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區:樁樁實事托起百姓幸福

記者 田佳玉 通訊員 王海政

身邊文化活動更豐富,困難群體生活更好,老年人日子更幸福……今年以來,文登區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聚焦群眾關注的居住環境、社會治安、基本醫療、文體生活、基礎教育、老弱病殘群體保障等領域,推進實施了一系列重點民生工程,辦成了一大批實事好事,大大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文化陣地“活”起來 群眾生活“樂”起來

文登區:樁樁實事托起百姓幸福

最近幾天,文登區葛家鎮岔河村文化廣場上鑼鼓齊鳴,笑聲不斷,文登區文化館的老師正在給岔河村文化隊指導大鼓舞。

村民們沒有舞蹈基礎,學動作都很吃力,如今有了專業老師指點,村民們在學習動作上少走了很多彎路,還在表情展現方面學到了不少技巧。團體文化藝術表演水平提升了,基層文化陣地更有“溫度”,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文化獲得感。

今年以來,文登區藝術團深入各鎮街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送戲下鄉活動,將精心編排的節目帶到鄉村大舞臺,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專業文藝演出。

文登區文旅局持續加大鄉村文藝輔導力度,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目標,在全區開展“百姓放歌·唱響文登”“一村一年五場戲”等活動。指導成立了39支莊戶劇團,打造鄉村“文藝輕騎兵”,帶動400多支農村文藝小分隊,培養了80多支本土文化團隊、1萬多名文藝骨幹,年均7000多名群眾登臺表演,開展送戲下鄉演出3375場,“一村一年五場戲”活動覆蓋率達100%,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

鄉村書房建設也是今年文登區文旅局實施的一項重要惠民舉措。走進米山鎮西鋪頭村鄉村書房,一排排圖書整齊地擺放在書架上,種養殖技術、惠農政策等種類書籍齊全,村民們閒暇時可以來借閱自己需要的書籍。

西鋪頭村村民張新妮喜歡閱讀,以前借書要到文登區圖書館,現在家門口有了鄉村書房,看書、查資料方便多了。

文登區:樁樁實事托起百姓幸福

鄉村書房有效解決了農村群眾看書難的問題,打通了鄉村閱讀“最後一公里”。目前,文登區已建設15個鎮街綜合文化站及文化館、圖書館分館,建有675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在原有265個農家書屋基礎上,又打造了73個文化館、圖書館村級服務點,與文登區圖書館“一卡通用”,打造基層文化陣地新模式,讓百姓“文化糧倉”更豐盈。

文登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主線,圍繞城鄉書房建設、公益講座培訓、閱讀推廣、送戲下鄉等方面,開拓創新,紮實工作,進一步完善文化基礎設施,不斷探索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新路徑,加快建成城鄉全覆蓋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點單式”文化服務,不斷豐富群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中央廚房”上線 村裡老人暖胃又暖心

近日,文登營鎮13個村的老人及部分困難群眾,享受到了送到家門口的熱菜熱飯。這“一餐熱飯”福利背後是文登營鎮建設的“中央廚房”。

文登區:樁樁實事托起百姓幸福

上午10時,在文登營鎮東城社群幸福食堂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菜品分裝,不到半個小時,分裝好的飯菜由配送車統一送往轄區內13個村的幸福食堂。

中午11時30分,文登營鎮沙裡店村村民趙熙進像往常一樣,在幸福食堂裡就餐,他對這種配餐方式非常滿意,“老伴兒身體不好,不能下來吃飯,我可以把飯打包帶走,太方便了。”

幸福食堂配送的菜品有30多款,而且每天都會推出營養餐,定期對飯菜口味進行調換,滿足群眾就餐需求。

前期,文登營鎮透過走訪、調研,決定先期選擇在東城社群試點,把社群食堂設定為集中配餐的“中央廚房”,集中為轄區內老人提供送餐、配餐服務,以降低重複建設和人工運營成本,節省的經費能繼續投入到幸福食堂,提升飯菜種類、質量。

