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長河:康熙有多痴迷科技?不僅自己學,還組建科研團隊一起學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電視劇《天下長河》中,康熙對當時西洋科技產生濃厚興趣後,向傳教士虛心學習各門科技知識,大量使用西洋兵器。

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康熙與科技的故事:

1、“科技狂”康熙

法人傳教士白晉說:

“因為他本來就對新奇東西感興趣,所以,自從他有了某些歐洲的科學知識之後,就表現出了學習這些科學的強烈慾望。”

康熙不止一次的宣佈,他贊成歐洲的天文學及其他一切科學的學說,他熱衷於學習西方科技。

天下長河:康熙有多痴迷科技?不僅自己學,還組建科研團隊一起學

“連續兩年如此專心致志,以致把處理其他事務以外,剩下的幾乎全部時間都花在學數學上了,同時他把這種學習當作他最大的樂趣”,白晉記述到。

南懷仁也記述道:

“每日破曉,我就進宮,立即被引入康熙的內殿,並經常到午後三四點鐘才告退。我單獨與皇帝一起,為他讀書和講解各種問題。”

在那兩年時間裡,南懷仁神父給他講解了一些主要數學儀器的應用,並講解幾何學、靜力學、天文學中最有趣的、最容易理解的東西,還專門編寫了一些最通俗易懂的書籍。

為了遵照康熙要把《幾何原本》譯成滿文的囑託,南懷仁還特地花時間學了滿文。

其他葡萄牙人閔明我、徐日升也都進過宮為康熙講學。

在平定三藩之後,康熙更勤奮地學習歐洲科學,他讓傳教士住在京師,後來讓他們住到順治皇帝曾經住過的地方,他要比利時的安多神父用漢語講解數學儀器的應用、幾何和算術的應用,他刻苦學習歐幾里德幾何學,還不恥下問,“以令人欽佩的耐心和注意來聽講。”

他表白這種傾心是從童年時代便逐漸養成的。學完幾何學,又要學習哲學,後又學習生理學(人體解剖學),甚至讓傳教士在宮廷裡建立了實驗室,製造了許多種丸、散、膏、丹,他用金銀器盛放這些藥物,並“樂於把某些藥物恩賜給皇子、宮廷大臣,甚至侍從。”

2、康熙的科技事業

康熙致力於科技事業,若干年來,無論在北京皇宮,京外御苑、靼韃地區,或者在其他地方,都經常可以看到皇帝讓侍從帶著儀器隨侍左右,當著朝臣的面專心致志於天體觀測與幾何學的研究。

天下長河:康熙有多痴迷科技?不僅自己學,還組建科研團隊一起學

有時用四分象限儀觀測太陽子午線的高度;有時用天文環測定時刻,而後從這些觀察中推測出當地極點的高度;有時計算一座塔一個山峰的高度;有時測量兩個地點間的距離。

另外,他經常讓人攜帶著日晷,並透過親自計算,在日晷處找到某日正午日晷針影子的長度、皇帝計算的結果和經常跟隨他旅行的張誠神父所觀察的結果往往非常一致,使滿族大臣驚歎不已。

此事激起王公貴族竟相讓他們的子弟,學習這種他們極為欣賞、但自己又學不會的學問。

康熙還向法國傳教士洪約翰、劉應兩神父學習為觀察天體用的秒鐘、水平儀和其他一些儀器的使用方法。

一次他得瘧疾,御醫束手無策,滿城張貼皇榜求醫問藥,有患此病的人也被召到宮中作試驗用,恰巧洪約翰和劉應兩位神父也於此時來到北京,他們攜帶有一英磅金雞納霜,經介紹後先在一般病人身上試過,很快見到了效果,最後給皇帝服用,把他從“打擺子”的折磨中解脫出來,這更堅定了康熙對西洋科技的迷戀。

康熙曾命人翻譯《人體解剖學》,他明確表示:

“身體上雖任何微小部分,必須詳加多譯,不可有缺。朕所以不憚麻煩,命卿等詳譯此書者,緣此書一出,必大有造於社會,人之生命,或可挽救不。”

