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世界!我的藍色海浪

有這麼一杆筆,它充滿著不可思議的存在,“馬良”用它來實現心中願望,把心中所念化作實物。官大老爺因為它被滔天的巨浪掀翻了船舟,葬身汪洋大海中。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思特里克蘭德”為了它拋棄現實的種種,家庭、金錢、愛情與道德教條,放棄所擁有的一切導致窮困潦倒,也要從新開始,去追求理想中的它。引來人們對生活、對藝術、對夢想的重新思考。

它是一根畫筆,它描繪出世界的輪廓;翻湧的藍色巨浪,那浪尾的白色碎沫,還有那遠方的雪山。它描繪出幻想中的滿天繁星,發出橙亮色的光暈,一副帶著神秘蘊意的星空圖。它還畫出“蒙娜麗莎”惟妙惟肖的微笑,讓世人都驚歎的微笑。

畫畫本質是對自然世界的臨摹,或是思維上的創作,把人認為美麗的存在進行復制與表現,類似於複製貼上,又在其中加入自身的思想創作。作為一種傳統的手工藝術,畫畫無疑是極為講究畫作技巧與對事物的熟知度,一名出色的畫家都是透過大量的創作慢慢提升自我的藝術性。

同時畫畫更是一種通俗的影象語言,不得不感嘆,這確實是一種美麗的語言,更是在內容上凸顯出意境的優美感。用點、線、輪廓塑造的一種語言,這是一門值得付出一生熱愛的藝術存在。

浮世世界!我的藍色海浪

日本著名的畫作“神奈川衝浪裡”有著簡單醒目的造型;那澎湃而彎曲巨浪、白色的浪沫如同小觸爪般的模樣、波濤中的船舶、土黃色的天空,還有遠處被白雪覆蓋山頂的“富士山”。就是這麼一副簡單佈局與用色的畫作,在日本國內卻擁有著獨特的意義,有很大的知名度。

此外在這幅畫作的背後代表著的是;一個時代的存在,一種獨特的繪畫方式,在傳統的手工筆畫作以外發展出一條“刻印”的繪畫藝術道路。

作為一個島國,日本對海洋自然是有著長久以來的情感,藍色的海洋早已融入到生活與文化當中。這幅“神奈川衝浪裡”的畫作中,出海的船舶行駛在惡劣的海洋中勞作,代表著人們的勇氣和對大自然的不屈抗爭精神。

畫中,海浪那誇張的洶湧與遠方靜立的雪山形成“動靜”間的搭配,給眼睛與心靈更多的觸感,有著豐富的寓意與哲理的思考。

這座遠方的白色雪山名為“富士山”,在日本人心中擁有著如家鄉般的親近之感,早已融入日本的民族文化當中,近乎發展成了一種精神信仰的聖地。

一些遊戲場景、圖書、歌詞文化都有它的身影存在。“葛飾北齋”的版畫集“富嶽三十六景”便是從不同場景描述“富士山”,“神奈川衝浪裡”是最為知名的一幅。

在日本文化中“富士山”的存在如粉色繁簇的“櫻花”一般,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山河川流一類,“富士山”更是上升到理念與精神之中,在日本歷史中起到襯托與修飾的作用,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現實中日本的四月裡,凱凱白雪的“富士山”在耀陽下呈現出潔白之姿。山下便是櫻花盛放的時候,綠色的草坪撒滿了飄落的白色或粉色櫻花,帶來一種唯美的凋零之美。一旁便是古建築的木質樓屋,屋簷上的瓦片、豎立的木柱、繁複與多彩色的斗拱、奇特的神社,建築與“櫻花”樹的結合帶來諧和、自然美的一幕。更是與不遠處的“富士山”那圓錐狀山體遙相呼應,宛如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畫。

神奈川衝浪裡掀開的浮世人間

這幅“神奈川衝浪裡”源自日本歷史上的“江戶時代”所興起的繪畫方式;一種獨特的畫作風格“浮世繪”。從名字上理解,它的意思是民間的風俗畫作,日常生活題材畫作,風景、花鳥、田園綠水等場景的呈現。

除了自然表現與民間淳樸外,“浮世繪”也追求情色低俗的一面。帶有濃重的春色豔俗,以描繪女性體態美而知名,近似於“春宮圖”,常見於一些風月場合、花街柳巷中,以室內裝飾掛畫或屏風隔斷形式呈現。

