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化調查之十:大資料如何為網格化管理賦能減負

網格化調查之十:大資料如何為網格化管理賦能減負

網格化調查之十:大資料如何為網格化管理賦能減負

碧翰烽/文

關於網格化管理,高層有個提法:要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資訊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治理平臺,加強基層工作隊伍建設,更好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持續減輕基層負擔。

應該說,網格化管理,其實早已不是什麼新生事物,在全國城鄉各地全面鋪開多年,尤其是隨著網際網路、大資料等新一代科學技術的充分運用,不少地方將網格化、資訊化緊密融合,賦予了網格化管理新的能力,取得了新的實效。但是,在推進大資料、資訊化與網格化管理的程序當中,不少地方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出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加重了基層負擔,影響了基層治理實效,需要在基層探索和實踐當中予以有效解決。

1

標準化管理的過度僵化,弱化了基層治理的自主性,使得網格化浮在資訊化的表面。

在推行網格化、資訊化一體化程序中,不少地方關於規範化、標準化管理的規定越來越多、越來越細,不斷壓縮基層治理的自主空間。

一些網格劃分的標準過於精細,沒有充分考慮基層工作實際、便於管理、方便群眾等情況,導致有的地方網格就是劃在資訊平臺上。專職網格員建設管理標準過於專職化專業化,沒有充分考慮與基層幹部、社會力量等資源的有機融合,導致有的地方專職網格員成了資訊錄入員。有的網格事務閉環式處置流程過於繁瑣化,沒有充分考慮基層工作的靈活性,導致有的地方將刻意留痕轉移到資訊平臺上來。

2

量化式資料任務的過度剛性,弱化了基層治理的實戰性,導致網格化管理陷入資料形式主義。

一些地方將資訊化資料任務下達到網格,越來越具體、量化,使得本應以實戰為重點的網格,最終演變成為資料而“戰”。

有的地方網格沒有統一,存在多個網格資訊平臺。比如有的地方存在黨建、綜治、城管等多個網格,有的地方上下不統一,省、市、縣、鄉都是各有各的資訊平臺,標準、任務各不相同,沒有真正做到多網合一,增加了網格資訊採集的負擔。有的地方網格資訊採集任務不切合實際,致使弄虛作假現象氾濫。有的地方搞監督、定位、打卡,滋生走訪痕跡主義。

3

大資料概念的過度炒作,弱化了基層治理的智慧性,導致網格化管理的科技支撐難見實效。

當下,不少地方都十分重視網格化管理的資訊化、智慧化建設,上馬了不少大資料、資訊化專案。但有一點值得關注,那就是這些專案,是不是促進網格化管理發揮了效果?是不是做到了深入民心、服務於民?

有的地方熱衷於網格化資訊化的演示彙報,忽視瞭解決實際問題。比如,為了體現網格化管理的成效,主要在資料採集和錄入上下功夫,以大資料雲圖、地圖動態演示為形式,令人眼花繚亂。至於這些資料是否真實,是否解決了具體的社會矛盾與問題,值得深思。

有的地方熱衷於拓展資訊化新功能,忽視了基層實際工作需要。有的地方將大資料庸俗化,忽視了資料共享應用的真正效能。

4

以大資料共享聯動為重點,切實解決條塊協同難題。

一是減輕基層資料採集難度。如果說網格化管理仍然停留在網格員採集基礎資訊層面,那麼不僅是基層的負擔,而且也難以提高資料質量和能力水平,只有推動部門大資料共享整合才是重要之策。二是推動部門單位履職盡責。三是提升分析預警預測能力。加強大資料整合共享的應用,注重大資料分析預警功能,及時篩查出重點矛盾、重點人員、重點場所的安全風險資訊,推送給基層網格人員及時到一線組織核查、落實有關措施,而不是坐在辦公室裡專門錄入資料。

無論如何,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資訊化的落實,是不是真的減輕基層負擔?否則這樣的網格化、資訊化是沒有多少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