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眾較少圈子較小,撿石、賣石、賞石,是一種寂寞的享受

享受咱們前面說了,玩石、賞石活動是“辛苦中的,悠閒與享受”,那麼寂寞又從何而來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奇石是一種小眾愛好,參與的人不是很多,受眾很少,圈子很小。

以我們撿石頭為例,一天在河灘上能見到一兩個人。有時乾脆就是自己一個人。後來,石頭賣的好些了,一天也就能見到五、六個人。

受眾較少圈子較小,撿石、賣石、賞石,是一種寂寞的享受

金星下凡

開店賣石頭的,那就更是門可羅雀了。一天這市場裡,有一個買石頭的在逛,那市場馬上就會活躍起來,互相通知,原來關門閉戶的石館就都會把門開啟,就如同迎接財神一樣。但有買家來的時候,還是少數,一個星期平均來一個人?估計差不到哪去。

那你說,一年來說,要寂寞、無聊多少日子吧?

所以,玩石、賞石活動中,你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否則,你堅持不了幾天。從事奇石行業,就是修煉你心性的過程。來人不來人,有沒有買家,都要以平常心來看待。急不得,躁不得。不能要求奇石市場,和菜市場一樣嘈雜擁擠,交易活躍。

韓國和臺灣比咱們大陸的奇石賞玩氛圍要好一些。但又各有不同。

從零幾年認識的韓國石商來看,十五六年的時間了,他們還是一直在買買買。那麼點兒個國家,幾千萬人口,也不知道運回去那麼多石頭,都賣到哪裡去了。我也和他們交流過。大概的情況就是,韓國人把石頭當成了一種信仰,70%的家庭多少都要擺上一兩塊石頭,鎮宅還是驅邪沒搞太懂。而且,他們上下代之間還有個傳承。並不是象我們這樣,上一代喜歡的石頭,人沒了石頭也跟著消失了。

受眾較少圈子較小,撿石、賣石、賞石,是一種寂寞的享受

悠然見南山

臺灣十年前還不錯。經濟下滑以後,也不行了。很多原來在國內石友眼裡的大老闆,很多都不往臺灣運石頭了,都在柳州、北京開石館,主要目標賣給中國大陸的老闆了,他們很多人都變成了我們大陸老闆的“眼睛”。從這一情況來看,現在中國大陸的奇石賞玩情況要比臺灣好。

所以,從國內外的情況來看,我們國內的奇石賞玩狀況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雖然現實很寂寞,圈子比較小,受眾比較少,但還是前景廣闊的。什麼時候能跟韓國人一樣,把石頭玩成信仰的地步,我們的曙光就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