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度過酷暑?雍正的涼蓆到底有多珍貴,為何下旨不許再製?

古代的夏天,也不比現在涼快,都會時不時的突然開啟撒點孜然,就能把人給烤熟的燒烤模式。

古人如何度過酷暑?雍正的涼蓆到底有多珍貴,為何下旨不許再製?

據《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中收集的史料所載,清朝時的乾隆八年(1743年),就曾出現過一次超級酷暑。這一年的夏天,高溫席捲了整個華北地區。

當年的陰曆五月底六月初,也就是陽曆7月份前後,天氣達到了炎熱的極點。

當時的都城北京內外是“威暑”一片,熱老虎在發威。

天津則是“苦熱,土石皆焦,桅頂流金,人多熱死”,很多東西都被熱化了,還熱死了很多人。

山西浮山(臨汾市浮山縣),同樣是酷熱難當,“道路行人多有斃者”。

山西在外經商的人比較多,素有晉商之稱。當時浮山就有很多人在京城,傳回的訊息是“京師更甚,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到京城經商的浮山人,也有因為天氣炎熱而死的。

古人如何度過酷暑?雍正的涼蓆到底有多珍貴,為何下旨不許再製?

居住在北京的法國傳教士宋君榮,親身經歷了這次酷暑。他在寫往巴黎的信中說,據清朝官員的統計,僅僅“7月14日至25日”,短短12天的時間內,“北京近郊和城內已有11400人死於炎熱”。

這還是清朝官方的統計資料,實際死亡的人數,應該更多。

這樣看來,古人遇到了真正的“酷暑”,其抵禦能力,確實不如現代的我們。

畢竟,我們現在有電能可用,可以用電風扇、空調等等電器降溫。電能的發現,真的是太偉大了。

可是,在古代,古人並沒有這些電器,他們應該怎麼解暑、降溫呢?

實際上,只要開動我們聰明的大腦,就會覺得,這也並不是什麼特別難解決的事情。

假設,我們現在處於一個沒有電,也沒有電風扇、空調的環境,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個辦法,開始脫呀。

脫掉厚重的衣物,穿上輕薄的。

在家裡,一個大褲衩,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了。

而小孩子,可能就直接光著屁股到處跑了。

古人的衣服同樣有很輕薄的,比如馬王堆出土的薄如蟬翼的絲質素紗衣,摺疊起來,可以放進火柴盒,展開了,還有透視效果。

古人大部分時間都是以葛布衣為主,比較輕薄的葛布衣,穿著起來同樣很清涼。

古人如何度過酷暑?雍正的涼蓆到底有多珍貴,為何下旨不許再製?

而且,古人的服裝樣式也有短褲、背心之類。特別是,古人很長時間都是穿的開襠褲,涼快呀。

第二個辦法,找個涼快的地方待著呀。

樹蔭下,水塘旁,甚至是泛舟河湖之上,都可以乘涼納暑。

宋人葛元懷一高興,還賦詩一首,“樹下地常陰,水邊風最涼。”可以坐在那裡,閒適地消磨漫長的夏日了。

如果捨得下本錢,還可以挖個冬暖夏涼的窯洞。

明清時,甚至有人還會在廳堂中挖一個深深的水井,留下通風口,透過井內的冷空氣給室內降溫。

明朝著名的劇作家高濂就曾說,“霍都別墅,一堂之中開七井,皆以鏤刻之,盤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涼,不知暑氣。”

更有甚者,還會透過類似水車的機關,將水引到屋頂之上,然後四面流下,就跟下雨天一樣,給房屋降溫。

原來古人這麼會玩。

當然,更奢華的自然是皇家,什麼夏宮、避暑山莊之類的,多是建造在依山傍水的避暑勝地。

古人如何度過酷暑?雍正的涼蓆到底有多珍貴,為何下旨不許再製?

