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挑燈論鞋 篇七十七:輕量速度訓練鞋橫評

作者:有索動搖的國際線老粉

前言

縱觀2020-2021的跑鞋品牌,在新的中底科技普及後,大多數在頂級競速和頂級保護兩個極端上發力。2020年,各大運動品牌主攻自己的頭部產品,也就是頂級厚底碳板競速系列。2021年,在推出厚底碳板競速跑鞋的同時,很多品牌也開始主推起了頂級緩衝鞋(風行10,invincible等)而輕量化的速度訓練鞋領域很少被涉足。目前廣受好評的似乎也只有啡速,超級飛馬,以及被降級為訓練鞋的160x。

今天翻出的幾雙跑鞋有薄底時代的經典款(虎走,adios5),有新科技的實驗款(adizero Pro,天馬),亂入一雙厚底輕量化跑鞋(赤兔5pro),談談他們的對比感受,順便談談我對新科技融入傳統速度訓練鞋的看法。

(本文3856字,5圖,建議收藏)

閒來挑燈論鞋 篇七十七:輕量速度訓練鞋橫評

基礎資料

重量

閒來挑燈論鞋 篇七十七:輕量速度訓練鞋橫評

Adizero Pro,US 9,單隻233g

李寧天馬,US 9,單隻157g

赤兔pro,US 9,單隻259g(可能是中獎了,上次買的白色是249g,老韓的US 9。5是259g)

Tatheredge,US 9。5,單隻204g

Adizero Adios 5,US 9,單隻227g

我對速度訓練鞋的重量要求是US9,200g-250g,低於200g算是超輕跑鞋了。在這5雙鞋重可以看到,Adizero pro,Adios 5,Tatheredge是落在這個範圍的,天馬屬於超輕,距離200g有將近50g(一個雞蛋重量)得差距。赤兔5pro屬於略微超重。

閒來挑燈論鞋 篇七十七:輕量速度訓練鞋橫評

鞋面

Tatherege採用反絨皮加上三明治網布

Adizero Pro採用celemesh

Adios 5採用celemesh

李寧天馬採用超薄mono與賈卡混合編制,配上一體襪套領口

赤兔5pro採用的是升級版的waterproof plus防潑水鞋面

三明治網布是最傳統的馬拉松競速鞋鞋面,具有包裹性好,透氣的特點,經典鞋款就是虎走,takumi sen 3,new balance hanzo r。celemesh,mono和賈卡混織則是近幾年的新技術,兼顧了鞋面支撐,包裹性與透氣性,比較全面,以上鞋面都具有比較鮮明的競速特徵。赤兔5pro的防潑水鞋面則是考慮到秋冬季氣溫與天氣因素,鞋面比較厚實,透氣一般,略有鬆垮,重量也有所上升,屬於比較訓練鞋的特徵。

中底

Adizero Pro採用的是lightstrike框架內夾boost的中底配置,在鞋墊下方放置了一塊剛性較強的碳板,前掌厚度14mm,後掌厚度25mm。

Adios 5 採用的是lightstrike框架內夾boost結構,中足torsion抗扭轉系統,很硬,前掌12mm,後掌24mm

[Adizero系列的兩雙都是採用了2020年阿迪最先進的科技組合(但是已經遠遠落後於pebax發泡了),是在榨乾boost最後一點餘熱,幾年前帶boost的王炸組合在現在整體水平只能算到中端。再加上兩雙走的都是薄底路線(Adizero pro略厚一丟丟),中底帶來的能量反饋很有限,至於Adizero pro的碳板,純粹硌腳。]

Tatheredge採用的是flytefoam propel科技,即混合tpa高彈體發泡的eva,中足有z字型抗扭片,前掌10mm[幾雙裡最薄的厚度,腳感是原始的日式薄脆。]

李寧天馬採用的是全掌䨻科技(pebax超臨界發泡,回彈率最高可達80%,密度0。11g/cm3),中足配有軟質pebax抗扭片,前掌厚度14mm,後掌厚度24mm[天馬採用的是行業天花板的pebax超臨界發泡材質,在重量,緩衝,回彈上都是頂級的表現。厚度不算厚,可能是想保留傳統薄底跑鞋的路感。]

李寧赤兔5pro採用的是前掌tpee䨻,配上全掌lightfoam plus(混合pebax發泡的lightfoam),中足抗扭片,前掌21mm,後掌32mm[這個中底組合屬於二當家泡棉的水準,中高階定位。厚度逼近厚底碳板跑鞋,帶來的緩震極限和回彈上限會高出其他四雙]

大底

閒來挑燈論鞋 篇七十七:輕量速度訓練鞋橫評

Tatheredge採用的是前掌dsp抓地顆粒,後掌耐磨橡膠。

Adizero Pro採用的是前掌馬牌橡膠,後掌橡膠顆粒和Adiwear耐磨橡膠組合

李寧天馬採用的是前掌GCU全天候耐磨止滑科技,後掌橡膠

赤兔5pro採用的是全掌TUFF RB超耐磨橡膠

Adios 5前掌馬牌橡膠(黑色偏硬,紅色偏軟),後掌adiwear耐磨橡膠

Tartheredge的dsp具有很強的抓地力,適合前掌發力,缺點是不耐磨,後掌橡膠很硬,保證使用壽命。adizero系列的馬牌橡膠兼顧耐磨和抓地,adiwear則耐磨更勝一籌。李寧天馬的gcu大底雖然很薄但是耐磨和抓地都數倍於傳統橡膠,雨戰也不在話下,後掌橡膠耐磨性一般。赤兔5pro的tuff rb耐磨度一絕,但是抓地力略遜,配上花紋可能會好一些。

