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喜歡咬東西的時候,這四點父母做對了嗎?

三個月大的貝貝躺在嬰兒車裡,不停地把小手往自己嘴裡塞,一開始並不順利,經過了幾次努力之後終於成功的“吃”到了自己的手,旁邊的媽媽一邊很溫柔的對貝貝說:“手手髒,不能吃。”一邊把孩子的手從他人嘴裡拿了出來,幾次下來貝貝不開心的哭了起來。

八個月大的嘉嘉,喜歡把各種各樣的東西往自己嘴裡塞:積木、水杯、牙膠、毛巾……家裡人每天神經都繃得緊緊的,擔心孩子會吃到不乾淨的東西生病。

吃手,咬東西,這些行為都是孩子處於口中的敏感期的表現。

當寶寶喜歡咬東西的時候,這四點父母做對了嗎?

孩子剛出生時,眼睛看東西還是模糊的,身體也無法控制自如,所以孩子第一個能夠自由使用的器官的“口”。

在最早期,口用來吮吸,獲得食物,孩子逐漸發展和獨立口的功能。但是口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喚醒自己的身體和感知周圍的事物。

喚醒自己的身體,是孩子可以透過咬到自己的手或腳,感受到手和腳的存在和自己對於手腳的控制力。

感知周圍的事物,是軟的硬的、大的小的、甜的鹹的、冷的暖的,不同的物體在口裡會帶給孩子不同的感覺反應。

當寶寶喜歡咬東西的時候,這四點父母做對了嗎?

父母瞭解到孩子這樣的行為是為了探索這個世界之後,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呢?

是不是隻給他一樣東西,讓他啃到不再啃了?或者給他一大堆東西,讓他每天從裡面選一個?或者每天都給他換一個新的物品去擴大他的探索領域?哪一種能夠更好的幫助到孩子?這

需要父母能夠在孩子口的敏感期注意到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

不要給孩子太多物品,讓孩子不知道選擇哪個好,導致

孩子不能持久地對一個物品中進行探索

。一般最多給三個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物品供選擇。如果孩子喜歡其中的某一個,那麼就當作每天給到孩子的三個物品之一。等到孩子興趣不太大的時候,就換掉這三個物品中的兩個,保持一個孩子熟悉的作為和熟悉物品的連線,不要一下子把三個物品都換掉。

第二,

孩子對於熟悉的物品會出現“視而不見”的情況,這是因為孩子對熟悉的物品已經產生了“習慣化”。當出現一個新物品時,孩子會馬上關注到這個新物品,先是盯著看一會,然後才開始探索。這個“盯著看一會”的過程,是“去習慣化”的過程。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配合好孩子

習慣化和去習慣化的節奏

,並在孩子去習慣化的進修留給孩子觀察的時間。

第三,

不要在孩子還沒出現“習慣化”的時候,就不斷地給孩子更新物品,不斷地在孩子面前出現新的事物,這樣過於

繁雜的感官刺激會讓孩子感到緊張、焦慮、容易疲勞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呈現出很快睡著,或理不停哭鬧的狀態。

第四,

在口的敏感期,孩子用嘴啃的物品儘量洗乾淨,但不必過度消毒。孩子的抵抗力是需要使用的,

沒有經過鍛鍊的抵抗力不會有力量

,所以物品只需要一般的清洗就可以了。

當寶寶喜歡咬東西的時候,這四點父母做對了嗎?

很多新手父母可能會被告之:要制止孩子吃手啃東西,這些都是壞習慣,不衛生,還會影響孩子牙齒的生長……但是去阻止孩子吃手和啃東西的父母都會發現,孩子用來吃手和啃東西的力量是非常固執和強大的。

這是因為這個階段,用口去探索事物的本能,對於孩子來說就像種子要發芽一樣,柔弱的幼芽能頂開頭頂的石頭,這是大自然賦予的規律。父母一次一次把手和物品從孩子口裡拿開,不僅會讓孩子哭鬧,情緒焦躁,還會影響孩子天然的發展行為和人生最早期的內在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