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幅8尺鉅作,搞定“蘭亭獎”!聽聽獲獎者怎麼說

3幅8尺鉅作,搞定“蘭亭獎”!聽聽獲獎者怎麼說

文:雷平

筆:兼毫

墨:徽墨+國畫黑顏料

紙:仿絹紙、白色生宣

硯:洮硯

創作環境:書房

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要求作者投3件作品,這一點與以往完全不同。這個要求增加了難度,如果沒有一定的創作能力,很難完成3幅八尺的作品。不過,對於有實力喜歡挑戰的作者來說則是一個難得的展示平臺。

我學習書法有年,但是面對競爭如此激烈的展賽,也只是抱著學習鍛鍊的心態面對,其實這樣的心態反而有助於自己更好地發揮。

3幅8尺鉅作,搞定“蘭亭獎”!聽聽獲獎者怎麼說

圖1 雷平 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入展作品

行草中堂

規格 238cm×120cm

看到徵稿啟事後,

首先,在形式和書體上做了認真全面的分析研究。

雖然中國書協反覆強調要淡化展覽中過度製作、染色拼接等形式化的東西,但是,我認為,展覽是我們這個時代書法的一個最為突出的特點,因而在作品形式上進行恰當的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一幅書法作品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據自己以往學習創作的經驗,結合歷屆蘭亭獎、國展優秀作品,我將作品分別設計了三種形式——大字、小字行草八尺豎式各一幅,小字行草是我比較擅長的書體,但是小字難於開張大氣,貴在精緻。我用21塊手札拼接成大的作品,是為以小博大,以不厭其煩的精準純熟技法為基礎,彙集成一幅高240cm、寬125cm的大幅作品,雖然寫的都是3—4cm的小字,但視覺效果依然很強,同樣可以展示出大氣勢,透過作品給觀者傳達出作品豐富的內涵和作者的苦心、匠心、精心。另一幅行草(圖1)用同樣的書體寫大字中堂,大字貴在勢強氣壯,透過反差很大的兩幅作品,旨在展現自己控制書體的能力和對行草書的理解。第三幅作品(圖2)則為隸書對聯,用的是與前兩幅作品不同的書體形式,文似看山不喜平,書法作為一種視覺藝術,變化豐富的表現形式,自然會獲得觀者的喜歡、評委的認可,也是提高、增強藝術感染力所必需的構成要素。這應該是中國書協改革投稿形式的目的之一吧。

3幅8尺鉅作,搞定“蘭亭獎”!聽聽獲獎者怎麼說

圖2 雷平 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入展作品

隸書香稻碧梧聯

規格 240cm×53cm×2

其二,書寫內容。

唐代孫過庭《書譜》有句“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內容和形式是一幅書法作品中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兩個元素。蘭亭獎落戶紹興,自然與王羲之有著千絲萬縷的情緣,書寫與書聖有關的內容無疑是最合時宜的。我節選了人民美術出版社的《歷代蘭亭論稿》作為小字作品的書寫內容,切合主題,寫來心手雙暢,暢快淋漓。大字是蘇軾《韓幹畫馬贊》,東坡先生一肚子不合時宜的詩文亦是我最喜歡的。隸書擷取杜甫秋興八首之一的頷聯為主內容,兩邊四行用小行書抄錄了全詩,在一幅作品中表現了書體的豐富性。

其三,書體取法。

我學書法諸體皆有所涉獵,行草是我的主攻書體。初學行草從《聖教序》入門。多年來,我一直以二王一路書風為根本。直至近五年,專攻顏體。在學習中我感覺顏體可借鑑的資料有限,而縱觀顏體一路的書家,清代的何紹基可謂集大成者。留存下來的資料浩如煙海,他在繼承顏體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拓展,不論在筆法、結字、氣息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這兩位大家也是我學習行草書的標杆。小字作品我更多地借鑑了何紹基的手札,而顏體書法中鋒用筆篆籀氣息的厚重、字形的寬博大氣非常適合大字書法作品的表現。隸書也是我多年研習的一種書體,創作這副隸書對聯,我以東漢隸書為根本,以《曹全碑》秀逸典雅為主基調,融入了《好大王碑》圓渾似篆的線條,力求用筆稚拙而不板滯,氣靜神凝,起筆和收筆圓渾飽滿,弱化了分書的蠶頭燕尾,渾樸堅實,有篆籀氣。間或加入一些《張遷碑》的方折用筆,使作品不失樸厚之意。

《易經》語:“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臨帖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取法則如學習書法的指南針。

3幅8尺鉅作,搞定“蘭亭獎”!聽聽獲獎者怎麼說

書法是一個體系,各種書體以及創作所需的筆法、字法、章法、佈局、墨色,以及筆墨紙硯,各種元素不可或缺,包羅永珍,和而不同。參加這樣規格展覽的作品,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一幅作品,更非一蹴而就。從接到展覽通知到截稿,大約四個月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裡,每一位作者都會集中精力,調動自己所有的知識儲備去積極應對。張海先生說,書法家要有精品意識。對此我非常贊同,作為一名書法作者,在學書的過程中都應該有幾幅傾盡全力的、能夠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精心之作。

翁方綱曾說:“空山獨立始大悟,世間無物非草書。”其意為世間萬物均可化為符號、化為線條、化為意象,世間萬事萬物中都有草書的筆墨形象。唐張懷瓘對草書的闡釋:“或煙霏霧合,或電流急顯,以風骨為體,以變化為用,有類雲霞聚散,觸遇成形……囊括萬殊,裁成一相。”其實,其它的書體又何嘗不是如此?

3幅8尺鉅作,搞定“蘭亭獎”!聽聽獲獎者怎麼說

囊括萬殊,裁成一相。參加蘭亭獎,對於每一位作者來說就是對學習書法的一次全面考量:如何取法,精準臨帖,延展創作,書寫環境,內心感悟,字外功夫等,只有在這方方面面都做到最好的發揮,才有可能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而最終的標準在於對審美的理解把握,對性情的抒發和表達。

3幅8尺鉅作,搞定“蘭亭獎”!聽聽獲獎者怎麼說

韓幹之馬四:其一在陸,驤首奮鬣,若有所望,頓足而長鳴;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擇所由濟,跼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顧,若以鼻語,後者不應,欲飲而留行。以為廄馬也,則前無羈絡,後無箠策;以為野馬也,則隅目聳耳,豐臆細尾,皆中度程,蕭然如賢大夫、貴公子,相與解帶脫帽,臨水而濯纓。遂欲高舉遠引,友麋鹿而終天年,則不可得矣;蓋優哉遊哉,聊以卒歲而無營。(原標題為“

囊括萬殊 裁成一相”。)

本文來自:2019《書法報》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