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紫貝與古代紫貝文化

歷史上,崖州(今三亞市)紫貝曾被視為“海外珍物”和“天南貢品”,並一度成為周代前的稀珍古代貝幣。秦漢後,崖州紫貝依然是地位和財富的象徵,並與中國古代紫貝文化緊密地聯絡一起。海中之螺貝雖有多種,但古往今來視為最珍貴者為紫貝。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崖州紫貝與古代紫貝文化。

崖州紫貝與古代紫貝文化

宋代《兩漢博聞》記:“紫貝”,“古以為貨(幣)也”。《嶺表錄異》雲:“紫貝,即蚜螺。儋振夷俚採以為貨。”“儋振”,即指海南島上的古儋州、古振州(今三亞市)。《本草綱目》在“集解”中說:“紫貝出東、南海中…南夷採以為貨幣”;“貝類極多,古人以為寶貨,而紫貝為貴。”“貨”,一指作為貨物,一指作為貨幣。秦代以前,中原以貝為幣。貝幣最初用於賞賜,後來廣及民間。貝幣包括有海貝、骨貝、石貝、金屬貝多種。海貝在遠古時代,因產地遠距內陸腹地,更顯得來之不易和珍貴。海南島上所產的紫貝,以其珍稀著稱,成為了當時最為昂貴的古代貨幣。

《廣州志》曰:“凡貝有八,紫貝最美。”《漢書》載,漢文帝前的秦代,南粵王獻“紫貝五百”。《漢書·兩粵傳》亦載,南越王趙佗在向漢文帝開列的貢品名單中,紫貝列其中,一次就進獻五百枚。而漢代以前,紫貝一直是外國的朝貢珍品。許多記載表明,在貝幣時期,海南振州(今三亞市)大海中所出產的紫貝,就已視為海外奇珍及充當最貴重的貨幣代品。錢幣通行後,崖州紫貝一直是“天南貢品”,成為皇家珍品和中原豪宅的藏品,是權力地位和財富的象徵。

貨幣,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到商品生產階段的產物,中國古代貨幣,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貨幣之一。周代,金、錢、布、帛,都曾作過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參與經濟活動,但最多使用的還是貝幣。在金文中,記錄最多的,貝幣為其一。《爾雅翼》雲:“古者貨貝而寶龜”。

漢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龜貝,即是龜殼和貝殼的合稱,是周朝流通的實物貨幣。至秦始皇統一貨幣,周朝及先秦時期常用的貨幣主要有實物貨幣、稱量貨幣和鑄造幣。實物貨幣中以牧畜、布帛、珠玉、皮毛和海貝為主,而海貝最為通行。海貝分品次,紫貝為最珍貴,亦即最具“含金量”,多為皇家貴族珍藏。

經近代考古挖掘發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中,就有以金銀包飾的“包金貝”、“塞金貝”等貴金貝幣,均為紫貝。這些紫貝包金貝幣,據說就有來自三亞歷史上的古崖州。“秦廢貝而行錢”,中國金屬貨幣最初形式仍然為仿製海貝的青銅貝。秦始皇統一貨幣後,雖然以海貝為主的實物貨幣退出了流通領域,但紫貝仍然以其如玉溫潤、天然華彩的品質,成為高貴和富麗的象徵。

崖州紫貝與古代紫貝文化

崖州紫貝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紫貝登入中國醫藥寶殿後,名稱也有了變化。在《南州異物志》稱“文貝”,《本草綱目》稱“研螺”,《中國醫學大辭典》稱“紫貝齒”。紫貝主要分佈在海南島、西沙群島及福建、臺灣等地,而以崖州所產最為珍貴。其具有清熱、平肝、安神、明目等醫藥功效,歷代皇家宮廷御藥之一。

《南國異物志》雲:“文貝甚大,質白文紫,天姿自然,不假外飾而光彩煥爛。”古代中原,由於紫貝的珍稀,加上其色澤鮮麗,紋彩如釉,被視為只有神仙才能享用的珍寶。《西遊記》中有一章回,寫孫悟空訪仙學道,在師父居住的洞天中,孫悟空所見到的仙景是:“一層層深閣瓊樓,一進進珠宮貝闕,說不盡那靜室幽居,直至瑤臺。”這裡的珠宮貝闕,指的就是用珍珠、紫貝裝飾的宮殿。

在上古神話中,河神、海神居住的地方也都是用紫貝裝飾的,如屈原在《九歌》中,描繪九河之神河伯住的地方是:魚鱗蓋的屋頂,龍紋飾的廳堂,紫貝搭的門樓,珍珠鑲嵌的殿房;描繪湘夫人的住處是築室水中,“壁兮紫壇”,即用香草為壁,用紫貝壘基。此後,“紫貝闕”便用作指代麗宮華堂,頻頻出現在歷代詩人歌詠詞賦之中,如“傳聞紫貝閥,蘑荔充帷慢”;“朱宮紫貝闕,冠佩儼以珍”;“魚鱗屋兮仙堂,紫貝闕兮朱宮”等。

漢武帝開疆海南後,在海南島上最初所設定的郡縣中,有不少是以海產珍寶命名的,其中之一就是“紫貝縣”。有史記載,玳瑕、珍珠及紫貝,正是漢武帝開疆海南的誘因之一。漢代後,隨著海南的開疆和貿易的發展,崖州盛產的紫貝便源源輸入中原,元代詩人筆下的“明珠紫貝輸南船”,寫的就是這種貿易的繁榮。

崖州紫貝,在中國古代貝幣視為珍寶,在皇室貢品中視為珍品,在民間中視為珍奇,在文學藝術中視為珍聞。在中國紫貝文化琳琅藝苑中,崖州紫貝獨秀一葩。大家之前瞭解崖州紫貝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