當地人的生活特性,而在穿上蒙古族衣服時,更是切切實實地覺得自己成了當地人。就像他在片中的臺詞:“你好,我是寶力德其木格的兒子”,“我覺得這句話傳遞了一種身份的轉換,代表馬正元獲得第二次新生。他是幸運的,說了這句話後他整個人的感覺也變了,他從上海小夥變成了一個蒙古族人。”

讓丁程鑫印象深刻的是,他拍的第一場戲就是遭遇流沙那場戲,他坦承自己當時還沒有完全進入表演狀態,“會有一些抽離感,還是需要靠對手戲演員來給我一些刺激。泥沙的環境做得很逼真,也會給我們一些輔助。看到現場場景,心裡有些惶恐,後來就真正地進入到場景裡去,比較有趣的事情是,拍完後我還蠻喜歡呆在泥坑,不願出來,因為泥坑很溫暖。”

丁程鑫:拍攝《海的盡頭是草原》第一場戲就是遭遇流沙

和兒時玩伴杜思珩久別重逢的那場戲,對丁程鑫來說是演技的考驗,“我覺得他們兩個是相互陪伴,相互依靠,馬正元比杜思珩大很多,會有一種哥哥照顧妹妹的感覺,在馬正元看來,杜思珩是他人生經歷的一個縮影,在她身上就會看到自己,所以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在裡邊,親情友情都有。久別重逢那場戲,我其實當時有一點懵,導演希望隨性就好,展現出真實的一面。我的理解,那時更多的是驚喜,不用太濃,也不用太淡,自然而然。中間那一段戲有一些小小的喜感,就是馬正元去瞄杜思珩,她哥哥就擋住他視線不讓看,馬正元就左右來回瞄,還挺有趣的。”

對於導演爾冬升,丁程鑫評價說他像老父親一樣,對大家很疼愛,“拍我被打的那場戲,是要穿防護服的,我一開始穿得比較少,導演就先在他自己身上試了一下打得疼不疼,結果,爾導說很疼,不行,馬上穿厚一點,非常關心我們演員,我覺得很溫馨。”

丁程鑫:拍攝《海的盡頭是草原》第一場戲就是遭遇流沙

而對於拍完第一部電影的收穫和感受,丁程鑫表示,最大的收穫是讓自己的表演更加真實,更舒緩了,“可能有一點點的進步,這種戲會讓自己演戲更生活化,而且在這麼美麗的地方拍戲,感覺很自在。”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