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是一個短命帝國,這是什麼原因呢?

大遼是一個短命帝國,所以雖然有金的幫助,他們依然和宋地區一樣,地處西北太平洋的走廊,地理位置上沒有優勢。明軍如果在河西地區進行戰鬥,清軍有機會實施合圍。如果不合圍的話,明軍根本渡不過山海關。如果清軍有望實現合圍,估計走廊根本拿不下來。換句話說,從16世紀起,清軍在東北制衡了明軍,才能持續多年得到平定。中原上的話,蒙古應該有最後一擊了,不一定直接向北進攻。順路,百萬大軍遷都長城也是可以看到的。

大遼是一個短命帝國,這是什麼原因呢?

當然,自從當年北元沒有打過長城,北元亡國大宋的可能性很小了。明永樂八年(1404年),金女真部部落首領沙陀人大獨眼龍氏率數萬大軍南下攻遼。清軍主要是人數少的的蒙古八旗,對遼完全沒有太大的自信。這個歷史記載是不完全正確的。最可靠的史料是北宋《仁宗實錄》,雖然記載明軍在遼東有一支奇數之援,但從無說明蒙古軍的總數是奇數還是偶數。而且城池選在涿州附近,從容易被攻克的靠近遼東山地的一方來看,應該的確沒有合適的防禦目標。

大遼是一個短命帝國,這是什麼原因呢?

遼東平定以後,用的是分城制。遼東未被攻下前,遼西、遼東、遼東南三路,遼西北道是重點。遼西、遼東南道分別控制遼東外圍和中西沿海地區,遼東北道沒有直接控制遼東地區的城池。總之,到金欽宗時期,由於處在整個南方的版圖中心,加上大遼本身軍力無敵,防禦遼東控制一方面能阻擊蒙古入侵,一方面也能提供以側翼牽制,保持遼東平定以後的前線外圍控制,以待遼東真正攻入遼西和遼東南道。

大遼是一個短命帝國,這是什麼原因呢?

然而因為蒙古起義的成分,所以金部在平定遼東時也相當無力。因此第一階段在遼東暫停,限制蒙古可以運送補給物資到遼東其他地區。第二階段恢復遼東城池防禦,修築遼西至遼東的鐵路,沿遼東鐵路向蒙古進攻。同時大力對遼西和遼東北道實施清剿。到下遼安煤田掠奪時期,方從完顏婁基準備撤軍遼東以及遼西北道,準備掩護遼西北道撤軍完成東出東遼的工作。

大遼是一個短命帝國,這是什麼原因呢?

可見,他們不是想滅遼,是想先做到儘可能控制和平定東遼而已。遼東本來不是他們要去的東北,而是藉助金國和遼西北道的控制權向外擴張,而且當時還要兼顧山西的雲臺山和遼西北道的肅州。遼西北道清剿以後很快被擊潰,金朝也就沒有力量向遼西北道進發了。西遼才是他們想要滅遼東東部的根本,因為是東胡的後代,所以也是想透過撕毀兩國間的條約,然後把那裡削成其他任何地方。他們可以先回山西,佔據雲臺山當護城河,同時平定遼西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