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之印——集浙皖諸家之長

大師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自身登峰造極,

然則獨善其身,

門人弟子惟仰望而已;

一種是自身無比強大,

又善於啟發引導,使晚輩後生,

不斷攀登,乃至超越。

前者令人欣賞,後者讓人敬佩。

吳昌碩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敬佩的人。

吳昌碩於印用工最深,一生治印無數。他兼習浙皖諸家之長,初學浙派,繼而涉獵鄧石如、吳讓之;中年後章法參石鼓文、秦漢璽印、封泥及篆、磚瓦文字等,熔冶錢松之切刀、吳讓之衝刀兩法,創鈍刀出鋒法,自樹一幟,一如其畫,開“樸野”之風。

吳昌碩曾說:書畫篆刻,供一爐冶,他認為書畫和印刻是相輔相成的,“書畫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篆刻與繪畫的“虛實相生,疏密有致”其理一也,因而缶翁之印自有大樸不雕,天然放曠的詩意美。他是齊白石最崇拜的三人之一(另兩位是徐文長、八大山人),也是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長。

吳昌碩之印——集浙皖諸家之長

吳昌碩先生創造性地將詩、書、畫、印熔冶一爐,在諸藝中,其篆刻名世最早,吳昌碩對他個人書法篆刻方面影響最大的並不是技法,而是人文精神,“

昌碩先生的人文精神體現在多個方面,他年輕的時候比我們還艱苦,沒有條件,就收藏漢磚,把漢磚拓出來題跋;其次是探索精神,他一直求新求變,既與古為徒,又與古為新;第三是吳昌碩的藝術創作心態與交友心態。他對同道是欣賞而不是貶低,同道中只要有可取的他就向人家學習。”

吳昌碩前期主要借鑑浙派手法,同時,清中後期如鄧石如、吳熙載諸家他也都有所取法,並進而直追古璽、漢印。20至40歲前,是他廣泛涉獵、多元探索的階段。這一時期的作品,表現出他刀法兼擅衝切兩法的優勢,印作形式和風格變化較為活躍。

吳昌碩之印——集浙皖諸家之長

壽山石的種類是非常多的,除了大名鼎鼎的石帝田黃石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石後芙蓉石。芙蓉石的色潔而且質嫩,就婉如初開的木芙蓉花一般,溫柔又迷人,所以得名芙蓉石。上等品質的芙蓉石,天生麗質而且雍容華貴,有一種微透明感,似玉非玉,手感溫潤細膩。相比壽山石的其它石種,芙蓉石的主要特徵就是凝結脂潤,細膩純淨,有著高品相,而且經過把玩之後比較容易包漿。

吳昌碩之印——集浙皖諸家之長

芙蓉石大約在明清時期在福州市加良山東側山峰所開發,初期開採出來的石質有些略粗,而且大多含有一些砂團。

後來到了清乾隆時期,將軍洞芙蓉石問世,其石質上乘,細膩潤澤,而且顏色豐富,逐漸受到了文人雅士的賞識、青睞,一躍成為了印石的三寶之一。芙蓉石色澤多彩,石質硬度合適,適合用來雕刻,所以從開採以來,芙蓉石一直都是用來雕刻的極品石材。

芙蓉石與大名鼎鼎的田黃石、雞血石一同被人們譽為中國的印石三寶,從古代就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

經過歷史的發展,芙蓉石除了擁有超高的品相之外,更是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作為底蘊,深受人們的青睞與重視,成為了收藏首選。

總體來說,芙蓉石是壽山石當中擁有色彩最多的一個石種,它是純淨的、緻密的,有著特殊的觀感、手感以及聲感。

一直以來,芙蓉石都具有一種獨特的優異質感,對於石後的美譽,它一直都是當之無愧的。

此枚芙蓉石印章為吳昌碩先生流失海外的私章,刀工雕刻細膩、紋理清晰,精美的刀工配對芙蓉石的質地溫潤細膩,實屬天作之合。為不可多得的收藏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