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絃》:執念太深,是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曾讀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個青年一直想渡河到對岸去,但河水湍急危險,他觀望了幾個月也不敢涉水。

直到他看見河對岸盛開了一朵鮮豔的紅色花朵,花朵大而美麗,他太想擁有這朵花。

強烈的渴望讓他忘記了河水的湍急艱險,成功渡河。

到了對岸卻發現,那朵花不過是被人遺棄的紅色塑膠垃圾。

青年起心動念後的欣喜與執著,大概都在看清事實後變成了失望吧。

就像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絃》,一對盲人師徒為了復明的藥方,執拗地彈著琴,用積攢的斷絃來換,只為獲得片刻光明。

作者把他們對自身殘缺的痛苦和對完整的渴望,寫進了那把三絃琴,也將希望與絕望之間的落差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初讀《命若琴絃》時總在想:給了盲人師徒“能看見光明”的念想,然後再由他們親自毀掉這個念想,是否太過殘忍?

再讀,才發現,這念想,就如盛開的彼岸之花,雖是虛無假象,卻是能載人渡過生活長河的舟楫。

《命若琴絃》:執念太深,是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一念起,日子有了奔頭

故事中,一對被人稱為“老瞎子”和“小瞎子”的師徒,走街串巷彈琴說書為生。

老瞎子已經七十歲,五十多年來勤勤懇懇地彈著三絃琴,小心積攢著彈斷的琴絃。

因為,老瞎子的師傅曾留了藥方在他的琴槽裡。

只要彈夠1000根斷絃做藥引,就可以取出藥方去抓藥,吃了藥眼睛就能復明。

為了這個念想,老瞎子50多年來,不辭勞苦,不敢荒廢,認認真真地彈著三絃琴。

在老瞎子的生活中,彈琴是唯一的主題,斷絃是唯一的欣喜。

尤其是這一年,再有幾根就攢夠了一千根,老瞎子閒來無事摸索著斷絃,想到雙眼復明就激動得發抖。

他時不時地對徒弟說:“我師傅才冤,就是你師爺,到了兒沒能看一眼,一千根琴絃記成了八百根。”

語氣中大功即將告成的篤定和炫耀,讓十七歲的小瞎子都要偷偷撇嘴了。

《命若琴絃》:執念太深,是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小瞎子自然不懂得老瞎子的欣喜與激動,更不懂得數十年生活在黑暗裡無奈的苦楚。

小孩子玩心重,學琴說書的這三年,每天跟在師傅後面,時不時用靈敏的耳朵聽著鳥兒歸巢、蛇爬過地面、獾咬了莊稼,偶爾學學犬吠,再學學鳥鳴。

這些行為在老瞎子看來都不務正業,且耽誤時間,只有彈琴才是唯一該做的事。

於是,一路走來,就聽得空蕩蕩的山嶺迴盪著老瞎子不斷呵斥的聲音,責怪小瞎子走路慢,沒事別搗鼓那臺寶貝收音機,要小瞎子仔細手上的汗,別弄溼了琴絃。

這琴是老瞎子謀生的工具,也是老瞎子生命的載體。

五十多年,就這麼彈著琴走過來了,無數個黑夜般的日子,被這琴絃催著向前走。

每細數一次琴絃,他的動力就又添一份。

就如我們,為了有個屬於自己的住所,多年來辛勤工作,積攢著為數不多的工資。

即使房價在爬坡,可積蓄每增加些許,希望就多了一分。

有時候,人的不幸從起心動念那一刻就註定了,可是,日子也是從起心動念那一刻起才有了奔頭。

若無念想支撐,怎能渡過難熬的歲月。

世間之人如你我,也像老瞎子一樣,因為某個念想,為之努力多年,勤勤懇懇,充實有力,每一天才充滿了希望。

《命若琴絃》:執念太深,是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執念太深,也會成魔障

念想是奔頭,可念想過了頭,就是執念。

執念太深,易生魔障。

九百九十多根斷絃,老瞎子攢了五十多年,僅剩的最後幾根卻讓老瞎子心急如焚。

他就像修煉武功急於求成的俠士,站在走火入魔的邊緣。

當師徒二人到達一個叫野羊坳的村子時,老瞎子幾乎要被心魔擊碎。

他急得輾轉反側睡不著,身體的感覺告訴他可能要生病,以往一病就是好幾個月。

這次他絕對不能倒下,否則復明的希望就要拖到明年,他等不及也等不起。

於是,他用唯一清醒的意識去想那張藥方和琴絃,想到復明後,他走過的無數山川河流,都可以呈現在眼前,他渴望的光明也會映進眼底。

而這說書生意最好的野羊坳就是他實現夢想的地方。

《命若琴絃》:執念太深,是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但是,老瞎子知道這野羊坳不該來。

