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流程的能力?

為什麼很多企業都在進行流程管理,效果卻大不相同?原因在於流程的能力值不同。本文基於個人的工作經驗,分享一下對流程能力的理解與認識。

流程能力主要體現在流程的設計能力、流程的過程能力和流程的管理能力三個方面。

流程的設計能力

如何理解流程的能力?

流程的設計基本能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流程的內容;二,流程的層級。

1、流程的內容。

我見過一些企業的流程設計只有流程圖,沒有流程的文字描述或文字描述過於粗狂。流程的內容通常有兩個基本組成:流程圖和流程描述。

流程圖要清晰地展現三個基本要素:一是流程的流向或叫流程步驟,流程圖能夠清晰地表達一項工作的工作步驟;二是核心工作,每一個流程節點(步驟)的工作要簡明扼要地描述清楚;三是崗位,每一個流程點對應的部門與崗位要清晰。

流程的描述要清晰地展現五個要素:一是流程節點,與流程圖編號對應;二是工作內容,每個節點的具體工作內容、動作、方法與標準;三是崗位,包括上下游崗位;四是工作時限,每項工作的完成時限;五,流程節點的作業工具名稱。

2、流程的層級

通常企業的流程可分為四級:一級流程為企業的主流程,主流程反應的是企業的某一類工作的全貌,是組織設計的依據之一,比如:業務流程、財務流程、人力資源流程等;二級流程是對一級流程的節點展開;三級流程是對二級流程的節點展開;四級流程是對三級流程的節點展開;不同層級的流程,由對應的層級組織設計,共同構成的流程網路。華為的流程設計分為六級,屬於比較少見的。

流程的層級越多,代表流程的操作性越強。流程的繁瑣與否與流程層級沒有必然的關係;反而,流程層級越多,效率會越高。

評判流程設計能力高低的標準是:流程的執行,對人的依賴度越低,說明流程設計能力越高。

流程的過程能力

如何理解流程的能力?

流程中的任何一個節點、一項工作,基本由三要素構成:輸入、過程處理、輸出。對某一流程節點來說,輸入和輸出相對簡單,在流程設計環節基本可以實現;過程處理則較為複雜,決定了流程的有效性,通常把過程處理環節稱之為“流程黑箱”。把這個“黑箱”開啟,裡面無非是“事”和“人”。

提高流程的過程能力,要從“事”和“人”兩個方面著手。從“事”的方面:透過作業SOP、作業工具等方式,減輕“事”的難度,降低人的技能要求;知識管理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從“人”的方面:透過培訓、學習等方式,提高人的技能。

流程的作用效果,關鍵就體現在流程的過程能力。一方面,能不能把“事”剖析到簡單化的操作;一方面,“人”的技能符不符合流程的操作要求。

流程的管理能力

如何理解流程的能力?

流程是動態的,流程的管理能力就在於能不能保證:流程在不斷進化、發展,並被有效地執行。

流程管理能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流程的進化能力;二是,流程的細化能力;三是,流程的IT化能力。

流程的進化能力。流程是動態的,流程的進化能力就在於能不能保證:流程在不斷進化、發展,並被有效地執行。

流程的細化能力。流程的細化程度,決定了對人員技能的需求程度。流程細化程度越高,對人的技能要求就越低;流程細化程度越低,對人的技能要求就越高。

流程的IT化能力。IT技術是流程的孿生兄弟,是支撐流程實現的最有效手段。企業的流程管理,要與IT技術相結合,所有的流程都應IT化;同樣,流程能不能IT化也是判斷流程水平的標準之一。不重視IT技術與流程的結合,企業的流程管理能力將被無限打折。

有人說,流程就是修建高速公路;其實,流程是要建立一套交通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