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詭事—午門幽魂

有一句話讀者們一定耳聽能詳,那就是“推出午門斬首”。而這個斬首的位置正是我們現在的北京菜市口。自1644年,大清朝順治爺“定鼎燕京”,君臨天下,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就成了京城法場。都說有人死亡的地方陰氣會比較重,所以選擇了菜市口作為了“行刑聚集地”。一來利用震懾陰氣,二來警示世人。今天我們不講靈異,只說說菜市口砍頭的事情。

身邊詭事—午門幽魂

首先我們給大家說一個事,說是午門斬首,實際上是以訛傳訛,斬首從來不在午門舉行。說起午門,是大臣觸犯了皇帝的尊嚴,便以“逆鱗”之罪,被綁出午門前御道東側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是象徵性責打,後來發展到打人致死。所以民間有“推出午門斬首“之言流傳。而真正斬首的地方是宣武門,宣武門它是老北京內城的西門,與東邊的崇文門東西相望。宣武門在城西,西方屬金,金主死,也被看成是“枯福”之門,俗稱“死門”,是平常送葬出殯常出的門,也是官府殺人時途經到菜市必走之門。所以,早年間,北京人也把宣武門叫做鬼門關。城門箭樓的西側,還立了一塊石碑,上刻“後悔遲”三個大字。

身邊詭事—午門幽魂

行刑地的菜市口。在今天北京城的鐵門衚衕南口稍偏向西南的馬路上。刑犯每年秋,交大理寺、都察院、刑部與九卿共同對犯人會審,冬至前處斬,這叫“秋決”或“出大差”。

處斬前夜,獄吏要對犯人說:“您大喜啦,官司今天完啦!”獄吏同時還給犯人送“辭陽飯”:醬肘子一包,大餅一斤。行刑當日,行刑的儀仗前有破鑼開道。衙役在犯人兩側,監斬官壓陣。

身邊詭事—午門幽魂

宣武門外大街路東有一“破碗居”。“破碗居”把烈性白酒與黃酒相摻,酒力倍增。囚車過“破碗居”,犯人可要求停車吃酒。一碗下去,腳步已是踉蹌。押解的兵卒隨即將空碗摔得粉碎。

最後,隊伍一直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囚犯由東往西排好,被執行的死囚要向東而跪。那位要問了:為什麼向東不向西,不是說人死了,要上西天嗎?其實,這裡也有說法兒,上西天,那是好人,有造化,或者與佛有緣的主兒!您犯的是掉腦袋的罪過兒,被砍頭是罪有應得,甭打算去西方淨土,只能臉兒朝東。另外,法場東邊兒有虎坊橋,死囚面向東,意味著落入虎口。劊子手手執鬼頭刀也依次排列也一次就緒。

身邊詭事—午門幽魂

劊子手處決砍頭的行話叫“出紅差”,為什麼叫“紅差”?說法兒有三:一是說砍頭斬首之時血灑黃土,血為紅色;二是說劊子手一身粗麻赤紅行頭,頭裹紅巾,懷抱鬼頭刀,刀無鞘,刃不見天,用赤紅的蒙刀布罩著;三是說囚犯驗明正身後,當場紅筆勾魂。

而這時監斬官也要步入監斬大棚,還要特地戴上一副茶色墨鏡,表示不忍視刑。全部準備得當後,待午時三刻一到,監斬官是用硃筆在處決罪犯的名字上打個對勾。(這裡多說一句 “午時”指現在的11點到13點,這時間正是古時的正午,按照陰陽學家的說法,此時陽氣最盛,在這個時候開刀問斬,“連鬼都不得做”)

身邊詭事—午門幽魂

這時劊子手領命,有人託上紅托盤,上有三大白瓷盅,分別是酒、水、茶。按照規矩,一般是先含一盅水,清水漱口,吐了,再幹那盅酒。不過酒是含在嘴裡,不喝,“噗”的一口,噴在刀刃上,讓刀喝酒。因為殺人刀面上會沾上粘稠的血液,血一旦滲入刀內很難去掉,而且造成刀具生鏽,用酒洗刀,是防止血粘在刀上。最後,那盅茶是要喝的,喝了以後,剩下的就是“咔嚓”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