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祭祖節日,“寒衣節”上墳和“清明節”上墳有什麼不同?

“寒衣節”和“清明節”都是祭祖節日。“寒衣節”是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清明節”是每年的陽曆4月4日或5日。主題沒變,都是上墳祭祖,但在具體內容和形式上是不同的。

都是祭祖節日,“寒衣節”上墳和“清明節”上墳有什麼不同?

“寒衣節”是冬天的第一天。從這天開始,天氣逐漸變冷,變寒。活著的人擔心冥間祖先缺衣沒得穿,因此,每年冬天的第一天,十月初一這天祭祖送冥衣,在祖先墓前焚化,俗稱“送寒衣”。

“寒衣節”上墳程式:首先準備供品(上午)。用五色紙(紅、黃、藍、白、黑)夾著棉花,意為“寒衣”。然後,祭祖拜祖。墓前擺供品食物,焚香,燒紙,下跪磕頭;做完這些,再在墳頭劃一個圓圈,把五色紙、冥幣放進去,點火燒焚。有的不但燒五色紙、冥幣,現在還有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這些做法,寄託了活著的人對亡靈的美好祝願。

“清明節”是一個自然節氣,是踏青的日子。從這天開始,天氣逐漸變暖,萬物復甦。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相距2至3天,再加上“寒食節”燒紙燒香,很容易引起火災,從唐宋代開始,“清明節”融合了寒食節習俗(還有上巳節),又糅合全國各地多種祭祖民俗,添加了祭祖內涵,具有了“天地合一”的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都是祭祖節日,“寒衣節”上墳和“清明節”上墳有什麼不同?

“清明節”上墳是春祭大節。清明前後,人們踏青、祭祖。有的祭祖是在墳頭上插上柳枝,告慰祖先靈魂,春天來了。然後,人們在祭祖墓前擺放貢品,這些貢品是食物,現在也有擺香菸的。擺好貢品之後,在墓前點香,燒紙,現在燒紙的也不多了。在燒紙時,磕頭。不過,現在多用鞠躬的方式。把這一切做好之後,大家再去踏青,一起遊山玩水。

綜上所述,寒衣節上墳和清明節上墳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時間上,貢品上和含義上。“寒衣節”是每年冬天來臨的第一天,農曆十月初一。這一天上墳祭祖的貢品,除了食物之外,就是禦寒的“寒衣”。含義就是祭祖,為了亡靈冬天別凍著。而“清明節”是每年的春天,陽曆的4月4日或5日。這期間上墳祭祖的貢品只是食物,沒有其它。其含義除了上墳祭祖之外,還有踏青,具有雙重含義:祭祖和踏青。

都是祭祖節日,“寒衣節”上墳和“清明節”上墳有什麼不同?

以上是個人理解,有不妥指出,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