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1973年7月21日,星期六。颱風“黛蒂”帶來的影響仍未消失,整個香港沉悶異常。

然而,當香港市民們醒來之後,還沒來得及抱怨天氣的沉悶,就被一則轟動了全香港的訊息給震驚了。

當時,幾乎香港所有的報紙都用“猛龍歸天”、“一代巨星隕落”之類的標題,頭版頭條地報道了這麼一則訊息:

“當紅功夫巨星,年僅32歲的李小龍,昨日深夜11點30分在伊麗莎白醫院暴斃。李小龍昨晚在家中突然暈倒,李妻琳達急送伊麗莎白醫院急救,不幸不治而亡,醫院方面未能確定死因。其屍已暫安放殮房,待醫官開剖驗屍結果······”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李小龍的死訊很快就飛出了香港,傳遍了全世界。他的影迷們完全不肯相信這一噩耗,李小龍怎麼可能死呢?他明明剛剛和好萊塢合作拍了《龍爭虎鬥》,事業即將走向更大的輝煌,他明明是“世界上最強壯的人”,怎麼可能會死呢?

影迷們不肯相信這一切,更有甚者,甚至認為這是官方在為李小龍新片《死亡遊戲》做的宣傳噱頭。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訊息得到證實,人們不得不相信,李小龍,那位以一己之力改變了美國人對華刻板印象的國際武打巨星,大約的確是死了。

可是,他才剛過而立之年呀,正值人生巔峰的李小龍,為何會這麼突然地就死了呢?

聞名海外的武打明星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李小龍

李小龍出生於1940年10月27日,原名李鎮藩(後改名李振藩),他的父親叫做李海泉,和半日安、葉弗弱、廖俠懷等合稱為“粵劇四大名醜”。因為有父親的支援,李小龍3個月大的時候就登上了電影熒幕,8歲時正式演戲,成為了香港知名童星,藝名“新李海泉”。

13歲那一年,李小龍在好朋友的引薦之下,拜了詠春宗師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

學會了武功之後,李小龍經常“惹禍”,曾經因為打群架被學校開除,18歲時又因為在比武時把對手打暈了鬧到了警察局,被父母“掃地出門”,拿著父親給的100美元去了萬里之外的美國。

在美國期間,李小龍一邊上學一邊開“振藩國術班”,因為一次英雄救美的經歷得到了上電視推廣中國功夫的機會,打響了名氣,後來還融合百家之長,創造了一套全方位自由搏擊術,命名為“截拳道”。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李小龍

當然,如果李小龍只是一個武術大師的話,也不可能有現在這麼大的名氣,為了推廣中國功夫,他開始在好萊塢出道,參演電影《青蜂俠》的“加藤”一角倍出風頭。

然而,因為西方人固有的傲慢,拒絕讓身為華人的李小龍演主角,他一氣之下於1971年回到了香港,拍了由他主演的動作電影:《唐山大兄》。

《唐山大兄》的推出,讓李小龍迅速在亞洲躥紅,之後他又趁熱打鐵的推出了《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收穫了大量的好評,也讓他的人氣暴增。

然而,誰也沒想到,就在李小龍大紅大火的時候,這位年僅32歲的巨星,竟然就這樣離奇的隕落了。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也正因為李小龍之死實在過於突然和離奇,人們關於他的真正死因十分的好奇。在當年,香港數百萬居民都在討論著李小龍之死,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個聲音:“李小龍。到底怎麼死的?”

謎團和緋聞

為了搞清楚李小龍的真正死因,上海的新聞界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

記者這一職業對於新聞的靈敏度是遠遠地超過普通人的,香港《今夜報》的主編阿樂,在李小龍逝世後不久就得到了李小龍逝世的確切訊息。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阿樂當即意識到這絕對是一個“爆款新聞”,問題是想要超過“同行”,得有自己的“獨家新聞”,為此,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查清楚李小龍的真正死因到底是什麼。

阿樂先是去了李小龍的住所,結果大門緊閉,什麼也沒看出來,就在他想著要不要“守株待兔”的時候,突然間接到了一個“好心人”的電話。

“好心人”告訴阿樂,她的男朋友參與了搶救李小龍的工作,而且還是親自抬著李小龍下的樓,李小龍是在一個女星的家裡逝世的,現在遺體被安置在了殯儀館。

阿樂到了殯儀館之後,直接拿出一大筆錢買通了入殮師,得到了近距離觀察李小龍遺體的機會。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到了安放遺體的房間,阿樂下意識的屏住了呼吸,輕手輕腳的走到了李小龍的遺體前。伸手掀開白布,驚訝地發現李小龍的腦袋似乎有些腫大,臉上還有一個很大的泡。

就在阿樂觀察李小龍遺容,思考要不要承擔風險拍張照片時,那入殮師突然在身後輕聲地催促道:“快出來快出來,有人過來了,趕緊離開!”

