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缽究竟有什麼作用?燒製建盞時一定要用到匣缽嗎?

對於匣缽我從未陌生過,小時候見到的那些老盞大多都是在匣缽中的,那時還小,並未知曉匣缽的用處,只是見多了不足為奇。

匣缽是燒製瓷器所用的窯具之一,由一種耐火材料製成,是為了防止火焰的接觸以及氣體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對坯體以其釉面的破壞,對建盞起著一個保護的作用,是古代至今燒製建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匣缽究竟有什麼作用?燒製建盞時一定要用到匣缽嗎?

早些年在建盞遺址處隨處都可見到匣缽,對於匣缽的歷史淵源,那就要追溯到晚唐五代時期,那時燒製瓷器都是以託座疊燒為主,上下相互疊加,所燒製出來的產品大多會留有支釘痕,極大的影響了瓷器的美觀。

至北宋時期,隨著建窯工藝的改進,人們才開始使用一種漏斗形凸底匣缽,當然最開始所用的匣缽並非是這種型別的,這不是本篇的重點,暫且不予細說。

使用匣缽後,能有效去除支釘痕帶來的外觀影響,但這絕對不是匣缽的主要用處,匣缽在工藝上大有來頭。

匣缽究竟有什麼作用?燒製建盞時一定要用到匣缽嗎?

首先,匣缽的結構設計就能巧妙地使建盞杜絕了與火焰、菸灰直接接觸,使坯體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從而避免了建盞表面受其汙染,減少了建盞的廢品率。

其次,漏斗形匣缽密封效能好,不僅有利於控制氧氣的進入,還能保持匣缽內的溫度穩定,為建盞釉面的形成製造了良好的、穩定的氣氛。

而且漏斗形匣缽按照茶碗造型“口大足小”的特點,採用底部尖的結構設計,使上下匣缽能密切貼合、疊加,甚至疊加的比託座形式更高,充分地利用了窯內的空間。

如今大多數燒窯師傅所用的匣缽在結構設計上又不同於古代的漏斗形,而是上下結構一致,均為

圓形設計

,不再是一盞一匣缽,一個匣缽中起碼能放置幾個建盞坯體,最大程度上利用了窯內空間,使得裝窯更為簡便牢固,大幅提升了建盞的產量。

匣缽究竟有什麼作用?燒製建盞時一定要用到匣缽嗎?

閩貢建盞張小靈老師

古代的漏斗形匣缽的空間利用率完全比不上現在的匣缽,加上

木柴

資源有限,為了保證產量,人們才會更喜歡用現在的匣缽。

看過裝窯過程的朋友們應該會發現一個細節,裝窯師傅會在匣缽內預先放置一塊墊餅,隨後才能放入坯體,放入墊餅主要是為了防止建盞與匣缽相粘。

匣缽究竟有什麼作用?燒製建盞時一定要用到匣缽嗎?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為了建盞的燒製而不斷的探索著、研究著、改進著,那種永不放棄的工匠精神,就是我認為的建盞文化傳承,值得我們繼續發揚光大