同時“浮世繪”的重要特徵還有;木版雕刻印畫,所以畫作在紋理或者說是輪廓與線條上更有突出的表現。

相比濃重感的油畫,那一層厚厚的顏料塗抹出的實質感,“浮世繪”的作畫有著很好的細膩表現,加上不同文化所呈現的素材內容,一些生活、景物、女性表現上的不同,讓它在歐洲的繪畫藝術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當“浮世繪”來到歐洲後當時的“印象派”油畫大師們,無不為這種獨特的畫風內容感到欣喜,像是“哥倫布”來到了新大陸,大家紛紛收藏與臨摹這種獨特的繪畫。

浮世世界!我的藍色海浪

“印象派”畫家“莫奈”有一部作品是描寫池中“睡蓮”的作畫,靜謐的池水中一簇簇的蓮葉躺祥,粉紅色的蓮花含苞盛放,水面倒映著附近的綠樹,呈現出一片綠意盎然之景。東方文化中獨特的寫景題材,為當時的歐洲帶來另一種美的表現,開闊著人們對作畫內容上的認知。

在觀賞《唐吉老爺》這幅“梵高”的人物畫像時,背景的風景畫是不是很奇特,有一種異域文化風情的既視感?

畫中的背景採用了日本的藝伎和風景,上半部描繪的還是那座在日本人心中有著聖嶽之稱的“富士山”,終年被白雪覆蓋,現實中,它更是一座休眠的火山。

在日本的早期的木版刻印中,內容上也多為文字,需要大量印刷的書籍與書中的簡易插圖。在當時,日本的社會發展迅速,對文化產物方面需求增大,木版印畫逐漸發展起來,相比肉筆作畫,刻印的效率大大提高,降低時間精力也不易出現內容偏差。

“浮世繪”以木版方式表現無疑算是另闢蹊徑、曲徑通幽,更是在後來的發展中擁有了彩色顏料“錦繪”的運用與呈現。這種彩色的運用在視覺效果上擁有更為鮮豔的表現,為“浮世繪”的推廣、流行開闊道路。

葛飾北齋的晚年

晚年得志,我們所熟悉的“神奈川衝浪裡”版畫就是“葛飾北齋”遲暮之年所創作的。

蒼老、褶皺的面板與越漸遲鈍的身形絲毫不影響他作畫的恆心,在某一時期,“葛飾北齋”還說出“在過十年他將成為一名正真的畫家”的話述,可見對繪畫依舊是保持著足夠的熱愛。這句話中還包含著對生命即將枯朽的眷戀與精力衰退所帶來的嘆惜。

“葛飾北齋”在生活上據說也是清貧過日,並無多大的財力來改善生活,在家庭生活中妻子與女兒相繼離世,僅剩小女兒在世,而女兒生活上也稱不上美滿。

再到後來畫室更是突遭大火吞噬,紅色的高溫火焰貪婪的吸附在木製品上,像惡鬼一般,張開一張大嘴猛的一吸,隨即緩緩吐出一把灰燼,多年留下的畫作付之一炬。

儘管家庭的不幸與大火給予深深的打擊,可老人對畫畫依舊是保持恆心。當七十歲的“葛飾北齋”推出《富嶽三十六景》的版畫作品時,大受人們的喜愛,購買力大增,這結果無疑是為其迎來了事業上的新高點,隨即“葛飾北齋”又推出十副版畫作品,依舊是從不同地方眺望“富士山”的場景圖。

這些風景畫作被世人買回家中,掛飾家中牆面,起到裝飾點綴的作用,在當時的普通人家中都會掛上幾副畫作,這並不是什麼名貴物品,這得益於木版畫的大量影印,一幅畫的成本很是低廉。連日本與歐洲來往的貿易物品都有用畫紙來包裝,這才被當地的人們所熟知,在歐洲繪畫藝術界產生深遠影響。

《富嶽三十六景》帶有傳統氣息感的畫作內容也為“葛飾北齋”獲得一些聲望,尤其是當中的這幅“神奈川衝浪裡”更是在往後的時間中發揮出重要的影響力,很具有日本民族的特性。“浮世繪”版畫獨特的畫風對不同地域的繪畫藝術起到一定啟示的作用,促進繪畫藝術的新成長。

“富士躍龍”是“葛飾北齋”的最後一部作品,“富士山”升起一縷黑煙,一條龍在黑霧中隱現,這是一副特別的畫作內容,不知是在隱射什麼。

此時的“葛飾北齋”年紀已有九十歲,更顯蒼老與脆弱,《富嶽三十六景》帶來的聲名也早已不在,在畫完這幅畫後的幾月中“葛飾北齋”在家中去世。

“葛飾北齋”彷彿是去了自己筆下的那幅“富士躍龍”那“富士山”中升起一道黑煙,化為那條龍,徐徐上升。

浮世世界!我的藍色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