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十年|劉玉婉:弘揚民族音樂 為文化自信找到動力

作為十三屆文藝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如何運用我的專業特長在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保護和發展傳播方面給國家獻計獻策、參政議政,透過弘揚民族音樂來增加文化自信,是我一直在思考和踐行的工作。

我這十年|劉玉婉:弘揚民族音樂 為文化自信找到動力

2018年,第一次當選政協委員,我感到欣喜和榮幸。能站在這個更大的平臺上去推動民族民間音樂的搶救性保護傳承,我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更大了。作為一名新委員,第一次寫提案還是應該關注自己熟悉的領域。

我從事民族聲樂演唱實踐已有三十多年。1987年起,我開始做“中國民歌和地方戲曲挖掘儲存”的相關課題,這些年已走過全國十幾個省區市,其中包括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

我到各地調研時,總是隨手拎一個小型錄音機,帶一個厚厚的筆記本,把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民間珍寶一顆顆尋覓、收集起來。我經常在老鄉家裡一住就是好多天,與他們朝夕相伴,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民間老藝人珍貴的口傳心授旋律。那些粗獷的、溫婉的、歡快的、悠長的……各式各樣的曲調都令我長時間沉浸其中,恍惚讓我回到了他們曾經經歷過的生活,體驗到他們祖祖輩輩對他們生活土地的熱愛、眷戀乃至無奈,感悟到他們對於自然、生活的理解與憧憬。到目前為止,我收錄、整理的第一手民歌資料已經超過了兩萬首。

結合我多年來在收集、整理、儲存、傳播民族音樂的一些經歷和感悟,我深深地體悟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音樂是人類心靈直接感知世界的一種普遍體認形式,也是民族文化傳播最直接有效的一種語言;同時也更深切地認識到,運用好民族音樂這一特殊的語言可以讓世界更容易瞭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更方便分享交流我國各民族給人類文明多樣性所做的貢獻;並使我堅信,透過傳揚民族音樂定能為文化自信和民族音樂的發展找到源源不斷的動力。

所以經過認真思考,我將自己提案的題目定為《中國應籌建中國民族音樂數字文獻平臺》。在提案中,我建議建設權威、開放、共享的中華文化資源公共資料平臺,以及中國文獻戰略儲備庫,從而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構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體系。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的提案得到了文化和旅遊部的高度重視。文化和旅遊部不僅以正式函件形式給我給予答覆,相關負責同志還多次與我溝通,並數次邀請我參加座談會,彙報相關情況,真的讓我非常感動。而自己透過多年調研提出的提案,能夠得到重視和切實落實,也讓我由衷欣慰。

之後幾年,我陸續提出了《賦予錄音製作者廣播權和公開表演權的提案》,呼籲建議全國人大繼續加快《著作權法》的修訂歷程,保留《草案》第四十三條中的內容,賦予錄音製作者廣播及公開表演獲酬權;《關於搭建歌舞藝術國際交流平臺建設規劃的提案》,建議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為圓心,打造“一帶一路”藝術團以及藝術融合推廣、主題作品創排、教育板塊延伸、國際藝術節舉辦等國際化綜合藝術產業,搭建新時代歌舞藝術國際交流平臺,探索文化和旅遊融合背景下的國際藝術交流模式。

今年,我的提案仍然與“中國民族音樂數字文獻平臺”有關。現在除了文化和旅遊部及其直屬單位開展的中國民族音樂數字化平臺建設之外,國內很多專業音樂學校及相關院校、圖書館也陸續開展了各有特色的數字化工作,比如中央音樂學院建設有“中國古琴音樂文化資料庫”,上海音樂學院與上海圖書館聯合建設了“上海音樂數字圖書館”等,但大家各自為戰,我希望透過我今年的提案,各數字化平臺能夠實現共享,為更多的音樂愛好者、研究者提供方便、真正受惠。

責編

:賈亭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