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大家之家董事長林慶財淺析木雕藝術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大家之家董事長林慶財指出,今天木雕藝術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要不斷髮展和創新,突破傳統裝飾的侷限,追求從造型到意識,從設計到風格的創新,從構思到理念的新穎,從而努力體現雕藝的鮮明特色,從內涵上拓展雕刻品的藝術美。

林慶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大家之家董事長林慶財淺析木雕藝術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大家之家董事長林慶財

人物名片:

林慶財

,從雕刻傳統圖案入手,2006年被評為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歷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木雕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優秀工藝美術作品評選活動評委、

北京

明清傢俱協會副主任、北京福建木業傢俱商會理事長、北京福建總商會副會長、江蘇省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技術研究員、福建省古典傢俱協會名譽會長、福建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莆田

大家之家

古典傢俱有限公司總

設計師

及董事長。

木雕藝術

,在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自人類文明誕生起,雕藝始終伴隨著歷史前進的步伐,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斷改變和完善,逐漸走向成熟。經過多少年來雕藝者大膽構思,展開想象,苦心鑽研,用傳統、

現代

和經濟作引導,不斷更新、演變,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藝術風格,使雕刻藝術更加五彩斑斕。

雕藝與社會,它們是互相互隨、相輔相成的雙向構築關係,要促進現代社會的健康發展,提高文化素質和審美趣味,應該接受雕刻藝術美學觀,應該對雕藝的發展和繁榮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創造有利的環境。

雕刻藝術的產生和其它行業一樣經歷了一個曲折起伏的漫長髮展過程。唐宋時代奠定基礎,明清時代出現全盛時期,民國初發展緩慢;到了建國後,雕刻的藝術才真正走了發展的軌道。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昌盛帶來了藝術的繁榮。雕刻廠規模之大,創作的數量之多,質量之高,風格流派之廣都是以往任何時代無法比擬的。

縱觀雕刻歷史,無可非議的是,雕刻是一條倡導人類文明史的路線,始終是人類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對於人類文化發展的這塊土壤而言,它又是充當“名花貴草”的角色,令人讚歎不已。

現代社會,要求的是不斷創新,這就需要雕刻家們以其聰明才智和靈巧的雙手,不斷創造求新藝術。這樣,必須從歷史、民間典故及神話傳說為題材,又要同各種方法相結合,從現代藝術中吸取有益的東西。

如木雕作品《蘇武牧羊》和《九龍觀音》就是從歷史、民間典故及神話傳說為題材。不但如此,同時還要求在刀法上外柔內剛,奔放有度,闊略佳神,以達到能鮮明、準確地表現人和人物的心理。此兩作品創作之源泉,源於人體解剖學、透視學、色彩學、結構學上學到的人物造像理念,加上傳統美學的薰陶,在某些形象加以塑造和誇張,瞭解如何捕捉那些坐姿的靜態美,和那漂浮飛躍的動態美。造型採用結構原理,強調整體的厚實感。表現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剛柔並濟之意境。創作這-作品,源於對歷史人物的深刻了解,並引起情感共鳴。

林慶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大家之家董事長林慶財淺析木雕藝術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慶財木雕作品——《蘇武牧羊》,該作品曾獲第二屆中國國際禮品展覽會(工藝類)金獎

“蘇武牧羊” 這一故事有口皆碑,廣為流傳。在漢朝,蘇武是一位著名的外交使節,為了溝通與匈奴關係,友好相處。他冒著風雪出使匈奴,被遭扣押。但他並不失望,心中始終有一股不屈的愛國信念,朝思暮想,盼望出色完成使命,早日歸漢。蘇武感人的事蹟,高尚的氣節,激發了創作的動機。而這一人物曾有許多藝術家為之雕塑,為了有別於很多流派的創作,醞釀良久,終於悟出獨具特色的手法表現人物,就是以新的刀法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

所謂新的刀法就是自然造型和塊面造型相結合,採用寫意手法,巧妙地、細緻地、自然地表現出來,達到完美境界。同時要依據木頭的自然造型,整體上把握。用刀有角度有力度,顯示出塊面形狀,從而勾勒出人物的雛形,在此上精心細雕人物每一部分達到渾然一體,把人物的精神狀態和內心世界逼真表現出來,惟妙惟肖,給人以朦朧美和自然美。藝術作品的形式感來自對客觀物質的概括,這就要準確的把握物件的特徵,善於提煉加工,使形象更簡練,更明確,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動擊力和藝術感染力。

