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捲髮棒的年代,這把"鋼盅木梳"就是上海小姑娘的捲髮神器

沒有捲髮棒的年代,這把"鋼盅木梳"就是上海小姑娘的捲髮神器

陸麗娟1960年出生,在她印象中,從小家裡就有一把“鋼盅木梳”。上海話裡,常把一些鋁製品叫作“鋼盅”,例如鋁鍋叫“鋼盅鑊子”。“鋼盅木梳”,就是鋁製的梳子。這把梳子見證了陸麗娟和姐姐們的少女時代,它是姑娘們的捲髮“神器”。

沒有捲髮棒的年代,這把"鋼盅木梳"就是上海小姑娘的捲髮神器

梳子總長18。5釐米,上沿有祥雲圖案,手柄則是金魚圖案。就是這樣一把梳子,在姑娘們的巧思下,為秀髮增添了別緻的造型。陸麗娟小時候,家裡的兩個姐姐會用這把梳子燙前劉海和鬢角。到了陸麗娟上中學的時候,她也開始學著姐姐的樣子,用梳子給自己卷頭髮,卷的也是劉海和鬢角的位置。“那時候長大了,手勢上可以控制了。”陸麗娟照著姐姐們的樣子,先把“鋼盅木梳”放到煤球爐上烘一烘加熱。“假如‘鋼盅木梳’太燙了,會把頭髮燙焦,不夠熱,又捲不起來,其中分寸的拿捏非常重要。”為此,她們總結出了一個小妙招,“鋼盅木梳”加熱完成後,先把它放在“黃草紙”上印一下,瞧瞧看是否會在紙上留下印子,若有印子,說明溫度過高了,容易燒焦頭髮,反之則溫度適宜。

“自己捲了頭髮之後,會感到很有自信,現在想來很有意思。”陸麗娟回憶道,“老早人家裡有‘鋼盅木梳’的,都會這樣卷頭髮。”那個年代人們的穿著打扮都很樸素,衣服往往穿的是一身藍或一身灰。只有逢年過節,才會穿上小格子等稍顯好看的衣服。

從技校畢業以後,陸麗娟分配在工廠上班。進單位以後,她第一次用5元錢到當時四川路附近新開的“香港理髮店”燙頭髮,嘗試了全卷的燙髮式樣。

隨著時代變遷,陸麗娟早已不需要用這把“鋼盅木梳”捲髮,不過作為承載了很多美好記憶的見證,她對這件物品很有感情。陸麗娟結婚時,主動向母親提出,希望母親能夠把這把梳子贈送給她留念,由此,這把梳子與她共同邁入了人生新的階段。

這種熱愛生活的態度也一直伴隨著她,現在她仍舊保留著自己燙髮的習慣。她笑著說:“自己燙、自己卷,出來的造型比較自然。”現在六十多歲的她會網購適合冷燙的捲髮用品,包括手套、橡皮筋、捲髮劑等,自己在家完成捲髮造型。如今這把“鋼盅木梳”沒有擺放在梳妝檯上,而是被她仔細地收起來了,同樣珍藏的,還有這把梳子見證的成長和親情。

欄目主編:董齊興 本文作者:靜安區融媒體中心 陸安怡 文字編輯: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