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有一些小典故,你知道是什麼樣的城市嗎?

京師,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有一些小典故,你知道是什麼樣的城市嗎?

大家好,各位朋友們好,我是京師玩兒主,今兒,先給各位聊聊我這個網名兒,咱先說說我這個名字的前半部分,京師,這倆兒字的由來,以及為什麼起這個名兒,還有的裡面的一些小典故。

首先說下什麼是京師,其實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形容就是明朝、清朝時候對現在北京的一個稱呼。

京師這兩個字在咱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指首都,

國都

的意思。 在咱中國歷史上,許多時候都把當時的都城稱之為“京”。以“京”這個字來稱呼都城的這個習慣,其實在小3000年前的周朝就開始了;同時,“京”與“師”這個兩個字常常被繫結在一起,一塊兒被使用,也就人們常說的“京師”這個詞兒。在許多咱國家的歷史文獻中都曾多次出現過這兩個字;比如詩經,左傳,春秋公羊傳,史記,尚書,漢書,後漢書,曹操的洛神賦,全唐文,舊唐書,資治通鑑等等很多文獻裡面都有所提及。

關於“京師”這個詞兒的含義,有很多種解釋,各家有各家的說法,意見都不太統一。其實這兩個字完全可以拆開了來解釋的,他們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意思,比如說在《

春秋公羊傳

》裡它就是怎麼記載的,寫的是:“京者何?大也。師者何?眾也。京師者何?

天子

之居也。”這句話其實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他那個京呢就是指大的意思,師是指人口眾多的意思。這兩字連在一起以後呢,就可以解釋就是天子居住的地方規模要大,人口要多。所以呢我理解的京師這個詞兒的含義,就是泛指“王室居住地及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意思。這種叫法也好稱呼也罷,一直到了今天都還在沿用。

而真正意義上把北京定義為京師的,是到了明朝的時候才開始的。當初明太祖

朱元璋

封其四子

朱棣

為燕王,他的封地就是現在的北京附近。但當時明朝的皇城國都是在金陵,也叫

金陵

應天府

,就是現在

南京

,朱棣登基後,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啊,他就一直想遷都回他自己的封地。於是乎他在永樂四年(1406年)是時候先下旨把當時的北平城改稱為北京,然後又緊接著了實施一系列擴建北京城的措施,比如說開始營建昌平天壽山的長陵, 開始修築明長城;開始疏通運河河道,還修建了

太廟

、社稷壇(

中山公園

)、萬歲山(

景山

)、

太液池

(今北海、中海)、還有鐘鼓樓什麼的很多。在這些眾多的改造擴建中,最值得一提的那呢, 就是他在當年的元大都遺址的基礎上,開始修建,擴建的屬於他自己的北京宮殿。這個就是現在世界上儲存最完整,佔地面積最大的皇家宮殿,紫禁城,就是現在的故宮。等這些都修繕的差不多以後,也就是到了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到了北京,遷都後,他還在南郊修建了天地壇(

天壇

)和山川壇(

先農壇

)這兩個祭壇,並從那個時候開始呢,正式把他的封地定為了

京師

,稱號呢,也由當年明太祖定的“北平”改為了“北京”。

京師北京作為明朝首都期間,還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小插曲,那就是它曾有一段時間,由一個國家的

首都

,降為君主暫時辦公所用的

行在

,也稱為行都。用現代的話形容就是它被降級了,蹲班了。那是什麼時候呢? 它是在朱棣死後,

明仁宗

朱高熾

登基

即位的時候。這位爺一即位,就希望明朝的首都,是自己曾經生活過的,做太子時期,曾經做

監國

的時候的故地金陵,

南京

。於是乎呢就將京師北京改為了行在。後來一直到

明英宗

正統六年的時候,北京才又恢復名義上的京師地位,不再稱為行在了。

這個京師北京的稱呼呢,一直到了清兵入關,大清朝進駐北京城以後,也沒怎麼變,他還是沿用明朝時候的那個叫法,即把北京稱為

京師

好了,各位啊 今兒呢,咱就先暫時聊到這兒了,明兒,咱繼續聊。先這樣兒,拜拜了您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