經過以上認識,為突出蘇武的形象,整體上創設了蒼茫的意境,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引起人們的豐富聯想,產生一種朦朧美。那細膩均勻的工筆,清晰分明的線條,和諧完美融合在一起,活雕出一位苦盼歸漢的愛國使者:在茫茫風雪中,連小羊羔都鑽進了他的長袍下,但他不畏嚴寒,那雙期待迴歸的眼神一直盯著漢都,那麼專注,信念那麼堅定。整體造型活靈活現,體現出一種自然之美。那麼朦朧的背景與人物形象交相輝映,互相襯托,收到相得益彰之效,更臻藝術之氣氛。

《九龍觀音》這一作品採用寫實手法,依勢造型,神奇巧妙,用刀簡練,人物形態栩栩如生,生動逼真表現出來。這一尊佛像在五官和軀體的比例上,均十分勻稱,符合人體解剖學的美感,佛像的姿態予人以自在而又安祥的氣質。遠觀之,有結構之美,成三角形或圓弧造型,從其情態中便可輕易讀出那或剛或柔的韻致;其就雕像色彩而言,大多采用自身色相的變化來表現立體感和質感,有調和之美,更體現出一種典雅之美。

林慶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大家之家董事長林慶財淺析木雕藝術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慶財木雕作品——《九龍觀音》,該作品曾獲第五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

從創造作品理念來談,木雕藝術採取嚴格的理性構成法則,換言之,展示出的作品雖然有形態之別,但整體創作的理念和風格是一致的,一脈相承的。木雕藝術中構思的卓越和簡練、色彩的明淨、象徵性和變形的和諧、裝飾感和平面趣味的別緻,是獨具特色的,所有這些都散發出雕刻藝術撓人心絃的神奇魅力。

從創造作品意圖來說,雕刻的意圖要簡潔明瞭,木雕的手法需粗細有致;細要細得有重點,點到為止;粗要粗得有襯托、烘托主題。羅丹曾經說過:“藝術的整個美,來自思想、來自意圖、來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啟發的思想和意圖。”要擺脫傳統木雕的束縛,突破創作上的陳規俗套,又要敢於借鑑現代雕塑的新潮,追求含蓄和朦朧美,給人以聯想的餘地。

從創造作品風格來看,既要保持傳統又要創新特色,運用各種技巧和方法來創造傳統題材的手法,表現出自然典雅的雕刻藝術美。雕藝是歷史文明的源泉,為了尋根,必須把佛象的精神發揮出來,使之能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之成為美的化身。為了達到這種境界,必須長期潛心研究各種各流派雕刻的風格,吸取其精華,又採納名家畫派的審美觀點,融合個人的見解,日積月累,達到質的飛躍,獨創出個人風格。

林慶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大家之家董事長林慶財淺析木雕藝術

著名文物鑑賞家、收藏家王世襄老人(左)收藏林慶財大師(右)的作品並與之親切交流

顯然,藝術的精深來源於不斷探索與創新,建立廣博的基礎上,以及個人見識深淺。藝術創作來源於藝術家個人對生活、愛好、個人經歷等諸因素的體驗。總之對於雕刻家而言,能儘可能吸取豐富的各種文學藝術,提高個人涵養,就能不斷充實自己的創作源泉,從而形成自己的製作風格。

從這兩尊作品可以看出,其藝術深受傳統、民間和社會的影響。歷史上每位偉大的藝術家都是先接受時代和傳統的制約的,傳統和創新是融合在一起而加以吸收變化的。藝術的獨特風格的產生,在於時代性、社會性的影響,在於藝術家天賦,在於他所處時代以及社會傳統的制約取得平衡之後,才能得到發揮極限。雕刻藝術反映社會生活一部分,自然不能逃脫於人類文化。歷史所傳下來的豐富文化遺產,才會突出民族文化的價值與優越,有了本身獨特的創造精神,中華民族的工藝美術,才能得到世界工藝界的關注和認可,才能在濃厚文化背景下發出工藝美術的光芒,才能促進社會前進。

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全球化,勢必把異彩紛呈的雕藝帶向世界,走向未來,勢必給雕刻行業注入新的活力,開拓更廣闊的空間。總而言之,今天木雕藝術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要不斷髮展和創新,突破傳統裝飾的侷限,追求從造型到意識,從設計到風格的創新,從構思到理念的新穎,從而努力體現雕藝的鮮明特色,從內涵上拓展雕刻品的藝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