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啥意思裡面大有學問!

古時候沒有時鐘,人們也能夠準確的知道時辰,早期的歷法、時間用的是十進位制,《隋書·天文志》記載:白天的五個時間節點是朝、禺、中、晡、夕,晚上的五個時間節點是甲、乙、丙、丁、戊,而夜晚的五個時間節點,逐漸轉變成夜間安全巡邏時的附加授時節,稱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啥意思裡面大有學問!

到了西周,我國的歷法逐漸穩定為一歲十二個月的概念,以日作歲,採用十二時辰劃分一日,十二時辰的十二個時間節點,為十二時,漢代時期命名為夜半(換日點)、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啥意思裡面大有學問!

隨著經濟的進步,人們生活的多元化,改用十二地支來表示,晚上11點為子時、凌晨1點丑時、凌晨3點寅時、早晨5點卯時、上午7點辰時、上午9點巳時、中午11點午時、下午1點未時、下午3點申時、傍晚5點酉時、晚上7點戌時、晚上9點亥時。

古時,一更是晚上戌時一刻,二更是亥時三刻,三更是子時,四更是醜正二刻,五更是寅正四刻,俗語有說:“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啥意思?有何講究?裡面大有學問。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啥意思裡面大有學問!

一更,日落西山,在田間勞作的勞動人民已經回家休息,這時人們無需關心太多事情,可以盡情放鬆自己,即使照明沒有如今發達,人們也能夠找到自己的娛樂方式,或者與親朋好友一番暢談。

亥時,正常作息中,人們開始上床睡覺,古時有專門敲鑼的人,在這個時候不再是提醒大家“天乾物燥,小心火燭”,而是提醒大家“關門關窗,防偷防盜。”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啥意思裡面大有學問!

子時,夜色凝重,周圍一片安靜,人們都進入了睡夢中,古時,人們認為這個時候,鬼魂開始出來活動,因而人們常不在這個時間出去活動,基本在床上鼾睡了。

四更,已經到了後半夜,,正是人們睡得最沉的時候,伸手不見五指的夜裡,賊人開始出來偷東西,因而又稱“狗盜”,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答<箭鏃>》中寫到:“聞有狗盜者,晝伏夜潛行。”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啥意思裡面大有學問!

五更,天色漸亮,家中的雞開始“喔、喔、喔”叫,人們紛紛從睡夢中醒來,迎接新的一天,為新的一天勞作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