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經常看古裝劇或者武俠劇的我們會發現,很多古代人在酒樓內吃完酒菜,都會豪橫的留下一塊碎銀子,說一句“小二,不用找了”,那

為什麼店小二從來不會去數錢呢?

他們不怕自己做賠本買賣了嗎?

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中國古代貨幣的發展史

商朝人

開始用

銅仿製海貝是我們目前所知的,

最早由

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轉變

的標誌,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自然貨幣慢慢淡出了大眾的視線。

戰國後期,諸侯國

逐漸意識到統一貨幣的重要性,各國

開始統一自己國家的貨幣,

比如我們比較熟知的秦國的圓形方孔錢,齊國的刀幣。

秦統一六國後,

頒佈明確的法規統一貨幣為

圓形方孔錢。

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而漢朝初建時,由於中央把鑄幣權交給了地方,進而造成經濟混亂,有勢力的人家都有鑄幣權,直至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

才收回鑄幣權,

統一製造了五銖錢。

唐朝時期

推行了

貨幣以

“通寶,元寶”

相稱

的政策,

解決了金屬貨幣磨損帶來的價值變化問題。

再等到

北宋太宗時期,每年鑄幣80萬貫,1000枚銅錢為一貫,一貫重達八斤。

所以

後期出現了

紙幣“交子”,

解決因銅錢重而無法隨身攜帶的問題。

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我們上文提到的

白銀在明朝

的時候才

正式成為法定流通貨幣。

明朝時期主要流通的貨幣有

銅錢和紙幣“大明寶鈔”,

不過由於在當時

紙幣容易被複刻,導致市面上流通了大量的假幣,

紙幣就逐漸不被認可了。

嘉靖年後,市面上的貨幣流通主要以白銀和銅幣為主,

清朝以後,白銀的使用越來越廣泛。

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白銀的價值

現在我們每天忙忙碌碌也只是圖“碎銀幾兩”,這也證明了碎銀的價值還是比較高的。

古代沒有線上支付,普遍的小額支付採用銅錢,大額支付才用得到白銀,因為

一兩白銀約等於2000多枚銅錢。

常見的

一錠銀子有5兩,10兩乃至50兩的。

因為數額比較巨大,因此可能也不常見。而

碎銀是指

比較散碎比較小沒有固定規格

的銀塊,

便成了古代人們比較常見的貨幣。

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真正的碎銀子在古代都是有專門稱重的工具,

叫做

“戥子”,

通俗點講就是一個

袖珍秤。

而古代找錢的方式可能就更為奇特了,在《紅樓夢》中就有提到

把銀子用特殊的方式剪碎

的這種辦法。

通常在古代,商鋪在收到碎銀子以後會

判斷

碎銀子的大小,成色,

用戥子來實現稱重,

從而

判斷碎銀子的價值。

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如果在古代只是簡單的在酒樓吃一頓飯,

可能最多消耗到一百枚銅錢左右,

碎銀的價值

遠遠高於

這些的。

對於一些達官貴人經常出去的場所,比如說高檔酒樓,古代的青樓,高檔珠寶店可能才會用到白銀。

為什麼店小二從不數錢?

在瞭解到白銀的價值以後,其實也可以想得通為什麼店小二從來不用去數錢的行為了。

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第一,

在古代能用得起白銀的人肯定是

有一定財富積累

的人,

因為一般人家可能用銅錢是比較多的,所以在古代尋常人家看到一錠銀子可能就會兩眼冒光。

而店家也不會選擇去得罪那些富豪,畢竟要抱緊富豪大腿。能選擇吃完後扔下幾塊碎銀然後就瀟灑離去的人大多數是家財萬貫,也不屑於計較找零,就圖個樂呵。

通常店家在碰到這種土豪的時候肯定是內心狂喜點頭哈腰畢恭畢敬,生怕一不小心伺候不好這位大爺,讓這位大爺心生不滿不來照顧自己的生意,所以也就不會做出清點碎銀子的舉動了,因為他們在心裡也是希望這種顧客常來的。

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第二,

銀子的價值太高了,

找零會浪費很多的時間。

上面我們提到一兩白銀大概可以換2000枚銅錢,而一般一頓尋常的飯只消費到100枚銅錢左右。

如果店家在收到白銀後用戥子稱重,然後確定出白銀的價值,再給顧客相應的找零那就很麻煩了,找銅錢的話那麼重客人不方便攜帶,找銀子的話需要用剪刀之類的工具把銀子剪開。

這是很浪費時間和人力的過程,因此能用得起碎銀的人可能也不屑於等待,更不屑於這點找零,而站在店家的角度來看,他們更希望

自己可以在省時省力的同時賺到更多的錢。

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再者,

古代的有些銀子成色可能存在差異,

所以這也可以

影響到對碎銀價值的判斷。

銀子的好壞主要就是透過成色來區分的,

成色偏不好

的就是

底銀,成色比較好

的就是

足銀。

成色越好的銀子價值就越高。

如果店小二去清點碎銀,確定成色,讓顧客留在店裡等待清點完畢,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這樣做對店家的影響會更大。畢竟店家不止要服務這一桌客人,甚至還有可能會導致這位客人覺得太麻煩了,以後都不會再想來消費。

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會隨手留下一塊碎銀就走的人應該是對該店的消費有大致的瞭解,很有可能是

這家店的常客。

沒有人願意當冤大頭,由於他們經常來這裡吃飯,所以已經瞭解到了酒菜的價值,在吃完飯後為了省時間就直接留下相應價值的碎銀就走了。

這種人的心理一般就是圖個方便,所以如果此時讓他們留下清點碎銀,或許他們也會不耐煩或者不配合,以後就很有可能不會再來消費了。

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店小二長年在酒樓工作,接觸到的貨幣肯定是比較多的,他們

可能透過看一眼碎銀就可以判斷出它的成色和重量。

再加上他們對菜品的價格也比較熟悉,

可以很快的確定碎銀和菜品是否等值,

自己會不會虧本,只要不虧本,對他們來說就是沒有什麼壞處的,還會節約他們的時間。

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或許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的那些放一把碎銀就離開的顧客只是

編劇為了塑造主人公比較豪邁不拘小節的人物性格。

在古代這種行為或許會發生,但是這種人不會佔到大部分。

因為錢對每個人來說都挺重要的,而且店家也會比較慎重,都是小本生意,為了防止收到假幣,他們不會不認真謹慎地確定收到的碎銀的成色和價值,也只有在對待自己的常客時有這種不數錢的信任。

古代人店內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子就走,小二怎麼從不數錢呢?

綜上所述,如果店小二遇到用碎銀支付的客人,或許他們會看一眼確定碎銀的真假,但是不會去清點去盤算具體的價值,而這些

碎銀子被收到商鋪之後,會進行下一輪的流通,或許會為了方便儲存被重新制成元寶,或許會被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