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國畫藝術,簡約風格

本文乃作者江郎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中國畫的畫法,如線條造型、水墨寫意等等,形成了中國畫的一個顯著特徵:簡約,對於這種簡約風格,一般有兩種解釋:去粗取精和以一當十。我們覺得這兩種解釋其實是所有藝術的共同特徵和規律,不能說明中國畫的簡約風格的所以然。藝術是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是人對自然社會及人自身的認識的一種表現方式。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不可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客觀世界(

包括人自身

),甚至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它所反映的那一部分客觀世界。

顯然,以這種藝術的一般規律解釋中國畫的簡約,失之粗糙。有比較才能有鑑別,不妨再簡略作一下中西比較。羅梭的風景畫《

橡樹

》,以古老粗壯的橡樹為中心,樹下是廣袤大地和生生相息的農民、牲育,樹後是無限的天空。以一當十、去粗取精的藝術原則在雨中得到充分體現:幾個農民和耕

(菜

) 牛,代表了世世代代在土地上辛勤勞動的廣大農民、茂盛、粗壯的橡樹象徵法蘭西共和國的繁榮強大以及國家與農民(

大地

)的密切關係。畫中前景的橡樹、農民、耕牛都描繪得很細膩,甚至枝葉及牛形成的陰影都準確、鮮明地表現出來。

中國傳統文化,國畫藝術,簡約風格

橡樹

顯然,在實行去粗取精原則時,對所取之精華是要給以充分的表現的中國的文學、藝術一般也是這樣運用去粗取精原則的。臂如漢賦,對所要描繪的物件,不厭其繁地陳述、形容、誇張,所言之處給人以五彩繽紛、琳琅滿目之感。中國畫中的工筆界畫也有對錶現物件精細地描繪。水墨寫意則不然,畫中當作“

“取來,給以形象表現的景、物,也都缺少精細的描繪。山水畫中的人物大都寥寥數筆,略具人形而已。如戴進《

春山積翠圖

》、文徵明《

萬壑爭流圖

》、石濤《

淮楊潔秋圖

》等莫不如此。人物畫也是如此,逐步從重形向寫意發展,並不對所取之精華細心描繪。

中國傳統文化,國畫藝術,簡約風格

春山積翠圖

前面曾提到宋梁楷的《

潑墨仙人

》、《

李太白像

》以及石濤的《

南極老人

》,近代齊白石的《

搔背圖

》等等也都是寥寥數筆,連世所公認的眼睛為傳神之精都置之不顧與《

橡樹

》等西方寫實畫相比較,中國畫的簡約是很突出的,但並不突出在“

去粗取精

”上,也不突出在“

以一當十

”上後者實際上。是以其自身的典型性、代表性表現出人類的整體性來。《

橡樹

》以象徵的手法表現整個法國的農民和國家的關係,是以一當十。中國的山水、人物如

《潑墨仙人》、《李太白像》、《南極老人》

,並不代表哪一類人,與《

橡樹

》或《

馬拉之死

》等西方寫實畫比較,其典型性至少。並不突出可見應當從別的角度去看待中國畫的簡約。

中國傳統文化,國畫藝術,簡約風格

宋梁楷的《潑墨仙人》

無論去粗取精還是以一當十,都主要是針對客觀世界而言,中國畫的簡約,並不是出於繪畫自身的特徵或侷限,在反映客觀物件時不得不簡化的技術措施,簡約之後的形象或筆觸也不是要讓它以一當十,而是畫家有意為之,是純主觀的表現方式,中國文人作畫時,人人都這麼做,於是形成了共同的風格。簡約與藝術的簡化規律不同,它不是普遍的藝術創作的規律,而是中國文人的人格特徵在藝術中的表現。不僅西方不一定以簡約為風尚,就是中國的文學藝術也不一定都具有。簡約的風格,比如工筆花鳥畫就以細密為特色。如果一定要追問簡約有什麼目的,我們說,它與水墨畫的脫色大同小異,都是為了省略、減少一些客觀因素,從而突出表現主觀因素,即在畫面上讓情與景的統一的一般規律具體表現為情與理的統一,景降格為情、理的載體、媒介。

中國傳統文化,國畫藝術,簡約風格

李太白像

藝術是生活的反映,而表現是反映的主觀形式,藝術中的風格也應能在社會生活中找到根源。在中國,尚儉的作風古已有之。老子就說過:少則得,多則惑(

《道德經》二十二章)

孔老夫子曾就他最重視的禮說道:禮,與其奢也,寧儉(《

論語八佾

》),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 《

論語雍也

》孔子的弟子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得到孔子的高度讚揚。《

周易繫辭上

》中說:簡則易從《

樂記

》中也提出:大樂必易、大禮必簡。這些為帝王出謀劃策的文人提出簡約作為生活基本原則的目的,是想透過簡約的行為原則,達到簡而不繁,以一馭多,天下大治的政治局面。因為事理簡才易明、禮簡才易行。老子的意思更清楚:要求少才容易得到、多了就連自已也糊塗了,不知要什麼好了。

中國傳統文化,國畫藝術,簡約風格

南極老人

舂秋戰國時期,中華民族剛剛從氏族社會進入文明社會。不久,屬於有了維持生命以外的剩餘的社會財富,但並不十分豐富的歷史發展階段、奴隸主貴族為了滿足自己窮奢極欲的願望,頻繁發動戰爭,搶掠財富、土地,奴隸。日子剛剛好過些,人們就為了那可憐的多餘財富,更加殘酷、野蠻地自相殘殺。與其如此,不如還退問到簡樸粗陋的原始生活中去,老莊的道家就是以此為基本思想,提出“

”的行為準則的。老子、孔子生活的時代文人還不多,他們還不具備相對的獨立自主,只能以個人的先知、先覺勸喻那些奴隸主、貴族直至皇帝。奴隸主們並不喜歡簡約,否則,孔子、老子也就沒有必要提倡了。

中國傳統文化,國畫藝術,簡約風格

舂秋戰國時期

彼時文人情趣也還沒有佔領美術陣地,美術作品中所反映的基本t。是奴隸主貴族們的趣味風格。所以,那時的美術作品並不簡約。原始氏族社會的巖畫、彩陶也不應視為簡約。因為風格是成熟的標誌,而原始初民並不是有意地追求這種風格、而是尚未掌握細緻、豐滿刻畫描繪物件的手段。原始初民的美術作品應該稱其為樸素、稚拙。後來的文人們中有些人有意地模仿老祖宗的畫法,簡陋粗放地作畫,以古拙自詡,才是真正的簡約。

參考資料《中國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