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的蒼茫:崔振寬的鐵線皴對宋畫的啟用

一千年的蒼茫:崔振寬的鐵線皴對宋畫的啟用(節選)

文 / 夏可君

幾乎難以想象,在當代水墨繪畫中,還會出現如此蒼勁有力的線條。在與黃賓虹內在持久的對話之後,崔老已經是進入了藝術史中的畫家,也是可以進入藝術史的畫家。這些新的筆墨線條,其焦墨線條較之前的短線,更為綿長,更為荒寒,有一股鐵寒的氣息,而這正是宋畫的氣息;要麼是因為畫家的筆力所指,要麼是時間加給顏料的魅力,這種鐵寒的氣息讓我們看到了筆墨的高古,而這就是宋代的線描氣息。

一千年的蒼茫:崔振寬的鐵線皴對宋畫的啟用

點 · 線和樹之一(區域性)

比如我們看范寬《雪景寒林圖》上的線條,就是微妙回望宋代的原作,因為時間久遠,筆力剛健,顏色與線條几乎被吃進了畫面材質本身,如同彈奏古琴最高境界:入木三分,沉厚無比。我們在崔老作品上再次看到了鐵線描一般的內力,看到了線條曠古的偉力。

我試圖把如此的鐵線,蒼辣勁挺的線條,稱之為一種新的“鐵線皴”的形成,與之前的作品相比,其造型更為堅實,形體順物而生長。這種順著自然物而生長的線條筆觸,具有自然的“擬似性”,也就具有了自然的活力,實屬罕見,如此自然的綿長,如此富有生命力;岩石的體感與線條的生長,相互之間在生髮。崔先生幾十年的書寫,獲得了“屋漏痕”一般的線條質感,但這是獨有的“鐵線描”或“鐵線皴”。此沉厚蒼勁的鐵線,其漆黑的質感似乎來自北方大地的元素,也是面對現代性黑色虛無的一種克服,其中有著時間性的銘刻。因此,皴法的再次復活,可謂是 21 世紀罕見的生命力的見證。

一千年的蒼茫:崔振寬的鐵線皴對宋畫的啟用

山外山之六(區域性)

20 世紀,幾乎很少有人對皴法有所貢獻,除了黃賓虹晚年的塗寫黑線及傅抱石的“抱石皴”。21 世紀,我們看到了崔振寬先生的“鐵線皴”,也再次驗證了現代歷史中一個連綿的譜系,即劉驍純先生所言的“黃賓虹課題”,如同黃賓虹作為中國現代性繪畫的起點,如何保持筆墨還能夠有所拓展?我們在崔振寬先生這裡看到了筆墨如何向著自然深入時,再次獲得帶有抽象性的線條,但又不陷入抽象,這是崔先生對於西方波洛克滴灑行動的迴應,儘管從滴灑的抽象畫上看到線條旋轉疊加的力量,但中國筆墨線條的美感與人文氣息是西方的線條所不具備的。

這也是崔振寬先生筆墨線條的雙重轉換:一方面接續黃賓虹把線條向著黑色的密度,向著筆墨的個體生命表現力還原;另一方面也是接續西方的抽象性線條,但並不走向純粹抽象,而是再次回到自然的生長性,回到自然元素性的綿延力量。在華山背面第一次看到的自然肌理,在畫家手上再次復活,獲得新的書寫痕跡,這是書寫與自然的再次結合。

一千年的蒼茫:崔振寬的鐵線皴對宋畫的啟用

景觀之三(區域性)

藝術家簡介

崔振寬

,1935 年生於西安,陝西長安人,國家一級美術師。1960 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現為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美術家協會顧問、陝西國畫院畫家、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一千年的蒼茫:崔振寬的鐵線皴對宋畫的啟用

畫家崔振寬

多幅作品入選第六、第八、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百年中國畫展,首屆和第二屆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獲藝術獎),中國當代藝術歐洲巡迴展,向祖國彙報——新中國美術 60 年展、中國美術 60 年·紀念改革開放 30 年中國藝術大展,聯合國世界公務員日中國藝術大展等。1994 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2002 年先後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成都現代藝術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氣象蒼莽——崔振寬山水藝術巡迴展。2005 年舉辦從藝五十年——崔振寬山水藝術回顧展。2010 年在杭州舉辦水墨長安——崔振寬 2010 新作展。2015 年、2016 年分別在中國美術館和西安崔振寬美術館舉辦蒼山無言——崔振寬畫展。2005 年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對其藝術成就進行了專題報道。2007 年獲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造型藝術獎提名獎。

出版有不同版本的《崔振寬畫集》多種,數十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等學術機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