“‘中央廚房+幸福餐桌’的模式就是發動各方愛心資源,透過‘政府貼一點兒、餐飲公司讓一點兒、村裡出一點兒’,讓轄區老年人在吃飯問題上‘少花點兒、吃好點兒、吃得健康安全點兒’。”文登營鎮黨委副書記叢騰飛說。

今年以來,文登區在農村增設41家幸福餐桌,在資金配套上設立“森鹿仁濟幸福餐桌基金”,連續三年每年捐助100萬元到孝善基金賬戶,專門用於睦鄰互助點和幸福餐桌建設。同時,吸納愛心人士、企業及各類社會組織捐贈資金,用於幸福餐桌運營。文登區綜合採用村級自營、統一送餐和機構運營等多種經營方式,推行“信用+志願”模式,用合理成本為老人帶來良好的就餐體驗,做好養老助餐服務。

此外,文登區持續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並提供政府購買居家服務。根據自理能力不同,為399名城鄉低保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和1428名分散特困供養人員,提供17-60個小時的居家養老服務,解決老年人養老難題。

在此基礎上,文登區推行農村養老睦鄰互助模式,依託幸福餐桌和幸福院打造睦鄰互助點,為符合條件的老人提供探視、居家、應急、轉介等服務,年均服務6。6萬人次,讓農村留守老人實現“原居養老”。

織密民生保障網 困難群眾日子有盼頭

今年以來,文登區民政局從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出發,聚焦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社工參與、慈善協助等方面,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工作措施,切實織密兜牢民生保障網,讓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11月10日下午,文登區2022年“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儀式啟動,為流浪乞討人員送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

根據工作人員前期的摸底排查情況,文登區民政局工作人員在城區劃分了19個重點區域,由志願者根據實際情況認領,明確排查、處置流程,建立交流微信群。工作人員為流浪乞討人員提供必要的禦寒物品、食品和就醫幫助,解決其臨時生活困難,幫助有返鄉意願的人員返鄉,充分發揮“兜底線、救急難、惠民生”職能,確保流浪乞討人員以及臨時遇困人員得到及時救助。

文登區各鎮街民政部門、社工站工作人員積極向環衛工人、沿街商鋪等宣傳救助政策,持續提高群眾對救助工作的知曉度,呼籲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救助工作中。

受益於各項惠民舉措,文登區困難群體生活更有保障。目前,臨時救助609人次,支出136萬元,及時解決困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嚴格救助物件辦理、稽核流程,對救助物件因死亡、家庭條件改善不再符合救助條件的,按規定做到“應退盡退”,已有530名低保人員、156名特困人員退出救助保障;為低保、特困救助物件發放6000多個“暖心包”,每月傳送6000餘條救助資金到賬溫馨提醒,讓救助政策暖人心,資金髮放更透明。

有關部門把救助政策的具體內容、辦理指南做成二維碼,在全區682個村(社群)公開欄內張貼,做到救助政策“碼上知”、救助事項“碼上辦”。利用“愛山東App”中的社會救助板塊,實現救助事項“指上辦”,拓展救助事項的申請途徑,讓救助申請更便捷;為救助物件建立臺賬,由村級開展“周走訪”活動,讓救助物件感受到社會關愛,每月走訪次數近5萬次。開展“大病重殘困難群眾大走訪”和“局長科長走基層活動”,為全區275名“大病重殘”物件送去救助物資,面對面講解民政惠民政策,讓困難群眾真正感受到溫暖。

此外,文登區還組織開展遇困高考新生救助工作,救助31名高考新生,救助資金14。2萬元;開展威海市2022年度“陽光灑滿窗·家家悅”關愛行動,救助19名符合條件的重殘患者,救助資金7。6萬元;開展2022年度三角輪胎“助力翱翔”慈善基金助學,救助32名學生,救助資金6。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