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海棠》為什麼用“鯤”來演繹了一場生命的輪迴

《大魚海棠》為什麼用“鯤”來演繹了一場生命的輪迴

《大魚海棠》引用的中國風元素,本在不同時空,卻被“鯤”銜接,共同演繹一場生命的輪迴。本期,我們就來解讀人物之一——“鯤”

鯤,傳說中的大魚,生活在北邊幽深的大海——北冥。

《大魚海棠》為什麼用“鯤”來演繹了一場生命的輪迴

片中的鯤原是依海而居的人類少年,為了救困於漁網中的椿而陷入漩渦死去,靈魂變成一條魚。椿為了使鯤死而復生,從靈婆那裡用自己的一半壽命交換回了鯤的靈魂,並與湫一起秘密飼養鯤的靈魂。但椿的行為觸怒了天神,鯤被視為不祥之兆,椿所在的世界發生了大洪水,在椿的努力下大洪水結束了,最後湫打開了海天之門,鯤與椿一起返回人類世界。

鯤在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最早的當屬《列子·湯問》。文中說:“終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裡,其長稱焉,其名為鯤。”

稍後的《莊子》也引用了這個傳說。莊周在其《莊子-逍遙遊》中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徒於南溟。南溟者,天池也。”

《大魚海棠》為什麼用“鯤”來演繹了一場生命的輪迴

《莊子》說有一種大鳥叫鵬,是從一種叫做鯤的大魚變來的。傳說有一大魚名曰鯤,長不知幾里,寬不知幾里,一日衝入雲霄,變做一大鳥可飛數萬裡,名曰鵬。古人有詩云:雲開衡嶽風雨止,鯤鵬擊浪從茲始;滄海橫流何足慮,三尺寒江東陵指。

中國人也常用鯤鵬比喻一些宏偉之事,一句俗語曰:“學做鯤鵬飛萬里,不做燕雀戀子巢”。

中國傳統魚文化

因為中國人愛魚,所以魚文化也以各種形式表現在民俗和藝術等各個方面。

傳說,以絹帛寫書信裝在魚腹中傳遞的,謂之:“魚傳尺素。” 所以,書信又有“魚箋”、 “魚符”、“魚契”之稱。

把魚視為民間吉祥物,這是因為魚與“餘”是同音,從而產生出對生活美好,衣食有餘的心理願望。在中原地區現仍保留著年除夕之魚,要留至大年初一才吃的習俗,謂之“年年有餘”。

魚還是一個流傳極廣,又有著傳說佳話的裝飾形象,被視為民間美術中的珍品。如:兩條鯰魚和幾個橘子組成的 “年年大吉”圖,表示年年吉祥如意之願望;由蓮花與鯉魚組成的“連年有餘”圖,表示對生活優裕,財富有餘的觀念;兩條鯉魚與盛開的牡丹花組合的“雙魚富貴”圖,寓意勃勃生機;兩條魚、寶珠和浪花相組合的“雙魚戲珠”圖,比喻財源滾滾來;還有把數尾金魚與池塘、水草相組合,謂之“金玉滿堂”,這是以“金魚”諧“金玉”,是形容財富極多,也以此譽稱家庭富有和有才學的人。

《大魚海棠》為什麼用“鯤”來演繹了一場生命的輪迴

傳統“魚”首飾

魚的造型、紋路,以及魚鱗、魚尾巴的造型和紋路,在中國傳統首飾中應用的也很多,不僅生動有趣,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並且寓意美好,是吉慶、富裕、夫妻恩愛、愛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運的象徵。

早在商代的玉佩中就有了魚的造型。唐代規定五品以上官員都得佩戴鯉魚形飾品“魚符”於腰部,並一直延續到宋明各代,“以明貴賤”。正因為魚形的寓意豐富美好,時至今日首飾設計中,依然受到歡迎,很常見。

《大魚海棠》為什麼用“鯤”來演繹了一場生命的輪迴

現代魚首飾

魚,遇也。

魚兒的繁殖能力特別強,又迎合了中國傳統多子多福的、人丁旺盛的幸福生活期盼。魚兒離不開水的自然現象又是魚水之歡的情感表達,寄託了男女情深、夫妻恩愛、伉儷美滿的情意。

《大魚海棠》為什麼用“鯤”來演繹了一場生命的輪迴

魚,餘也。

魚是“餘”的諧音,因此,人們用魚形來寓意“年年有餘”、“吉慶有餘”等。在魚形圖案中,鯉魚和金魚的內容和形式較為豐富。取“利餘”和“金餘”的諧音,寓意人們對富裕、吉慶生活的追求,含義處處得利、生活幸福。

《大魚海棠》為什麼用“鯤”來演繹了一場生命的輪迴

魚,欲也。

相傳漢代有鯉魚躍上龍門的神話故事,據說鯉魚躍上龍門就可以變化成龍升上天。這就寄託了人們渴望生活的質變飛躍、平步青雲的美好願望,成為美好前途和幸運的象徵。

《大魚海棠》為什麼用“鯤”來演繹了一場生命的輪迴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魚是美好而善良、純潔而快樂的。《大魚海棠》裡那個傍海而居的善良少年,是唯一能帶給椿幸福的魚。這就是為什麼編劇要讓“鯤”來完成這次的生命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