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將至,俗語“墳前枯樹須遷墳,墳上有洞須留神”,在理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中國千年以來形成的

傳統文化,對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比如很多人在大城市打拼,賺取再多的財富,但內心深處還是會覺得只有農村老家才是真正的“家”;老人家在離世之後,講究“入土為安”,這都是人們所講究的“

落葉歸根

”,終究要回到自己的那個地方。

不過在人們的觀念中,一直有“風水學”這種說法。從這個角度出發,人的房屋分為兩種,一種是陽宅,即我們平時居住的房子;另一種叫陰宅,即逝者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墳墓。二者看似並沒有什麼直接聯絡,但卻是大多數人最為關心的話題。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禮儀之邦”的稱號,位居其首的也正是“孝”。不僅生前要盡孝,在老祖宗離去之後還要盡孝,這也直接關係到自己來年的財運。清明節將至,這一天是全國規模的祭祖日,透過對老祖宗的祭拜,一方面聊表內心的那份思念,同時也

固守了自己的那份孝心

不過這既然是同另一個世界的人打交道,老百姓自然也是流傳有許多的禁忌。本來就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了,誰還願意再招惹一些這樣不吉利的因素?比如這句“

墳前枯樹須遷墳,墳上有洞須留神

”,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清明節在上墳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墳前枯樹須遷墳

前面我寫過這樣一篇文章,人們為了可以讓老祖宗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安好,同時自己也有好的寓意,都會在墳前種上一些樹。比如柏松、柳樹、杜梨樹等等,這些大樹在農村很多時候都被認為是精神的象徵,只有看著它們在老祖宗的身邊不斷長大,自己才會越來越有幹勁。

如果按照人們理想化的狀態生長,這是一件好事,可如果在種下去之後成了枯樹,這就需要子孫後代進行遷墳。一塊地方樹都不長了,寸草不生,能有什麼好的風水?老祖宗居住的地方都不好了,子孫後代還指望有什麼好的運勢?許多人也會對其進行遷墳,

改變風水

墳上有洞須留神

咱們從根本的角度來講,墳墓這個東西它是用土填成的,說白了還是土堆。

因為給人的感覺不是很好,所以這個地方一般人很少去,這也給了一些動物機會

。比如屎殼郎、鼴鼠等等,在這些地方進行打窩,供它們生活和居住,看似是一件好事,其實是對祖先大大的不敬。

因為老祖宗沒有一個安寧祥和的生存環境,又怎麼會替他的子孫後代進行保佑呢?這個時候也需要我們進行遷墳;如果是因為土質疏鬆,雨水的侵蝕導致墳上有洞,我們只需要進行

添土

就可以了。所以也有了“

墳上有洞須留神

”這句俗語,意思是讓我們根據情況做具體判斷。

品史君說

其實對於這個話題,品史君心情更多的是沉重。

清明時節,人們以各種方式寄託對逝者的哀思,這無可厚非。因為人有生老病死,在死亡面前,我們每個人都無能為力。

那為什麼不把追思中喚起切切真情,轉化為平時的孝順?

生活不易,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停地奔波,

忘了停下來欣賞路邊的風景,還有陪伴身邊的人,父母往往成了最容易被忽略的一者。或許只是在一瞬間,

你發現年輕的父母不知何時已兩鬢斑白,而你又有多久沒有注意到自己父母的變化?

在品史君看來,

你還未老我已長大

,這或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請

珍惜當下,及時盡孝

,世上沒有後悔藥,不要等到真正失去他們的那一天才追悔莫及。因為人生不可以有遺憾,何況這還是一輩子。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為我留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