第三個辦法,上器具吧。

穿的涼爽了,又找了個涼快的地方待著,還熱?那就拿扇子扇吧。

常見的大蒲扇可是消暑利器,價格不貴,還好用,老少皆宜,貧富可用。

講究點的就用摺扇、團扇。諸葛亮不論寒暑,都掄著一把羽扇,氣場槓槓滴。

唐朝大詩人李白舒服了,都不由自主地作詩一首:“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這個爽呀!

有錢人不想自己扇扇子,那就讓僕人來。

還有更牛一點的,不想僕人打擾到自己,就做一個機關,扇子安裝在室內,僕人在室外搖。更牛的,不用僕人了,直接利用水力驅動。

門板大小的扇子,呼呼地扇風,那個爽呀。

古人如何度過酷暑?雍正的涼蓆到底有多珍貴,為何下旨不許再製?

接下來呢?當然是吃了。

做完了上面的事情,已經比較舒坦了,這時候,各類解暑的水果、食品,就可以擺上來了。甜瓜、西瓜、葡萄、綠豆湯……甚至還有冰鎮的。

古人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建造冰窖。冬天的時候,將冰塊儲存其中,到夏天的時候取出使用。至少,在宋朝時,販賣冰塊已經是一門大生意了。

古人還發明瞭冰鑑等器物,放進去冰,專門用來冰鎮、冷藏食物。

而在唐朝時,已經有人發明了硝石製冰法,可以小規模製冰,以解不時之需。

實在沒有冰塊,剛剛從井中打出的水,也有冰鎮作用。地下水常年保持15到17度的溫度,比40度上下的氣溫,可涼爽多了。即使到了現代,比較環保的中央空調,都會利用地下水來降溫。

其他的還有很多降溫消暑的方法,比如去遊個泳,衝個涼水澡。只要去想,總是有辦法的。

有些古人,可能還會佩戴中藥製成的香囊等物,既可以防暑,還可以驅蚊蟲。

那睡覺的時候怎麼辦呢?

很有名的“竹妻”,就是睡覺時用的防暑神器。

另外,還有比較清涼的竹塌。

沒有竹塌的,還可以在床上鋪上涼蓆,使用涼枕。

在炎熱的夏天,也可以安穩地睡個好覺了。

清朝雍正年間,太監張玉柱和王常貴,就向雍正進獻了四張很特殊的涼蓆。

說這些涼蓆特殊,是因為製造的材質很特別,全部是用象牙製成,工藝非常複雜。

工匠要先將象牙切成絲,然後透過特殊的工藝,將象牙絲鞣製到堅韌、柔軟,再用這些象牙絲編織成涼蓆。

古人如何度過酷暑?雍正的涼蓆到底有多珍貴,為何下旨不許再製?

一開始,雍正很高興地下旨,將這些席子鋪床用。

不久之後,雍正從安南使臣那裡瞭解到,製作一張象牙涼蓆,需要耗費數百隻大象的象牙,需要60名能工巧匠,花費18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雍正一聽大驚,如此奢靡,實不可取,立即下旨禁止,“夫以象牙編織為器,或如團扇之類,其體尚小,今製為座席,則取材甚多,倍費人工,升奢靡之端矣。”朕尚節儉,不尚華麗,從此禁止廣東工匠再做此類物品,海外販運來的,“從此屏棄勿買”,並且,“廣東象牙席禁民間購用”,這樣子,“則製造之風自然止息矣”。

雍正帝無意之間,竟然成了禁止象牙製品的先驅,成為了一位環境保護者。

目前所發現的象牙涼蓆,共有三件,其中兩件藏於故宮博物院,另外一件藏於煙臺博物館。

現在,我國已經全面禁止了象牙製品的買賣、貿易,而國際上,很多國家也在不同程度的禁止象牙貿易。象牙製品會越來越少,而類似於象牙涼蓆這種消耗象牙數量巨大的製品,更是可能成為絕品。

因此,留存下來的雍正象牙涼蓆,會越來越珍貴。至於象牙涼蓆價值多少錢,已經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