天下長河:康熙有多痴迷科技?不僅自己學,還組建科研團隊一起學

他甚至還曾說過:

“世上無論何物,當利用之。蓋上帝既以萬物賜我,則善為利用,理亦宜也。”

3、康熙的“科技工程”

康熙迷戀西洋科學很大程度上,在於它可服務於自己的統治。

在中國曆代封建王朝中、律歷是體現皇家權威的重要標誌。

運用當時已經掌握的西方科學知識修正古代典籍上的有關差錯,彌補其不足,是有為君主的重要文治內容,康熙認為“取一代大典,以淑天下而範萬世。”

從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開始,歷時八年,終於修成《律歷淵源》一書,把律、歷、數包含其中,即以《律呂正義》、《曆象考成》、《數理精蘊》三個部分匯合成書。

從篇幅上看,《律歷淵源》的內容是以西學為主的,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數理精蘊》,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第五次南巡時,曾在御舟中召見民間數學家梅文鼎,賜之以“績學參微”的四字匾額,當時感嘆“此學今鮮知者。”

然而到乾嘉時期,競出現了學者多治算的局面。

康熙時期另一項重要科學工作是測繪《皇輿全圖》,此項工作自四十六年(1707年)正式開始,至五十六年(1717年)結束,歷時十一年。五十七年(1718年),全圖完成,由馬國賢製成銅板刊印。

這集地圖前有總圖一幅,後為各省分圖,共內十五省及關外滿蒙之地,皆經準確測定。

這部地圖集以當時的世界水平而言,也堪稱地理學方面的最高成就,李約瑟說:

該圖“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所有的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

康熙自稱他為此花費了三十多年的艱辛努力。他自小留心地理,博覽圖籍。邊疆官員回京覆命,他都要對照輿圖,詳詢形勢。他對全國的山川道路,尤其西南、東北的地形、氣候、物產和民族狀況瞭如指掌。

天下長河:康熙有多痴迷科技?不僅自己學,還組建科研團隊一起學

部署戰爭,常常親定行軍路線;邊防駐軍築城,他根據戰略需要具體指定位置。

康熙在繪製《皇輿全圖》過程中,大膽使用外國科技人員和外國裝置,準確地確定地理位置,科學地進行測量。康熙於每次巡幸之時,都讓傳教士攜帶儀器陪從,隨時測量緯度。

康熙二十年(1681年),他巡視遼東時,就指定南懷仁隨行,還專門委派一個官員負責儀器的安全運輸。因而得以完成這次地理大測量和全圖繪製。

4、康熙的科研團隊

康熙積極地注意培養和發現國內的科技人才,融合中西學說。

像宣城的梅氏祖孫、泰州的陳厚耀、大興的何國宗和蒙族的明安圖等就是康熙竭力羅致的傑出人物。

梅文鼎是清代最有名的數學家之一。

他學識淵博,研究深邃,一生著述八十餘種,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南巡駐蹕德州。大學士李光地給康熙看了梅文鼎的《歷學疑問》一書。

兩天之後,康熙對李光地說:

“昨所呈書甚細心,…此人用心深矣。朕帶回宮中仔細看閱。”

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再度南巡,於行在將《歷學疑問》發還李光地,告訴他“朕已細細看過”,並在書中作了若干圈點塗改及籤貼批語。

李光地問康熙“此書疵謬所在”,康熙說:“無疵謬,但演算法未備”。

事實確是如此,此書是梅文鼎的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因而康熙才說“演算法未備”。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他在南巡中特意召見了梅文鼎,只因梅文鼎已七十多之高齡,故康熙深深地感慨說“惜乎老矣!”

