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字是古代藏書文化的源頭,“傳”字是其的綿延不斷的保障

在古代,書籍是記錄學術成果和思想的主要載體,文人學者們都會進行藏書活動以滿足學術研究的需要,政府及書院也會收藏大量書籍用於思想教化或者教學活動,因此“藏”是古代藏書文化的源頭。

同時,藏書家也注重藏書的傳承,書籍來之不易,除非一些不可避免的天災人禍導致書籍遺失,大部分書籍都會得以流傳,保守者選擇建立藏書樓定下規約流傳於子孫後代,開明者選擇將書籍贈予友人、捐獻給國家、開放共享於社會公眾,這些方式都保證了書籍的流傳。

其中,清代私人藏書樓整體上以私有性為主,藏書用於自讀,因此缺乏完備的管理制度,但是仍然有一些主張開放流通的藏書家代表,對藏書樓進行建設、利用,制定了利於流通利用書籍的開放管理制度,比如張金吾的愛日精廬、黃澄量的五桂樓、吳引孫兄弟建立的測海樓等。

“藏”字是古代藏書文化的源頭,“傳”字是其的綿延不斷的保障

藉書園書目

藉書園是乾嘉時期著名藏書家周永年與好友桂馥等人建立的藏書場所。周永年童年時期向人借書屢屢遭到拒絕,因此他在藏書過程中更加致力於書籍的開放流通,他在曹溶儒藏思想的基礎上,借鑑道、釋兩教藏書方法進一步完善,提出儒藏說,倡議海內學者共同肩負起書籍流傳的重任,達到書籍永不流失,天下萬世共讀的美好願景。

桂馥亦有同樣的藏書理念,因此兩人合作建立了藉書園,除了將兩家所藏書籍捐獻出來,還透過各種途徑進行資金籌措,搜尋書籍,將藉書園規模進一步擴大,最終達到藏書十萬餘卷。

為了更好的宣傳建立藉書園的目的和思想,更方便進行對外借閱,周永年等人編寫了《藉書園書目》,在書目開篇章學誠所寫敘中,可以瞭解到,周永年認為只有彙集更多的書籍,學者利用更多的學術資源,才能學明其中的道理。

因此他花費數十年光陰,想盡各種方法蒐集書籍,並制定“儒藏條約三則”,號召有共同志向的藏書家開放自家藏書,共同出資成立購書基金,又呼籲縣長、族長等人帶頭作為,起到模範表率作用。

雖然藉書園最後沒能維持下去,受到各方面原因不復存在,但周、桂等人一直在做著各種嘗試和努力,旨在建立一種社會共建藏書、共讀藏書的模式,這種思想在當時的藏書界是一種全新的開放與實踐的探索,受此思想影響,藏書流通也不僅停留在藏書家互抄互借的層面,而是達到私人藏書化私為公的新高度。

“藏”字是古代藏書文化的源頭,“傳”字是其的綿延不斷的保障

守先閣藏書

守先閣是清代著名藏書家陸心源的藏書場所,陸心源畢生藏書主要存放於三處場所:皕宋樓、十萬卷樓和守先閣。其中守先閣藏書在三樓中規模最大,並且最特別之處是守先閣面向公眾開放藏書,陸心源認為世人應該透過讀書提升自身學識來守住先人之道,因此該樓取名為守先閣。

守先閣開放藏書並不是流於表面形式的簡單開放,而是採取了具體措施去推行這一制度,陸心源首先向當地政府申請立案,藉助政府渠道公開表明守先閣書籍對外開放,其次他還在藏書上蓋有特殊印章,表明書籍已申請立案歸公不得盜取販賣,此舉申明瞭藏書的公有性,同時也是在告知借閱者本閣的開放制度以期大家共同去遵守這一制度。

守先閣藏書除了公有特點外,其藏書內容也是迎合了開放之舉,在具體的藏書種類以及範圍上來看,包含經史子集以及自然科學等多領域多門類書籍,滿足了不同社會學子的差異性需求。

