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飲食文化:飲茶之境

品茗飲茶既是怡神快意的生活享受

,又是修身養性的途徑,所以,中國茶道美學要求環境、藝境、人境、心境四境俱佳。

環境

環境即品茗飲茶的場所

,它包括了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兩個部分。明代許次

紓在《茶疏》中寫道

心手閒適,披詠疲倦。意緒紛亂,聽歌拍曲。

歌罷曲終

,杜門避事。鼓琴看畫,夜深共話

明窗淨几,佳客小姬。訪友初歸,風日晴和。

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荷風避暑。

小院焚香,酒闌人散。兒輩齋館,清幽寺觀。

其中,名泉怪石、清幽寺觀、兒輩齋館、荷風避暑、茂林修竹、小橋畫舫講的都是外部環境。明窗淨几、小院焚香講的是內部環境。徐文長在《徐文長秘集》中講品茶十二宜: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晝清談、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鳥間、宜清流白雲、宜綠蘚蒼臺、宜素手汲泉、宜紅妝掃雪、宜船頭吹火、宜竹裡飄煙。其中的精舍、雲林、清流白雲、綠蘚蒼臺、竹裡飄煙,以及松月下、花鳥間講的也都是品茗的外部環境。

古之茶人對品茗飲茶環境的共同追求是野、幽、清、淨。在外部環境方面,古人對植物的選擇極其嚴格,因為不同的植物,各有不同的特性。按照中國茶道中“君子比德”的審美哲學理念,這些植物成了構成茶境的文化品位,以及對茶境文化內涵意蘊理解的導向。

中華飲食文化:飲茶之境

在諸多植物中,古代茶人對竹推崇備至,在歷代茶詩中對竹的描寫最多。如:

茶香繞竹叢(王維)

竹下忘言對紫茶(錢起)

嘗茶近竹幽(賈島)

竹間風吹煮茗香(高啟)

茶人們選擇茶境時對“竹”情有獨鍾,與竹的文化意蘊有關。翠竹“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自古以來是文人名士比德的物件

茶人們在選擇茶境時喜竹

,不僅僅因為竹子“

虛心有節

”,以啟人心智,潔人情懷,陶冶情操。同時,還因為竹子的形態流暢、灑落,神采若飛。竹子的枝葉如

鸞鳳之羽儀

,欣然而形,玉立風塵之表,並且常生於山中水邊,具有天然的野趣和“山中情”。他們愛的就是竹的野趣,想表達的就是潛藏心底的“山中情”。另外,竹之清香、清韻與茶香茶韻相得益彰,所以,歷代茶人把翠竹作為美化品茗環境的首選植物

在裝點環境的植物中

,更多的茶人認為花亦宜茶,因為花美、花香、花有韻。中國茶道追求的是恰真之美,這種美貴在韻味。明人曹臣說“花令人韻”,即說明花會使愛美之人懂得什麼是神韻,並逐步能陶冶成有韻味之人。故適當地點綴一些與時令和環境相配合的鮮花,一定會使品茗環境生色,使品茗更有雅趣。耶律楚材的“花林

啜茗添幽興

”,邵雍的“得花精處卻因茶”,均是花與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明證。

藝境

中國古代有所謂文人六藝——琴、棋、書、畫、詩和金石古玩的收藏與鑑賞。“茶通六藝”,在品茗時講究“六藝助茶”,精心選擇一點琴、棋書、畫、古玩、金石作為點綴和擺設,一定會使品茗飲茶的意境更高雅,更富有文趣和雅趣。

人境

人境即指品茗時人數的多少以及品茗者的人品、人格所構成的一種人文環境。我國當代茶道專家林治先生認為

,中國茶道對人境的要求可分三種類型,即獨品得神、對啜得趣和眾飲得慧。

獨品得神。實際上是茶人與茶的對話

,是茶人的心與大自然的對話。獨品時沒有干擾,心更容易虛靜,精神更容易集中,情感更容易隨著飄然四溢的茶香而昇華,思想更容易進入玄悟冥想、物我兩忘的幽境。即在“啜之淡然,似乎無味”的茶湯中,品出茶的味外之味,領會茶的“物外高意”,達到清心悅神。獨品最無拘無束,自煎、自斟、自飲,在恬淡而樸實、輕鬆而怡然的氛圍中,人最容易心馳宏宇