阿樂離開了,李小龍臉上那個巨大的泡仍然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那個泡到底代表著什麼呢?

可惜,關於這個泡,至今沒有官方層面的解釋和認證。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第二天一早,李小龍逝世的訊息傳開之後,人們都為一代巨星的逝世感到難過和悲痛,當時大家都沒有想太多,覺得李小龍只是“暴斃”而已。然而,當7月22日,也就是李小龍逝世後第三天,《新星日報》刊登出的一則訊息,讓李小龍之死立馬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只見《新星日報》的頭版大字標題寫著:

“本報獨有可靠訊息,李小龍死前昏迷地點,是在姓丁明星香閨內?”

文章正文透露,在前天晚上7時許,李小龍和女星“丁某”在家裡面閒談。結果談著談著李小龍覺得有些頭疼,就在人家的臥室裡面休息。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到了晚上9點20分左右,“丁某”去臥室想叫醒李小龍,結果發現“全無反應,昏迷在床。”驚慌失措的“丁某”大驚之下趕緊給自己的私人醫生打電話,結果沒搶救過來,只得送往伊麗莎白醫院。當琳達和嘉禾老闆鄒文懷接到訊息趕往醫院時,李小龍已經“返魂無術”了。

雖然文中用的“丁某”一詞,但此舉無異於此地無銀三百兩,因為當時大家都知道李小龍和香港著名豔星丁佩是好朋友,兩人之間還有緋聞。

辯解和猜測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李小龍和丁佩

《新星日報》這篇文章一出,立即就在香港引起了巨大的波瀾,也讓李小龍死亡之謎成為了眾人討論的焦點:“如果李小龍真的是‘暴斃’,鄒文懷宣佈噩耗時,為何隱瞞事實?李小龍為何死在了丁佩家裡面?”

緊接著,香港媒體開始深挖這件事情背後的真相,比如《英文星報》的記者,就從救護車方向打開了突破口。經調查,他們發現九龍十字軍總部在20日晚上10點30分左右,接到了求救電話,要求往“筆架山道3樓A二座”派遣救護車。

十字軍總部當即通知馬頭湧消防局,派出了43號十字軍(救護車)前往。

之後,32歲的男子“李振藩”被緊急送入了伊麗莎白醫院,當時駐守在急診室的5106號女警證實,李小龍的準確入院時間應該是在當晚11點24分。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李小龍自己的住所位於金巴倫道的“棲鶴小築”,“筆架山道3樓A二座”是丁佩的住宅。

另外,一白衫黑褲女工證實,20日傍晚,她曾聽到丁佩寓所裡面傳來李小龍“狀若瘋狂”的大吼大叫聲。還有人聲稱,曾親眼見到鄒文懷在20日下午3點和李小龍一起去的丁佩宅,4點左右鄒文懷一人離去。

一時之間,李小龍被“謀害”的傳聞甚囂塵上,鄒文懷和丁佩成為了眾矢之的。

很快,嘉禾方面就放出了關於此事的澄清訊息。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鄒文懷

當初李小龍被送到醫院時,琳達用英語跟急診室的登記員說“李小龍在家中昏倒,症狀如何如何”,問題是人家聽不懂英文,鄒文懷就為她充當了翻譯。

凌晨時分,鄒文懷在向新聞媒體公佈李小龍死訊前,詢問過琳達有沒有什麼宣告要宣佈,琳達當時悲痛難當,說一切都由鄒文懷做主,只需說李小龍死於家中就行。

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保護李小龍的形象以及個人隱私權。

相較於鄒文懷而言,丁佩受到的責難更多。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李小龍逝世時她和母親在外面,上次見到李小龍還是幾個月之前的事。

然而,她的宣告剛發出沒多久,鄒文懷就“修正”了自己的謊言,說20日下午他和李小龍去丁佩家“討論劇本”,然後一個人離開了。這樣一來,丁佩的嫌疑更大了。人們紛紛猜測,李小龍之死,和丁佩絕對有莫大的干係!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模稜兩可的結果

因為李小龍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再加上他的死因又過於離奇,港英當局決定成立“死因研訊法庭”,鄒文懷、丁佩、第一個為李小龍展開急救的朱博懷、李小龍的大哥李忠琛等人都作為證人出席,並大致還原了李小龍死亡當天的經歷。