實穿感受

閒來挑燈論鞋 篇七十七:輕量速度訓練鞋橫評

李寧天馬總里程121km,最長里程15km

Adizero Pro總里程83km,最長里程10km

Tatheredge總里程116km,最長里程41km

赤兔5pro總里程9。18km

Adios 5為試穿

李寧天馬主要用來進行430及以內的速度訓練。其實官方對他的定位是馬拉松競速鞋,但是個人感覺普通跑者跑到半馬已經是極限了。鞋重非常輕,輕若無物,他的鞋面包裹和後跟鎖定做的很不錯,襪套式領口舒適度很高。較薄的鞋底在低配速下腳感不是很討好,但是在速度訓練場景中,保證了很好的觸底反饋,每一步都很清脆不拖沓。緩震行程中等,緩震極限中等,處在踩穿的邊緣,但是回彈很強勁,明顯感覺到步幅帶來的增益,5km後會適應中底的腳感,但是衰減並不明顯,比較穩定。不過這雙鞋還是比較看個人狀態和落地力度的,如果落地力度過大,5km還是會有輕微的震腳感。大底抓地很絕,在柏油路跑有一種在操場跑步的抓地感,耐磨中等,100km紋路有些磨損。

Tatheredge當時買來是為了2020無錫馬拉松穿的,後來也真的穿去跑全馬了,還配上了一次21km和一次30km的長距離拉練,配速430左右,還穿過1次1000m*7的間歇,配速400。總體感覺比較輕,腳在鞋倉裡比較穩定,但是腳感真的有點震腦殼。雖然材料摸著有一些韌性,但是實際跑起來完全感覺不到緩震,緩震全靠膝蓋和足弓。路感響應非常及時,高步頻狀態下非常受用。至於能支援跑幾公里完全看個人水平了,我基本15k之後腳開始痛,32k之後基本完全震麻,跑不下去了,所以非常不建議拿來比賽。在操場間歇後對比柏油路面,感覺在柏油路上的抓地力更加明顯,在操場上可能因為dsp紋路不深,沒有那麼明顯的抓地。耐磨超強,121k後跟沒啥痕跡。

Adizero Pro是出於好奇,薄底和碳板組合在一起會是什麼腳感,依舊是430配速為主。這雙鞋鞋重會比前兩雙重一些,但是一體度很好,沒有明顯重量感。鞋面包裹優秀,後跟鎖定拉胯。中底略微加厚的lightstrike和boost組合本身緩震行程中等偏小,回彈力道中等,觸底反饋及時,但壞事在腳底下的碳板,直接隔絕了中底緩震,最終呈現的效果就是能感受到中底回彈的存在,但是緩震感毫無作用,3k以後腳掌就開始逐漸發麻了,非常吃狀態,狀態好能頂著腳底的痠麻感跑下10km,狀態不好3km後每一步都是煎熬。大底耐磨不錯,83k後無明顯痕跡。

赤兔5pro屬於靜態腳感和路跑腳感有一定差異的跑鞋。在鞋重上觸到輕量速度訓練鞋的及格線,在速度達到430以內的時候還是感覺到一些重量感。鞋面包裹還行,但是小腳趾那塊會空出不少,透氣性在22度實測沒有問題,後跟鎖定優秀。中底腳感前掌屬於韌中帶彈,前掌tpee䨻負責軟度和回彈,lightfoam plus負責快速反饋,中和下來有恰到好處的緩震,非常快的反饋速度和中等偏上的回彈力道。後掌的lightfoam plus保證了後跟落地的支撐,很穩重。在低配速(5分以外)緩震勉強夠用,體現不出優勢,在440以內配速逐漸過渡到前掌著地時會有更明顯的緩震和回彈,對步幅和步頻的增益比較均衡。美中不足的是大底的設定過於厚且硬,雖然保障了耐磨性,但是著地時會有一些沉鈍硬的感覺,有點破壞了中底的腳感。損耗方面基本可以放心,不過還有待長測。

Adios5拿來和上述鞋款做個比較。鞋重很輕,鞋邊包裹和後跟鎖定都沒有問題。做一個百分制打分的話,緩震感(35分),優於Tatherege(15分)Adizero Pro(25分),差於天馬(50分),赤兔5pro(60分)。回彈力度(40分),優於Tatheredge(20分),差於Adizero Pro(45分),天馬(60分),赤兔5pro(70分)。觸底反饋(80分),優於天馬(70分),Adizero Pro(70分),赤兔5pro(65分),差於Tatheredge(100分)。總而言之,在類似厚度的跑鞋(adizero pro,天馬,虎走)中緩震感中等,回彈中下,反饋感中上。跟更厚,材料更強的赤兔5pro則輸於緩震與回彈。

總結

閒來挑燈論鞋 篇七十七:輕量速度訓練鞋橫評

最後談談我對輕量速度訓練鞋的看法。傳統薄底競速鞋(adios系列,虎走系列)用作速度訓練鞋,雖然很鍛鍊能力,但是在緩衝和回彈上確實跟不上時代潮流了,如果沒有特別強的能力或者特別適應這類鞋的話,還是不要貿然使用。新材料搭載到薄底訓練鞋上的話可以大幅提升緩衝和回彈,起到更好地保護作用和一定的省力作用,但是對於材料的調教或者絕對效能有比較高的要求,中底材料要麼具有非常強的回彈(䨻,zoomx),要麼回彈弱些,硬度適當調高(hyperburst),才能做到緩衝與觸底反饋的均衡。如果想進一步提升緩震與回彈,就要考慮採用新材料+加大厚度,類似啡速,但這樣的方案重量調教就要注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