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真正的“貴族精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有教養”?

尚禮文化是貴族社會的共同特點,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教養,是貴族精神與平民精神最為鮮明的區別所在。先秦社會的禮儀無處不在,禮是春秋貴族們共同遵守的遊戲規則,大到戰爭外交,小到吃飯睡覺,從穿衣戴帽到宴會上怎麼與客人交談,每個細節都有相當繁瑣的要求。今天的我們如果翻閱《周禮》之類典籍,就會感覺有的記載過於繁瑣古板。孔子有句話一直以來被人詬病,那就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句話成為孔子為奴隸主代言的鐵證。其實只要深入瞭解了當時上層貴族們的生活狀態,我們就會對這句話抱有平常心。

春秋貴族文化的首要標誌就是禮。春秋時代的上層社會中,禮如同空氣一般無處不在。包括在戰場上,人們也需要遵守戰爭禮。春秋時代以車戰為主,因此戰爭雙方必須選擇一處平坦開闊的地點,約好時間同時到達,列好陣勢鳴起戰鼓,然後驅車衝向對方。所謂“結日定地,各居一面,鳴鼓而戰,不相詐。”黃仁宇說:“春秋時代的車戰是一種貴族式的戰爭,有時候彼此都以競技的方式看待,佈陣有一定的程式,交戰也有公認的原則,都離不開禮的約束。”孔子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我們就先從最重要的軍禮和祭禮談起。

公元前638年(魯僖公二十二年),宋楚戰於泓水(今河南柘城縣北),宋軍已經擺好陣勢,可是楚軍尚未渡河,宋軍大司馬子魚進諫:“楚軍人多,我軍人少,我們不妨趁著楚軍還沒有過河擊敗他們。”宋襄公說:“不行”。楚軍渡河,還未擺開陣勢,子魚又請求攻擊,但是宋襄公再次否決了他的建議。等到楚軍擺好陣勢,雙方展開決戰,宋軍大敗,宋襄公被箭射中大腿,其門官(守門之官,也是諸侯禁衛軍。杜預注:“門官,守門者,師行則在君左右。” 孔穎達疏:“此門官蓋亦天子虎賁氏之類。故在國則守門,師行則在君左右。”)全數被殲。

回去後國人都很怪怨他。但是宋襄公解釋道:“你們還不瞭解戰爭規則。古時候的上層貴族打仗,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古之為軍,君子不重傷),不擒獲鬚髮斑白的敵軍老兵(不擒二毛),不在狹隘地帶阻擊敵人(不以阻隘)。我雖然是早已滅亡的殷商之後,可是我絕對不去攻擊還沒有列好陣勢的敵軍(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說:“這是您還沒有搞懂戰爭法。打仗以勝利為目的。哪有這麼多規則可言。如果真如您所說的那樣,我們只管做他們的奴僕好了,還打什麼仗呢?”

第二年五月,宋襄公傷重不治去世,臨終前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贈送了逃亡在宋國的晉公子重耳二十輛馬車。重耳逃亡在外逾二十年,所過各國或認為他沒有投資價值,“不禮之”(衛、鄭),甚至給予他人格上的侮辱,“曹共公聞其駢肋(指肋骨長成一片,並非根根排列),觀其裸”。或者向他提出各種苛刻的交換條件(楚、秦),或者居心叵測(齊),唯一對他無慾無求,慷慨伸出援手的,只有後進於禮樂的狄國和先進於禮樂的宋國。

《公羊傳》及《史記》對宋襄公此舉都給予了肯定評價。《公羊傳》寫道:“當時的君子們都讚賞宋襄公這種不鼓不成列,臨大事而不忘大禮的做法。以為即使周文王在世,能做到這個地步也算不錯了”。《史記》也寫道:“宋襄公在宋國當政期間,修行仁義,想做盟主,雖然他戰敗了,可是當時的君子們對他的正面評價都很高。感嘆在當時禮義缺乏的中國大地,依然有宋襄公這樣稟守禮讓之風的人”。

