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經典傳統傢俱,這5種常見的椅子型別,你知道幾種?

很多人都喜歡經典傳統傢俱,那關於經典傳統傢俱,常見的椅子型別,你知道幾種?如果你還不太瞭解,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1.燈掛椅

面略窄而靠背高的椅子有專稱——“燈掛椅”。明、清之際,椅類傢俱大約分成四類: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圖中的靠背椅搭腦以形似南方制燈架而得名。

關於經典傳統傢俱,這5種常見的椅子型別,你知道幾種?

2.圈椅

圈椅有多少種榫卯結構,要視交椅、圈椅的造型來定。最為講究的是圈椅羅圈用楔釘榫接合,下裙板條角接合(嵌夾式),椅子前足和後足穿過椅盤的榫卯結構等。

3.交椅

到宋代時,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腳坐具已普及民間。壼門結構已被框架結構所代替,傢俱腿形斷面多呈圓形或方形,構件之間大量採用格角榫、閉口不貫通榫等榫卯接合。

關於經典傳統傢俱,這5種常見的椅子型別,你知道幾種?

櫃、桌等較大的平面構件,常採用攢邊的做法,即將薄心板貫以穿帶嵌入四邊邊框中,四角用格角榫攢起來,不僅可降低木材收縮對傢俱的影響,而且還有很好的裝飾作用。

在宋代,交椅是高檔傢俱,是高階官員上朝前休息時所用的椅式。

摺疊式的功能除了對交椅結構有嚴格的要求,還要在各榫卯接合處用金屬片包裹加固,才能有較好的承重力。

關於經典傳統傢俱,這5種常見的椅子型別,你知道幾種?

4.玫瑰椅

玫瑰椅的名稱由來尚無考證。南方人稱之為“文椅”,可能是因為文人喜歡使用而得名。玫瑰椅較為輕便,靠背不擋視線,但其搭腦正當人背部,適合坐以寫作而不宜靠坐休息。

此椅用紫檀木製作,靠背、搭腦及扶手採用菸袋鍋式榫卯結構。背板中間一變體“壽”字,四周環繞螭紋,皆為透雕,兩側的扶手框內則為曲邊券形牙子,座面的兩邊抹頭及後大邊上裝飾卡子花,椅面板下,三面皆有券口牙子,為明式傢俱的基本形式。

關於經典傳統傢俱,這5種常見的椅子型別,你知道幾種?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幅清宮舊藏宋人的《羅漢圖》。在這幅刻畫細緻入微的畫中,一位羅漢盤腿坐於玫瑰椅(折背樣)上。椅子各部件以方材製成,木紋畢現。

椅背甚低,截面為扁方形的扶手距座屜的高度僅約為坐高的1/3,摺合成今天的尺寸為16釐米左右。南宋佚名《商山四皓會昌九老圖》、北宋張先《十詠圖》中的玫瑰椅也是如此“短其倚衡”。

如此看來,這一設計主要不是為了倚靠,而是為保持“恭敬之儀”。以方截面材型為主,扶手出頭,腿間設橫棖,座屜下置捲雲紋牙板。前面管腳棖處有三朵雲頭紋開光,下設捲雲紋牙板。

椅子上鋪設飾有精美花紋的椅披。結構完善,其造型風格頗具現代感,推測材質為雞翅木,椅座為藤面,無壓條,為活裝軟屜。

關於經典傳統傢俱,這5種常見的椅子型別,你知道幾種?

5.方凳與繡墩

明代的黃花梨無束腰裹腿羅鍋棖加矮方凳,羅鍋棖高出四足的表面,彷彿是用柔軟的物體纏裹而成,匠師稱之曰“裹腿做”。

它從竹製傢俱得到啟發,繼而運用到硬木傢俱中來。為了和棖子呼應,凳面邊框也同樣纏裹著四足,但立面的兩個“混面”並非一木製成,而是用兩層木材重疊而成,術語稱之為“垛邊”。這樣做可以達到統一外形、省料及避免過於笨重的目的。

坐墩也叫“繡墩”,由於它上面多覆蓋一方絲繡坐墊而得名。坐墩的開光來自古代藤墩用藤條盤圈成型的壤壁。

關於經典傳統傢俱,這5種常見的椅子型別,你知道幾種?

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一尊精美的清代紫檀五開光坐墩。坐墩直徑28釐米,高52釐米,仍保留著木腔鼓的痕跡。腔壁有五個略具海棠式的開光,上下各有弦紋及釘紋一道,象徵著繃在鼓面的皮革邊緣和釘皮革的鉚釘,這些都是明及清前期坐墩常有的特徵。

坐墩線條簡練、抽象、飽滿而富有張力,充分運用了點、線、面相結合的裝飾手法,與整體木腔鼓敦厚朴實的造型渾然一體,體現了古代工匠的審美情趣。

以上就是關於經典傳統傢俱,常見的椅子5種類型了,看完了上面的內容,你瞭解了嗎?希望對在選傢俱的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