因為他的徒弟小瞎子在這裡有喜歡的姑娘蘭秀兒。

老瞎子感知徒弟越陷越深的感情,這經歷和未來的結果,一定與曾經的自己相同。

他不斷提醒徒弟,莫要重蹈覆轍,卻都成了耳旁風。

其實,若要斬斷小瞎子的情根,最好的辦法是立刻離開野羊坳。

可那最後幾根斷絃束縛著老瞎子的腳步。

一輩子就這麼被琴絃困著走過來,他急切地想給自己鬆綁。

他甚至開始懷疑,這麼多年為了這琴和琴絃,到底值不值。

又惡狠狠地告訴自己,值得,必須值得。

於是終於彈斷最後兩根琴絃老瞎子,急匆匆去抓藥,把生病的徒弟獨自留在了野羊坳。

《命若琴絃》:執念太深,是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說好十天半月就能返回的老瞎子,從盛夏離開,直到冬天還未歸來。

原來,去抓藥的老瞎子,被告知那放在琴槽裡50年的藥方不過是一張白紙。

蔣勳曾說:“你時時刻刻,念念不忘的執著,到最後是一場空。”

這琴絃,就是老瞎子的執著:一端是追求,一端是目的。

50多年來,他活著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這琴絃,為了這藥方。

現在琴絃空了,老瞎子的心絃也斷了,他沒有了活著的理由。

我們又何嘗沒做過“老瞎子”,看見一個虛無縹緲的目的,就盲目地去追,不加思索和考量,偏激而執拗,最終陷入執念的魔障。

這魔障,旁人無法救贖,只有幡然醒悟的自己才能走出。

《命若琴絃》:執念太深,是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放下執念,才明白生活的意義

佛語有云:執念太深便會困於一念,一念放下便是自在。

當藥方的謎底被人揭開,老瞎子的執念像被人硬生生剷除了。

鈍痛之後,心中空無一物的老瞎子,決定就這樣死去。

可是,當思緒從執念中解脫,他發現“死”其實並不容易。

死去的身體,活躍起來的思緒,讓他突然想起留在野羊坳為情所困的小徒弟。

從暑氣正盛,到大雪紛飛,小瞎子早已離開,走的那天剛好是蘭秀兒出嫁的日子。

當老瞎子終於在雪地裡找到了一心求死的徒弟,因為眼盲而痛失愛情的小瞎子,痛恨這命運的不公,痛恨這失明的雙眼和無望的人生。

《命若琴絃》:執念太深,是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作家簡媜說過:“有時,生活沒什麼驚天動地的目的,只化約到還活著這麼個簡單的念頭。”

此時,小瞎子的心絃斷了,剛好需要一個活著的念頭。

所以,當小瞎子哭訴著想睜眼看看時,老瞎子把藥方鄭重其事地放進了徒弟的琴槽,並告訴徒弟,是自己記錯了,藥引是1200根斷絃。

他想,任徒弟怎麼彈,這輩子也彈不夠1200根,這樣便夠了。

他告訴徒弟:“人的生命就如這琴絃,只有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就夠了。”

此時,老瞎子才明白,這藥方並非醫治眼睛的良方,而是療愈人生的解藥。

人本渺小,如茫茫大海上的航船,這藥方就是指引人生航向的燈塔。

若無目標指引,人難免在人生海洋裡迷航。

如果說老瞎子整個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看一眼世界,這個目標破滅後,他看到了琴絃之外的世界。

《命若琴絃》:執念太深,是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史鐵生自己也說:“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你能創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於你能夠鎮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

師徒二人忙忙碌碌地彈琴,何嘗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每日為別人說書消遣,給人帶來多少茶餘飯後的娛樂,這難道不是生活的意義嗎?

此時,放下執念的老瞎子回想起鳥鳴、花香、水流,才覺得自己為了這一張藥方,錯過了身邊多少美麗,他應該用為數不多的歲月好好欣賞。

人生旅途漫漫,難免出現崎嶇和曲折,經歷陣陣傷痛。

但如果沒有選擇,請與命運握手言和,內心安靜祥和,欣賞沿途百變風景。

《命若琴絃》:執念太深,是一個人痛苦的根源

餘華曾在《活著》中說:活著最快樂,活著也最艱辛。

但無論快樂與艱辛,體驗過後才是人生,這過程本身就意義非凡且各不相同,從來沒有統一的答案。

就如畢淑敏所說:“人生沒有任何意義。但幸好人生沒有意義,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為人生確立一個意義。”

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要自己去尋找,或夢裡尋他千百度,或驀然回首的燈火闌珊處。

不要怕收效甚微,也不要怕白忙一場,畢竟,人從生來就一無所有,又害怕失去什麼呢?

所有遇見,都是命運的饋贈。

即使虛無如彼岸之花,也是我們渡過生活這條河流的無盡動力。

作者

| 曉爽,一個忙裡偷閒的愜意人兒。

圖片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