對宋襄公的評價從宋代蘇東坡的《宋襄公論》之後有了改變,直到老人家那句名言將他在現代人心目中的印象作了蓋棺定論。蘇東坡說:“不管怎麼說,宋襄公都要為這次戰爭的失敗擔負主要責任”(至於敗績,宋公之罪,概可見也)。當然,蘇東坡寫的是時論文,有感於當時北宋孱弱的對外戰爭而發,只是一家之言。老人家說道:“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許多人理解此語,以為老人家不要仁義道德,其實大謬。老人家是說,“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對於宋襄公而言,楚莊王明顯就是豺狼一隻,跟豺狼還講什麼仁義道德。宋襄公講了,就是蠢豬,蠢豬肯定會被狼咬。

啥叫真正的“貴族精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有教養”?

與此相對,不久後的晉楚之戰中楚人就沒這麼幸運了,他們遇到的可不是宋襄公,而是晉襄公。魯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晉國侵犯蔡國,楚國出兵相救,兩軍隔著泜水擺開陣勢。晉國大夫陽處父與楚國令尹子上說:“我聽說文鬥不能違犯情理,武鬥不能躲避敵人(文不犯順,武不違敵)。你如果想打,那麼我退兵三十里。等你過河擺開陣勢,什麼時候開戰聽你安排。要麼你退兵三十里讓我過去,我們決戰一場。否則勞民傷財,對大家都沒有好處”。說完矗立在戰車上,等子上回話。子上就想過河,卻被身邊人攔住:“不行。晉人無信。如果他們趁我們半渡而擊,那時後悔可就晚了。不如讓他們過河,我們半渡擊他們”。於是向後退了三十里。沒想到陽處父馬上當眾宣佈:“楚軍逃跑了,我們勝利了”,然後帶著軍隊回國了。楚軍一看沒仗打,再說蔡國之圍也解了,於是也班師回朝。楚國太子商臣與楚王說:“子上肯定是受了晉國賄賂而故意逃避戰爭,此乃楚國奇恥大辱,子上這人罪大惡極”。楚王遂誅殺子上。

魯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6年)的晉楚鄢陵之戰中,楚軍被晉軍追擊到險阻之地,按照戰爭法,晉軍本應停止追擊,可是晉軍卻緊追不捨,眼看楚軍就要全軍覆沒,大夫叔山冉對神箭手養由基說:“雖然君王命令你不能隨便放箭,可是現在為了國家利益,你必須射”。養由基於是張弓放箭,箭無虛發,被射中的人一律死掉。叔山冉抓起晉軍屍體扔向敵軍,將追兵戰車前的橫木撞斷,晉軍這才停止追趕。

當時的參戰各國嚴格遵守一部叫做《司馬法》的戰爭法。《司馬法》是一部上古軍禮法,也是中國最早的兵書。其《仁本》篇寫道:“以仁為本,以義為正。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成鼓成列,爭義不爭利”。追逐逃跑的敵人,敵人跑到戰場一百步之外,即為安全地帶,不能再追了。因此“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故事中跑出五十步那個逃兵笑跑出百步的逃兵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他不在安全地帶,會有被追兵殺死的危險。而敵方大部隊退出陣地九十里(三舍),即為認輸,也不能繼續追殺,否則就是不遵守戰爭法,“違禮”。

晉楚“兩棠之役”中,晉軍戰敗逃跑,戰車陷在坑裡不能前進,追上來的楚軍教他們抽出車前橫木,可是沒走多遠,馬盤旋不能前進,楚國人又教他們拔掉大旗,扔掉車轅頭上的橫木,晉軍這才逃了出去。可是晉軍不僅不感謝饒命之恩,反而轉過頭來跟楚軍開玩笑:“還是你們逃跑起來有經驗啊(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這些在今天看來彷彿小孩過家家的戰爭事例充分說明,在軍禮的制約下,春秋時代的戰爭相對比較節制和文明,而且一般都是擊潰戰而非殲滅戰,決出勝負即宣告戰爭結束。

