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死囚問斬時,為何必須要在午時三刻?原因讓人不寒而慄!

“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中午,向來都是非常熱的時候。而在中國古代,午時三刻,更是一個特殊的時間,因為這是一個斬首的好時候。在一些古裝的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某某人犯了大罪,於是官老爺一拍案,喝道:“拖出去,午時三刻斬首示眾!”通常的情況是,罪犯已被擺好位置,監斬的官員正襟危坐,劊子手在旁擦一下大砍刀。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古代要在午時三刻斬首犯人?背後究竟有什麼秘密?

古代的死囚問斬時,為何必須要在午時三刻?原因讓人不寒而慄!

一、午時三刻的由來

首先來介紹為何放在午時三刻,古代劃分時間,並不是按我們現在的時針分針和秒針計算的,而是分為十二個時辰,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而一個時辰又分8刻,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5分鐘。當然,時辰和刻,與現在的時間換算,其中會有些許誤差,不過,我們大概可以估摸,古時的午時三刻,當於我們現在的十一點四十五分左右,是一天之中溫度非常高天氣非常炎熱的時刻。

古代的死囚問斬時,為何必須要在午時三刻?原因讓人不寒而慄!

二、午時三刻陽氣最重

“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這是一天中太陽最高的時刻,地面上物體的陰影也最短。古人信奉鬼神古老的陰陽之說,在他們看來,這是一天中“陽氣”最盛時刻,而斬首為“陰事”,選擇在這個時刻執刑,正好以陽氣剋制陰氣,可以使得罪犯鬼魂煙消雲散,至少可以抑制其陰氣,使得被殺之人即使變成鬼魂也無法來報仇。

不過,因為午時三刻斬首連鬼也做不成,實在太過悲慘,所以一般在這個時候行刑的都是十惡不赦的大惡人。相當於不僅奪走他的命,還要奪走他做鬼的權利。其實在平常祭祀中,也是萬萬不敢在這個時候宰殺牲畜的。畢竟,不僅要人家的命,還讓人家魂飛魄散,實在太不符合人道主義了,雖然是牲畜,但也不能如此殘忍呀。而且,這本就是對神明進行的祭祀,讓神明看見如此殘忍的一幕,自然也是不太妥當的。

古代的死囚問斬時,為何必須要在午時三刻?原因讓人不寒而慄!

三、減少犯人痛苦

其實,將斬首的時間選在午時三刻,除了前面那個比較殘忍的原因外,還有一個稍微人道主義的原因,那就是減輕犯人的痛苦。眾所周知,“午時三刻”處於中午,是一天中溫度最高的時候,在此時太陽又曬的人頭暈目眩昏昏沉沉,人的精力最為蕭索,被處於“伏枕”的邊緣,所以此刻處決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這種情況下砍頭,也許痛苦會減少很多。當時還有另一種說法,因為囚犯大多大早上就被押送到刑場,在途中不給水喝不給吃的,然後到了刑場之後,還要跪著等行刑的時刻到來,這一般是很辛苦的,跪了差不多個把小時就會疲倦了,再加上之前都沒吃過飯,肯定疲憊不堪神志不清,不至於在刑場上還精力充沛,也省去了諸多麻煩。一刀結果,給個痛快,自然免去了犯人的諸多痛苦,也算是比較人道的做法了。這樣看來,選擇這樣的時間來處決犯人,有體諒犯人的考慮。

四、午時三刻行刑實則很少

可能是受影視劇的誤導,所以讓我們覺得犯人都是午時三刻行刑的。實則不然,古代在午時三刻斬首的犯人很少。除了明朝有記載,犯人在午時三刻行刑,其他朝代都是沒有明確記載的。事實上,後面的朝代大都沿用董仲舒提出來的“慶賞為春夏,罰刑為秋冬”理論。除非犯人罪大惡極,須馬上處以死刑。在古人看來,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秋冬是萬物蟄伏的季節,選在秋季問斬,比較符合自然規律。

古代的死囚問斬時,為何必須要在午時三刻?原因讓人不寒而慄!

不過,在如今的科學法治社會里,自然不提倡古人封建迷信又殘忍的做法。所以,對於古的“秋後問斬”等只是瞭解下。話雖如此,古代和現代的法治思維還是一致的,那就是有罪必究違反法律的必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無論古今中外,只有人人守法,才能構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