他馬上想到應注意培養一批中青年人才。

天下長河:康熙有多痴迷科技?不僅自己學,還組建科研團隊一起學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為編集大型的數學、天文、樂律百科全書《律歷淵源》,特下詔江西巡撫,叫梅文鼎的孫子梅谷成到北京入侍。

這年陰曆六月初,大學士李光地向江西巡撫郎廷極的兒子郎文傑轉達了康熙的意旨:

“朕近日聞得梅文鼎之孫演算法頗好,雖不知學間深淺,命他來京看看。欽此。”

就這樣,梅谷成於當年被送到北京。

五十二年(1713年)是康熙六十大壽之年,這一年,他下令成立算學館,地點就設在暢春園的蒙養齋。這裡除了精選部分八旗世家子弟,由欽天監洋人教授之外,實際上是康熙與學者研究科學和編纂書籍的場所。

梅谷成在這樣的環境中實現了中西方數學知識的融合,他自己後來回憶說:

“供奉內殿,蒙聖祖仁皇帝授以借根之法。”

所謂“借根法”,就是當時傳入中國的西方代數。

康熙認為,西人稱此為“東來法”,應是中國固有的東西。中國古代的天元術也是建立高次方程的方法,宋元以後近於失傳。梅谷成從康熙學習“借根法”後,認為“借根法”很可能就是天元術。

從此,中國數學史上失傳了的天元術,又因康熙的“借根法”而被梅谷成所復活。

天下長河:康熙有多痴迷科技?不僅自己學,還組建科研團隊一起學

英國李約瑟對梅谷成做了較高的評價,他說:

“明代數學家沒有一個通曉宋元的代數學。宋元的代數學完全被廢棄不用了,直到耶穌會傳教士及其他人引入歐洲代數學以後很久,梅谷成等人才認識到隱藏在不常見語言下的中世紀中國代數學,並重新對它進行研究。”

李氏還說:

梅谷成“把這個發現記在他的《棄水遺珍》中。”

應該說,這個重要的發現實際上是由康熙開始,而由梅谷成來完成的。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李光地又向康熙帝推薦了泰州的陳厚耀、被康熙授為“內閣中書”。

四十八年(1709年)五月,康熙駕幸熱河,陳氏被命扈行。

行至密雲,康熙給他出了一道算題,自已則用簡便方法同時計算,然後把計算稿給陳厚耀看,問他:“知此法否?”

陳氏說:“皇上此法精妙,極為簡便。臣法臆撰,不可用。”

康熙說:“朕將教汝,汝其細心貫想,以待朕問。”

一路上,康熙還同他討論了儀器用法、地理學的數學方法等等。此外陳厚耀還從康熙那兒學會了“西洋定位法、虛擬法”。君臣之間對於數學、天文、地理各方面的討論,時而在蒙養齋,時而在淵鑑齋,時而在西暖閣進行,“問難反覆,並及天象、樂律、山川形勢”。

由此,陳氏得以有機會遍覽宮中所儲的天文、數學儀器。當時就年歲言,陳氏比康熙還長六歲,但康熙與他在政治上是君臣,在學術上是師友。陳氏早年曾從宣城梅文鼎學習,對梅氏家族的學業頗為了解,所以他也曾向康熙推薦過梅谷成。

康熙又對梅谷成說:

“汝知陳厚耀否?他演算法近日精進,向曾受教於汝祖,今汝祖若在,尚將就正於彼矣。”

從此,陳、梅兩人就在蒙養齋參與《律歷淵源》等書的編纂工作。

天下長河:康熙有多痴迷科技?不僅自己學,還組建科研團隊一起學

康熙召到蒙養齋編書的數學家還有大興人何國宗。

何氏字翰如,世代業天文。

他入仕後曾“以算學受知”於康熙,不但參加了《律歷淵源》的編纂,由於在康熙時學習了歐洲的數學和測繪方法,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後還“奉命出塞測定東西南北里差”,然後載入時憲書。

著有《割圓密率捷法》的蒙族數學家明安圖年輕時也“受數學於聖祖(康熙)。

在康熙的親自主持下,以梅谷成、陳厚耀、何國宗等人為主要成員,經過近十年的努力,編纂的上述集當時的樂律、天文、數學之大成的鉅著《律歷淵源》,為傳播科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