晉公子重耳流亡楚國,楚成王熱情招待了他,席間問道:“如果你重返晉國執政,你拿什麼報答我?”重耳說:“如果有一天晉楚發生了戰爭,晉軍可以退避九十里(辟君三舍)。如果退軍九十里還是不能讓您滿意,我只好左手持弓,右手搭箭,跟您周旋到底了”。不久重耳回去即位,是為晉文公。魯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晉楚果然爆發了城濮之戰,晉軍信守承諾,退軍九十里。按照戰爭法,此時楚軍就可以說贏了,應該撤軍了。楚軍大部分將士也表示不再追趕,準備撤軍,可是統帥子玉不行。派出帳下力士請戰:“把你們的武士派出來,我們進行一場角鬥遊戲。君王您只要靠著馬車橫欄觀看即可,我也跟著一起看看”。晉文公讓欒枝回答:“我一直沒有忘記楚王對我的恩惠。我還以為您早就退兵了呢。既然到了這個地步,那麼麻煩您跟您的將士們說,駕好你們的戰車,忠於你們的君王,明天早晨我們決一死戰”。第二天楚軍戰敗,子玉引咎自殺。

啥叫真正的“貴族精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有教養”?

當時的上層貴族在戰爭中都非常講究軍禮,顧炎武曾經對這種軍禮文明讚賞有加:“終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車戰之時,未有斬首至於累萬者。先王之用兵,服之而已,不期於多殺也。殺人之中,又有禮焉”。就是說,那時候的打仗,並非以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為目標,只是想讓對方服氣而已。那時候諸國稱王爭霸,要的也只是國際上承認他的霸主地位,而非滅國絕祀。

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齊晉戰於鞍(今山東濟南西北)。齊頃公一大早就下達戰鬥命令:“我暫且將他們打敗後再吃早飯吧”(餘姑翦滅此而朝食)。然後戰馬尚未披甲就衝入敵營。但在晉軍頑強抵抗下,齊軍大敗,晉軍將領韓厥追趕齊頃公不捨。齊頃公的御者邴夏與齊頃公的車右逢醜父說:“射那個站在中間駕車的人,他是個真正的君子”。但是齊頃公不讓射:“知道人家是君子卻射死他,這不符合軍禮”。然後逢醜父張弓搭箭,將韓厥的車左射死於車下,車右射死在車裡。

趁著韓厥彎腰放置車右屍體的工夫,逢醜父和齊頃公換了位置。結果逢醜父的車子被樹枝掛住,因此被韓厥追上。韓厥拿著馬韁走到逢醜父車前,拜了兩拜,以頭觸地,捧著酒杯和自己的玉璧一起獻上,並且謙卑的說道:“我們國君派我們來,多次囑咐我們不要深入貴國土地。下臣不幸在軍隊中服役,又不能逃避軍役,也不敢臨陣奔逃,也曾經向我們君王報告了我的無能。可是由於君王謬愛,我只好勉為其難,暫時代理這個職務”。逢醜父於是讓齊頃公下去取水,齊頃公趁機逃走了。韓厥將逢醜父擒獲交給晉軍主帥郤克,郤克要殺掉逢醜父,逢醜父大喊道:“自古以來還沒有一個代替他的君主遭受患難的人,現在您的面前就有一個,您還要殺掉嗎?”郤克說:“一個人能夠不顧生死使得自己的國君免除禍患,這種人我殺了不吉利。還是把他放了吧,也用來勸勉那些侍奉國君的人”。於是就把逢醜父放掉了。