陸氏守先閣藏書開放之舉不僅直接造福廣大學子,而且這種理念在當時當地得到了社會的一致讚譽,在藏書界樹立了榜樣,推動了湖州地區乃至江浙一帶私家藏書公共化的發展。

“藏”字是古代藏書文化的源頭,“傳”字是其的綿延不斷的保障

共讀樓條規

共讀樓是清末藏書家國英建立的私人藏書樓。國英少時家境貧寒,無書可讀,這種經歷堅定了他致力於藏書和社會文教事業的決心,他曾言建立共讀樓是為貧寒學子提供讀書場所,創造讀書條件。在這種藏書觀念的指引下,國英以一己之力蒐購書籍兩萬餘卷貯於共讀樓,種類頗豐、規模頗巨。

共讀樓在建築設計上同樣體現著開放借閱的思想,一樓設立專門閱覽室,二樓放置書籍,這種設計將閱覽室放置於整座書樓最突出的位置,切合實際的為讀者著想。

至於共讀樓的管理運作方面,更是周到細緻,國英專門編寫了《共讀樓書目》,建立完備系統的書籍分類體系,制定《共讀樓條規》來完善書籍的借閱流通制度,以期透過嚴格的規定使藏書在開放之際也能完好的儲存流通。

共讀樓條規共十二條,分別在藏書管理人員、開放時間、讀者身份、借閱規則和懲罰措施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說明。《共讀樓條規》看似嚴格,其實本質上是為了保護書籍,以便長久的流通傳佈,條規中所述的管理模式科學系統,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中極為先進,對近現代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藏”字是古代藏書文化的源頭,“傳”字是其的綿延不斷的保障

古越藏書樓章程

古越藏書樓是清代光緒時期藏書家徐樹蘭捐資創辦的具有公共性質的藏書樓。徐樹蘭受江浙一帶藏書開放風氣的影響,建立古越藏書樓,藏書達 7 萬餘卷,規模甚大。

徐氏辦樓秉持的宗旨是存古與開新,即在繼承前人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變通與創新,他還認為建立公共藏書樓可以彌補學堂名額有限的不足,藏書樓開放可以惠及更多學子,在實踐中亦受這種新藏書理念的影響,鼓勵學者將書籍置放於書樓託管,存取自便,還會為前來借閱的讀者提供茶水,最重要的徐樹蘭參照東西方書館規制,制定了《古越藏書樓章程》,使藏書樓開放管理更加系統化、規範化。

規範且系統的章程確保了徐氏藏書開放思想的貫徹執行,也為近現代圖書館管理建設提供了指導。

“藏”字是古代藏書文化的源頭,“傳”字是其的綿延不斷的保障

玉海樓藏書規約

玉海樓是浙江藏書家孫衣言所建,孫氏敬仰南宋藏書家王應麟彙集群書,並以王的代表作《玉海》來為自己的藏書樓命名,取其“為世寶貴而又無所不備”之意。玉海樓藏書頗豐,初期就有近十萬卷,藏書型別以浙江地方文獻和各種手抄本為主,其中溫州地方文獻就多達 460 部,後期經孫詒讓大力發展,不斷增補書籍,使玉海樓成為遠近聞名的藏書樓。

孫氏父子受永嘉之學影響,將經世致用的理念運用到玉海樓中,使得玉海樓在辦樓目的上就與其他私人藏書樓有著本質不同,孫衣言撰有《玉海樓藏書記》,其中寫到有志讀書的學者可以“就我廬,讀我書”、“別築大樓,專為藏書讀書之所”,從中可以看出孫氏秉持著藏書開放的思想,並且付諸實踐。

在藏書樓的建設過程中,就考慮到修建專門之所為他人提供讀書之便,孫衣言還制定了《玉海樓藏書規約》,從書籍的編目與借閱,藏書的流通與保護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管理說明。規約中關於藏書借閱與流通方面的規定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借閱方式、借閱登記、讀者規則及指導閱讀。

玉海樓規約不僅在書籍的借閱使用上有著規範系統的管理流程,而且在閱讀指導上也給出建議,真正引導讀者充分利用書籍進行學習研究,提高了藏書開放的層次,體現了藏以致用的開放思想,這些切實可行的做法也對地方文教事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藏”字是古代藏書文化的源頭,“傳”字是其的綿延不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