20日下午1點,琳達要外出購物,李小龍跟她表示過會兒要和鄒文懷一起討論《死亡遊戲》的劇本,可能沒法回家吃飯了。一個小時之後,鄒文懷來到李宅,和李小龍討論了一會兒劇本之後,於下午4點到了丁佩家,因為丁佩在電影裡也有一個角色。

當時三人約定,晚上一起和澳大利亞籍影星喬治·拉贊比吃飯。

三人一直討論到7點左右,李小龍覺得自己有些頭疼,丁佩就讓他吃了一粒自己的止痛片,並讓他在自己臥室休息,李小龍和鄒文懷約定在凱悅酒樓見面。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當晚8點,鄒文懷外出去接拉贊比,丁佩在半個小時後叫李小龍時發現他睡得很深,就沒叫他,打電話通知了鄒文懷。

9點左右,丁佩再次去臥室,發現李小龍昏迷不醒,打電話通知鄒文懷後,他於45分鐘之後趕到,同樣無法喚醒李小龍,丁佩只得把自己的私人醫生朱博懷叫了過來。朱博懷趕到時,發現李小龍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搶救無效,建議轉伊麗莎白醫院。

10點37分,救護車趕到丁佩寓所,確認李小龍已無呼吸和脈搏,轉送醫院搶救。

11點半,米高·麥醫生簽署李小龍死亡證明書。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因為警方沒有在丁佩的寓所找到打鬥痕跡和涉毒痕跡,認定李小龍“沒有遭受謀殺而致死的證據”,醫生根據李小龍生前有過突然昏迷的病史判斷,李小龍的大腦血管可能不太正常。

為了搞清楚李小龍的真正死因,醫院對李小龍進行了驗屍,後來還將李小龍體內器官取樣後送往港府法醫部、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化驗室進行檢驗。

據參與過解剖的一位醫生講,李小龍頭部無傷痕,腦部中度腫脹,腦血管沒有梗塞,不存在腦出血的可能。

很快,化驗結果就出來了,李小龍體內無中毒跡象,但是發現了一些大麻的成分,分量極微。李小龍生前有頭痛時吸一點大麻的習慣,這些劑量也並不會致死。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那麼,李小龍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為了調查真相,法庭方面專門請來了倫敦大學法醫學教授迪雅,他經過研究後認為,李小龍死於急性腦水腫,很可能和他吃的鎮痛藥(EQUACESIC)有關,他可能對其中的某些成分過敏。

當然,這只是推測而已。

1973年9月24日,法庭做出了終審裁定。排除了“謀殺、誤殺、合法殺人、自殺、自然死亡”的可能性後,認為李小龍“意外死亡或死於非命的可能性”最大,因此裁定李小龍“死於非命”。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等了兩個多月,等來這麼個結果,翹首以盼的香港人無疑失望透頂,紛紛表示這裁定實在是太模稜兩可了,還是沒有說清楚李小龍的死因,不過,事已至此,就算是失望也沒有辦法了。

兩次葬禮

李小龍逝世之後,親友連續舉半了兩次葬禮,一次在中國香港,一次在美國西雅圖。

1973年7月24日,李小龍的親友影迷在香港九龍殯儀館為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葬禮。當時,殯儀館外擠滿了成千上外的影迷,為此香港警方專門出動了300多名警察把守,唯恐出什麼意外。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在靈堂上,有著巨大的藍色輓聯:“藝海星沉,哲人其萎”。

在下方的棺槨中,李小龍穿著一件深藍色的唐裝靜靜地躺在裡面,就像是睡著了一般。

李小龍的親友、同事、電影界人士流著眼淚哀悼致祭,並看了他最後一眼。他們實在難以相信,熒幕上那個似乎無所不能的李小龍,竟然就這麼永遠地離開了······

1973年李小龍去世當晚,一名記者潛入殯儀館,發現他臉上有個泡

兩天後的7月26日,自丈夫死後一直保持沉默的琳達,帶著李小龍的遺體登上了前往西雅圖的飛機。

在她正式登機之前,面對不停地要她“說兩句”的記者,琳達終於開口了:

“我希望香港的媒體和市民,不要對我丈夫的死做出任何的揣測,雖然我們還沒拿到最後的屍檢報告,但是深信我丈夫是死於自然。我不認為有任何人需要對他的死負責。”

7月30日,在西雅圖東松街畢達活斯殯儀館內,舉行了第二次葬禮。這次葬禮只有100多人參與。而且比在香港時安靜了許多。

李小龍生前最渴望恬靜的生活,還曾跟同事表示以後要回西雅圖定居,現在他的願望實現了,雖然是這種誰也不願意看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