魯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6年),晉楚發生鄢陵之戰。楚共王一隻眼睛被晉軍將領呂錡射瞎,楚共王叫來神箭手養由基,交給他兩支箭,讓他射死呂錡。養由基一箭將呂錡的脖子射中,呂錡死在了裝弓的袋子上,養由基拿著剩下的一支箭回去覆命。晉軍將領郤至三次碰到楚共王的衛兵,每次見到楚共王時,他都會下車脫掉頭盔,快步走向楚共王的下風位置。楚共王就派使者去問候郤至,並且送了他一張弓:“在戰事方殷之時,有一個身穿淺紅色牛皮軍服的將士,那是一個真正的君子。每次見了我都小步快走,不會是受傷了吧”。郤至接見了使者,脫下頭盔對楚共王的關心表示了感謝,並且說道:“您的外臣跟隨我們國君參加了這次戰鬥,託您的福,我身穿甲冑,沒有受傷。感謝您對我的關心。由於戰事的原因,謹向使者敬肅禮”。然後向使者行了三次肅禮而退。段玉裁解釋:肅者,立而低頭下手,如今人之揖也。

韓厥追趕鄭成公,他的御者杜溷羅說道:“趕緊追。他的御者屢屢回頭看,心思不在馬身上,能追上”。韓厥說:“不可以再次侮辱對方的國君”,於是停止追趕。郤至接著追趕鄭成公,他的車右茀翰胡說道:“你可以派一輛輕車從小路截擊,我從後面緊追不捨,就能抓住他”。郤至說:“傷害了對方的國君是要受到刑罰的”,也停止了追擊。輕車為攻擊型戰車,機動效能好,便於往來馳騁。

啥叫真正的“貴族精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有教養”?

魯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親自率軍討伐鄭國,鄭軍擺開魚麗之陣,用二十五輛戰車作前鋒,一百二十五名步兵緊隨其後,每五輛戰車後跟著一輛闕車,負責警戒和補充缺損的戰車。雙方戰於繻葛(今河南長葛北),周王軍隊大潰,鄭軍祝聃一箭射中周王肩膀,但是不嚴重,周王還能繼續戰鬥。祝聃請求追趕周軍,但是鄭莊公止住了他:“君子不能欺人太甚,何況凌辱我們的天子呢。我們只是自衛反擊而已,只要國家社稷不至於滅亡,這就足夠了”。夜裡,鄭莊公派人慰勞周桓王,並且慰問了他的左右隨從。

那時的貴族對“犯上”這件事很為謹慎,因為這是無禮的表現。“這個故事反映了貴族社會的一個重要信條,就是對對方君主保持尊重”。(張宏傑語)因此晉國的將軍要在戰爭中給齊國和楚國的君主行禮致敬,對鄭國的君主網開一面。鄭國國君對身為周天子的周桓王更是禮敬有加。

那時上層貴族忽視軍禮的下場是極其危險的。魯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宋鄭戰於大棘(今河南柘城西北)。戰前宋軍統帥華元殺羊犒賞士兵,他的御者羊斟卻沒有吃上。戰鬥打響後,羊斟說:“那天分羊肉你做主,今天趕車我做主”。(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說罷驅車衝入鄭軍陣地,華元因此被俘。同時被俘的還有一個叫狂狡的武士。狂狡追擊一個鄭國士兵到井裡,然後將戟調轉,將這個人拉了上來,卻被該鄭軍俘虜了。當時的君子對羊斟和狂狡都有評價。

評價狂狡說:“狂狡不懂戰爭禮儀,違抗主將命令,活該被擒。一個武士在戰爭中要以發揚剛毅果斷的精神而且服從命令為天職(戎,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上陣殺敵就是果斷,擴大戰果就是剛毅。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麼就要被殺(易之,戮也)”。評價羊斟說:“羊斟不是人。他以一己之憾居然置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於不顧,對他施行如何嚴厲的懲罰都不為過(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於是刑孰大焉)。《詩經》上說的良心大大壞了的人就是他這種人吧(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

魯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周曆十二月,孔子主持了魯國一場大型蜡祭。蠟,尋求探索的意思。蜡祭物件為神農氏及其屬下眾神,如田舍之神、田間設施之神(渠神、坊神)等能對一年作物收成作卓越貢獻的神靈。由於這些神分佈在四面八方,因此也稱“八蜡”或者“臘八”。