、神交自然

,所以稱之“獨品得神”°

對啜得趣。品茶不僅可以是人與自然的溝通

,而且是很好的社交手段,可以是茶人之間心與心的相互溝通。邀一知己相對品茗,或推心置腹傾訴衷腸,或無須多言即心有靈犀一點通;或松下品茶論弈或幽窗茗吟詩,這些都是人生的樂事,故曰“對吸得趣”。無論是什麼身份、什麼地位的人,只要有文化底蘊且愛茶,那麼他們在對啜品茗中所得的妙趣都是難與俗者言的。

眾飲得慧。中國茶道從創始之初對於品茗飲茶的人數就沒有任何限制

,唐大曆九年(74年)春,顏真卿與陸羽、皎然、李尊、裴修、潘述裴循等19位名士聚會,在長興竹山寺品茗吟詩,喜作聯句被載入《水堂集》成為千古美談。白居易在古稀高齡之後還廣邀當時相知的壽星共同品茗,“洛中九老茶會”也在後代茶人中為佳話。眾多人相聚品茶必有語言交流,孔子講“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大眾品茗場所能得到很多資訊,學到很多書本上所學習不到的知識,同時茶人們相互啟迪,有利於增長聰明才智,故曰“眾飲得慧”。

對於品茗飲茶的人境,中國茶道認為不忌人多,但忌人雜。所謂人雜,是指相聚品茗的人文化水平、志趣愛好、品格修養、道德水準參差不齊,人雜自然無法品出雅趣來。

心境

品茗飲茶是心的歇息

,心的享受。品茗時有良好的心境自然會倍增情趣,倍獲裨益。許次

紓在《茶疏》中提出品茗時應當是

“心手閒適、披詠疲倦、聽歌拍曲

、歌罷曲終、杜門避事、鼓琴看畫

”,便是闡明品茶時的心境。

現在的社會競爭激烈

,生活節奏快,人們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難免有身心疲憊的時候。於是有了各種舒緩壓力的方法,泡吧、蹦迪

、卡拉

OK……

其實這些活動與其說是舒緩不如說是發洩

,把心中積壓的各種情緒發洩出來,筋疲力盡之後睡一覺,第二天醒來又開始與往常一樣的生活。可是,仔細想想這些方法治標不治本,而且還會帶來許多副作用。因為這些多是在夜間活動,本來就已經疲勞的你,再如此一番折騰,第二天恐怕只會更累,發洩出去的情緒跟著繁忙的工作又回來了

如何能讓人們切實地感受到貼心且溫暖的關懷呢?首先要給他們一個自我調節和放鬆的環境,給他們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去徹底放鬆自己。下班之後約上一兩個朋友去喝喝茶,就是不錯的選擇。

飲茶分為三種境界:喝茶、吃茶、品茶。

喝茶就是我們平時為了解渴隨便喝喝,不會去在意茶的品質;吃茶則要對茶提出味道、功效等各方面的要求;而品茶就是一種境界了,除了追求茶本身的品質之外,對環境等外界因素也有很高的要求。

品茶帶給我們的感受就是:靜、清、香!並且這種放鬆的方式很健康。因為它可以是一個完全屬於你自己的空間,完全放鬆身心的空間品茶的意境對人的情緒是一種緩解,而茶本身更是一種有利於健康的飲品,這兩者合一讓我們從精神上和身體上給予健康更多的關懷。

人生百味,茶亦有百味。說起茶的境界: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似微風。這就是人常說的“茶味人生”。

未完待續……

這裡是你的移動文學圖書館: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拒絕網路爽文“小說”!

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