《禮記郊特牲》:“八蜡,人記四方。”何況並不是只有八位神靈。此外,祭祀的神靈還包括動物神,如貓神。為何要迎貓神,因為貓能吃田鼠。還有虎神,因為虎能吃野豬。蜡祭的規格隨當年收成好壞而有不同,收成好就大肆慶祝,收成不好就低調或不舉行蜡祭,以免勞民傷財。

蜡祭這天,魯定公頭戴白鹿皮帽子,身穿素服,腰繫葛帶,手執榛杖。卿大夫們穿戴整齊。百姓們也準備好“犧牲”(即祭品),打掃清潔後穿上祭服。大家按照主持人孔子的安排,嘴裡念著祈禱的祝詞,呼喊眾神享用祭品,氣氛莊嚴肅穆,就好像眾神真的在身邊一樣。孔子對祭祀有個要求:“祭如在”。也就是說,祭祀時,當作眾神就在身邊,祭完後,遠離眾神,不再招惹他們,敬而遠之。

蜡祭結束,那些祭神的酒肉就需要分一下。分肉的這個人就叫“宰相”。書上說孔子做了魯國司寇後“攝相事”,後人將此“相”附會為後世位高權重的國家二把手那個宰相,其實謬之千里。他當的是分肉宰相。後來的漢相陳平,年輕時沒事幹,就在村裡混吃混喝,主持分祭肉。他分得很公平,既沒有讓哥嫂佔便宜,自己也沒有吃回扣,村民們於是舉大拇指稱讚,說:“陳平把肉分得很公平”。陳平一聽大樂,“我以後當了宰相宰割天下,也會這麼公平!”

祭神結束後,孔子曾問過子貢:“你高興嗎?”子貢說:“整個國家的人都好像中了邪,集體發癔症,我憑啥要高興?”孔子聽了很無奈,只好耐心地說:“其中的道理已經超出你的理解範圍。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大傢伙辛苦勞累了一年,就放鬆這幾天,狂歡一下,有何不可。如果沒有節日,人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啥叫真正的“貴族精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有教養”?

其實,子貢是真的搞不懂,不是裝的。蜡祭之禮,據蘇東坡考證,最初是一幫山野鄉民組織起來慶豐收的。每到蜡祭這幾天,鄉民們就組織起來,有扮貓的、有扮虎的、有扮各種神靈的,亂舞一氣,圖一樂而已。這些舞蹈都帶有原始巫術和圖騰崇拜的遺韻。他們穿著黃衣服、帶著黃帽子,為何是黃色?因為豐收的莊稼呈金黃色。升入廟堂之後,一切就莊重起來,天子禮畢要送給諸侯們鹿和女子,告誡他們,沉迷於遊玩和美色是會亡國的。(出自《禮記·郊特牲》。)子貢是商人,也就是殷人之後。子貢說,紂之惡,不如是之甚也,就是替老祖宗翻案。他們家世代經商,根本無法理解這些農民為何在一年之終會如此興奮。

照禮,孔子主持把肉分開後,魯定公要把分開的祭肉親自送到八個大夫手中,以示對這些人的重視。但魯定公和季桓子卻並沒有在這樣極其重要的公眾場合下露面,他們一起去看齊國送來的女樂表演的歌舞去了。孔子很傷心,於是乎辭職,開始了十四年的周遊列國生涯。有人可能想問:“孔子又不是沒吃過肉,為何那麼在乎一塊祭肉?”其實這不是肉的問題,而是禮的問題。子貢祭祀祖先,沒有殺羊,孔子很生氣地說:“你怎麼這麼小氣,捨不得這隻羊,我卻愛這套禮。”其實,子貢並不是捨不得羊,他是不喜歡這套流於形式的玩意。他是商人,喜歡實實在在的東西。可孔子喜歡,禮是他的立身之本,代表尊嚴和榮譽,不能不認真對待。

手頭寬裕就買套《四書五經》看看吧。

啥叫真正的“貴族精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有教養”?

正版精裝四書五經全套詳解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